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工业产业势头料持续至今年

(吉隆坡16日讯)全球房地产咨询公司莱坊(Knight Frank)指出,尽管经济形势充满挑战,但由于需求依然稳健,预计大马工业产业市场在过去一年的势头将持续到2021年。

大马莱坊副董事经理黄详耀说,近年来,大马的工业市场一直稳定增长,而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的渗透率较高,导致需要额外的仓储空间来满足最后一里路交付(Last Mile Delivery)的激增以及全方位渠道零售的结构性转变。

“尽管经济形势充满挑战,但基于需求依然稳健,我们预计,过去一年势头将持续到2021年。”

莱坊所推出的“新领域——商机区域:基础设施对工业和电子商务的影响,以及供应链演进对工业房地产的影响”报告,概述亚太地区工业产业的机会。

文告中,莱坊说,2019冠状病毒疫情尽管已为本已饱受打击的零售业带来更多痛苦,但它也通过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领域,为工业领域注入更多的力量,因为许多企业对消费者(B2C)公司被迫迅速适应因许多市场的封锁与行动管制,而促使人们转向线上零售活动的趋势。”

“无论市场成熟与否,大部分此类活动将持续下去,并为区域带来更高的线上零售销售增长和渗透率。”

大马莱坊资本市场执行董事沈颂能表示:“疫情加速了亚太地区特定主要市场的线上零售采用率,2020年的线上平均渗透率增长,预计为14%。

“而大马线上零售的增长率为17%,在所统计的国家中排名第三,其线上渗透率则为5%。因此有很大增长潜力。”

“我们观察到著名的跨国公司,选择大马作为其区域分销中心(RDC)的所在地,例如宜家东盟区域分销中心、Zalora区域电子履约(e-fulfilment)枢纽、Lazada电子商务区域分销中心,雀巢分销中心、宝马区域零件分销中心、VW区域售后与零件分销中心、Bosch区域分销中心和Broadcom 全球分销中心。”

他说,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公路和铁路网络、港口设施、公用事业的准备就绪,即水、电力和互联网连接,对电子商务活动很重要。

“在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维持国家最大港口——巴生港口作为供应链平台的竞争力,巴生已成为众多发展商、制造商和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在过去的二十年,大马在每百万人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上,花费约2亿5000万美元(10.08亿令吉),位居东盟地区首位。

推动大马成为领头羊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项目,该项目将把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巴生主要港口,连接至大马半岛东北部的哥打峇鲁。

大马也吸引78%的全球前50名物流业者,在大马驻足设立公司。

较早前,大马莱坊的2020年下半年产业概述报告指,2020年下半年,巴生市议会收到工业项目发展计划的申请大增,大约38.9%的申请是针对在一块土地上设立新的独立工厂;其次是漂白计划(Program Pemutihan),无牌工厂合法化的申请,则占29.9%;现有工厂扩建或修改占26.0%,以及新的建后出售工厂 ,占5.2%。

报告指除了巴生,柔佛也从电子商务的迅速增长中受惠。随着国家之间的进口与出口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柔佛港口最近宣布,该港口在2020年突破100万个标准货柜(TEU),并乐观看待其未来前景。

与其他州属比较,槟城工业房产市场在2020年,依然活跃。槟城仍然吸引本地和外国公司前来投资。

大马莱坊副董事经理黄详耀说:“展望未来,预计主要工业资产价值将在短期内上升,尤其是在计划周详的二线工业区,如巴生市,因为增长迅速及来自邻近地区莎阿南的,对优质工业空间的溢出需求。与二线工业区比较,莎阿南的土地和产业价格与要高得多。”

黄详耀说:“而在低利率的环境下,收益率预计将维持在较低水平。通常,优质的工业资产加上强劲的租约,以及出入方便,将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利因素。”

反应

 

名家专栏

先打根基再追高上/胡逸山博士

新年伊始,循例本来应该讲些讨喜吉利的话,即便是谈经济也是如此,尤其是社会经济,因为大家当然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过上比去年更好的日子。

有梦想、有期望当然是好的,起码比蹉跎岁月地度日如年好,但是否真个得以达到那个更美好的目标则是见仁见智的。因为除了个人努力的因素外,也还是有着不为个人意志所转移的客观因素。

如果大环境、大历史等就是那么惨淡残酷,试问你两手空空、没有"天线"的个人,又何德何能呢?顶多也就是继续和其他劳动群众们一起来内卷着挣扎求存吧?吃香喝辣可是轮不到你哦。

不过不要紧,还是要抱着希望,起码一众政客们都把经济趋势描绘得如天上有地下无般的美好,所以幻想也还是可以继续的。

纵观本地经济,尤其是社会经济,我认为最大的两个挑战,一个是对进口的严重依赖,另一个就是老生常谈的贫富悬殊。

严重依赖进口

这对进口的严重依赖,部份也许是与当年本地操之过急地要一步登天地达到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发展议程有关。近代经济学里有一个分支叫发展经济学,主要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得以消灭贫穷以及稳健地发展成发达国家。

在发展经济学里,典型的工业化进程是发展中国家会首先着重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换句话说以前这些国度因为严重缺乏工业,所以各种民生用品等都高度依赖入口的商品,也就需要花费大量外汇来去购入。

所以工业发展的优先,应该是把这些进口商品的制造尽量本地化,一方面让本地的工业能够起码在科技含量与资本幅度相对低的领域先站稳脚步、"学习步行",以后成熟了后再更为壮大;另一方面也是节省外汇之余,也让本地以至外资得以有所合理的回报。

但本地的工业化进程,其实是没有完全遵照这个典型的发展经济学模式的,而是坦白说几乎从一开始就好高骛远。

高瞻远瞩还是不自量力?

如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全球化刚开始时,本地个别地区就忙不迭地去拉拢一些高科技行业到本地来投资设厂,生产一些高科技产品。这在无论是当时抑或当下来看,从一个角度来说可说是当时的领导人们高瞻远瞩,为本地打下了高科技行业的稳固基础。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不客气地说这根本是个不自量力的做法。因为本地根本就缺乏那种着重科研的教育体系以及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有的就是越来越着重宗教化的教育,以及继续倡导一族独尊的退步保守思维,英文掌握能力越来越差,根本没有自身的强项,或谓没有独特的卖点,又如何能够维系深耕高科技行业呢?

结果就是一些高科技公司贪图本地相对廉价的成本来投资设厂,之后再发觉到一些邻国更为廉宜后,也就老实不客气地撤资搬厂走人,以前是如此,当下是如此,以后也会是如此,如出一辙,但本地对此仍然是趋之若鹜,整天拿这些高科技外资的投入意向来炫耀。

而另一方面地大物博、地广人稀的本地,各种民生必需品却也还是高度依赖进口,这可是个多么畸形的社会经济模式啊?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