言论

你这样当网红,你妈妈知道吗?/周若鹏

一个月内发生三宗有关网红的纠纷,朱浩仁的肤色歧视、陈顺宽关于象屿山的误导性内容、林尚进的扭曲爱情观,这不禁叫人纳闷:这些网红的品味怎么了?不过,这样也许是问错问题。

首先厘清我们说的“网红”究竟是什么意思,字面所指是网络红人。常有人把网红和关键意见领袖混为一谈,其实是两回事。网红有大群追随者,具传播力,但不代表像意见领袖那样有影响力。这道理是某位网红跟我说的:有没有影响力,在你开口叫追随者掏腰包时见真章。

影响力何来?学识。如果一个人在某方面拥有专业知识或丰富经验,追随者会听信他的见解。另一辅助因素是个人魅力,有丰富知识却没有表达的魅力,影响力减半;反之,空有魅力却无实学,追随者很快就会看穿。

是不是知识型网红,不是你自己说了算。一些网红最大的问题是搞不清楚自己的传播力并不等于影响力,误以为只靠个人魅力便能弥补实学不足。他们把力气都耗在招揽更多追随者。怎样做到呢?不外乎生产讨好大多数观众的内容。

根据流量定回馈方案

把内容受众群画成金字塔,那么顶端是知识型内容,包括艺术等等;中下部是猎奇、搞怪等娱乐型内容。网红求量,自然往下发展。

另一大诱因是社媒和商家回馈网红的方案都根据流量而定,网红若往顶端发展等同自断财路。

所以,要问的不是网红的品味怎么了,而是要问网民的品味怎么了?网红的行为完全符合经济学,哪里有利益就往哪里去,他们在做市场要求的事。网红稍有犯错就引发群攻,反而证明了确实有如此多人关注,经营方向是“对”的。我可以告诉你,三人中至少有一人因遭围剿而窃喜,说这样的负面新闻反而把他的知名度抬得更高。

既然有网民指出网红的错误,是否表示网红低估了群众的水平呢?一方面是,并非所有接收娱乐型内容的人都是乡民;但另一方面,引发纠纷的议题其实都十分容易讨论:肤色歧视、歪曲事实哗众取宠、大男人的爱情观,这些对错相当分明,每个人都能提意见。如果网红谈的是司法独立、选举制度改革,那么肯定空谷无声。不是网民水准有多高,而是网红水准掉得太低。

在这样的网路生态底下,本地网红能否往金字塔顶端爬上去成为真正的意见领袖,同时也拥有众多追随者呢?答案是可能的,只要跳脱本地网路生态,把视野开阔到全球。

这里市场太小,对知识型内容需求太少,但网路无疆界,只要生产的内容真有素质,国外也一样会有人关注。

那么,本地网红有没有这样的企图心、上进心?我又问错问题了,该问的是网民有没有意识到需要提升自己的品味?吸收更有营养的东西?当然,我完全不否定这些娱乐型内容的价值,我们不可能天天都吃营养沙拉,偶尔吃些垃圾零食让自己开心一下,还是必要的。

反应

 

名家专栏

金融网红成年轻人新偶像/麦传球

成为网红或意见领袖(KOL)的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显著变化。

最初,个人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建立影响力,围绕一般话题吸引广泛受众。这些早期的网红往往专注于生活方式、娱乐和个人品牌,通过与粉丝的真实互动与内容分享建立连接。

近年来,网络红人的领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网红开始专注于特定的行业。健康、金融和科技等领域的意见领袖逐渐崛起,他们提供的观点和洞察力,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性内容,而是深入到高度专业化的领域。

例如,医学领域的网红,在教育公众健康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分享从心理健康到新治疗方法的见解;而投资领域的网红,则成为引导观众了解股市趋势、投资策略和个人理财建议的关键人物。

这一变化突显了专业化和专长在网红发展的重要性。如今的顶尖网红,不仅仅是有魅力的人物,他们是行业中的可信声音,提供深入的知识和见解,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无论是引导股票投资、分享最新的健康趋势,还是在众多领域提供专业建议,网红已成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金融领域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交媒体已成为财务建议和教育的重要平台。

在马来西亚,越来越多的“金融网红”(即“Finfluencer”)涌现,他们通过分享投资策略、股票建议和财富增长方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

这些网红中,有些确实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内容,但也有一些缺乏专业资格,可能误导追随者参与高风险投资。对于追求财务独立的年轻人来说,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并做出明智的决定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网红的吸引力、潜在风险,并为年轻人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1.金融网红的吸引力

金融网红能够通过贴近生活的内容,和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吸引年轻观众。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包括:

●易于获取:金融网红通过Instagram短视频、TikTok和YouTube教程,将复杂的金融概念分解为简单易懂的形式。

●激励性内容:许多网红展示成功案例、奢侈品和全球旅行的生活方式,吸引那些渴望财务自由的年轻人。

●同伴影响力: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效应,朋友或熟人追随某位网红时,会鼓励他人效仿。

●信任感: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网红经常以“白手起家”的形象出现,使他们的建议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2.追随金融网红的风险

虽然金融网红的内容容易获取且令人向往,但年轻人必须保持警惕,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主要风险:

●未验证的资质:许多网红缺乏正式的金融资格或经验,其建议可能具有误导性。

●高风险策略:一些网红推广高投机性投资,如加密货币或杠杆交易,却没有完全披露相关风险。

●利益冲突:网红可能因推广金融产品而获得佣金,导致建议存在潜在偏见。

●“错失恐惧症”(FOMO):网红常通过心理暗示制造紧迫感,诱导追随者做出冲动的财务决策。

●缺乏监管:在马来西亚,尽管证监会监管某些投资平台,但许多网红仍在不受监管的环境下运作,增加了受骗风险。

3.提高年轻人财务素养

为了有效应对财务建议的挑战,年轻人必须优先提高财务素养:

●利用免费资源:例如证监会的“InvestSmart”平台,提供可靠的财务教育工具。

●参加讲座和研讨会:例如AKPK(信贷咨询与管理机构)经常举办面向年轻人的财务教育讲座。

●关注可信来源:优先选择获得认证的财务规划师(CFP)或持牌投资顾问发布的内容。

4.了解监管环境

在马来西亚,证监会在保护投资者免受不受监管的财务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关键措施包括:

●牌照要求:提供投资建议的人士,必须持有资本市场服务代表许可证(CMSRL)。

●投资者警报:证监会定期更新未持牌实体和个人名单,提醒公众避免与他们接触。

●社交媒体监控:当局已开始监控社交媒体上的金融网红,以识别潜在违规行为。

然而,监管仍面临挑战,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全球性特征,使得执法更加复杂。年轻人应在投资前,验证任何财务顾问或投资平台的合法性。

5.做出明智财务决策

为了避免陷入财务陷阱,年轻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质疑信息来源:始终核实提供财务建议的网红的资质和背景。

●分析投资产品: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费用和回报。

●寻求专业指导:如果有疑问,咨询持牌财务顾问或机构以获得个性化建议。

●小额起步并分散风险:从可控的投资金额开始,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如信托基金、产业投资信托(REIT)或定期存款。

●坚持纪律:避免因“错失恐惧症”或社交媒体趋势而冲动行事,保持长期财务规划。

金融网红无疑已经改变了年轻人获取和参与财务建议的方式。

虽然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灵感,但未验证的建议和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带来了巨大风险。

随着数字时代模糊了真实专业知识与营销手段之间的界限,年轻人必须更加谨慎地看待这些现象。

笔者非常高兴看到KOL在金融市场的崛起,并能够吸引并教育年轻人,因为金融素养对于年轻人未来的财务健康至关重要。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