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央行回归“中性”货币政策/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从最新公布的1月份货币情况来看,中国货币总量扩张的节奏正在放缓。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1.3万人民币,按年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56万亿人民币,按年增长14.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6.1个和14.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96万亿人民币,按年下降3.9%。当月净投放现金5310亿元。

从这些数据来看,这表明了央行的货币供应已经发生了变化,如安邦智库(ANBOUND)在去年底所预期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向“中性”回归。

中国央行日前还发布了2020年末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强调了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

央行还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这意味着一方面央行对于2020年的政策执行方式十分满意,对新的一年坚持中性货币政策的信心更强;另一方面,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的回归将持续进行,直到“市场利率”回归到“政策利率”水平。因此,新的一年,货币政策的回归中性已成为确定性的方针。

目前来看,唯一不确定的是回归的节奏,当然在这里中国央行仍强调了“稳字当头”,表明这一过程不会太急,会随着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从广义货币的变化来看,M2的增速从去年6月份开始,增速逐渐回落,而11月份之后,增速回落的速度开始变快,到今年1月末,增速已经低于10%。

这和经济恢复的速度恰好相反,反映了在经济内生动力加强的情况下,刺激政策已经开始逐渐退出。

货币数据不能反映经济

与之相对应的,1月末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在去年10月份达到13.7%的高位后,也开始逐月回落,到今年1月末,增速跌至13%。

就趋势而言,如之前一些市场分析所言,这意味着整体的信用扩张的周期已经转向,未来从大的趋势上将走向整体“稳杠杆”和结构性的“去杠杆”之中,货币政策仍会坚持结构性的操作,以推动经济结构的改变。

如同中国央行近期不断强调的,由于去年疫情的原因,当前货币和社会融资的数据可能与实际的经济状况不一致。因此,不能简单地从货币规模的变化来推断今年首季经济恢复的情况。

由于去年的基数原因,今年首季经济增长的数字必然会有大幅度的跃升。但两者同样不能作为判断经济走势的依据,还需要从2019年的情况来判断。目前的M2增速与2019年1月8.4%的水平正在逐渐接近,意味着M2增速未来继续下行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短期内料不调整利率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到,“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主要是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否变化,而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

这表明,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将不仅考虑长周期的货币供应和社会融资规模,其短期的目标还会“盯住”市场逆回购利率,使其与政策利率保持一致。

这意味着央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不会考虑利率调整,或者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没有大幅度放宽或收紧货币政策的意图,还是会依靠公开市场工具进行“精准调节”。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
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国际财经

贸易战挑战建设“强大货币” 中国央行汇率管理面临两难

(北京16日讯)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意味着中国2025年可能再次被迫坐上贸易战谈判桌。

面对高关税和强美元给人民币带来的贬值压力,未来中国央行的政策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分析人士认为,汇率贬值虽然有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但与上轮贸易战时期相比,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中美利差深度倒挂、叠加中国宏观经济复苏乏力、人民币汇率当前也已处于相对低位等因素,都制约了潜在的贬值幅度。

他们表示,维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是政策基调,因而央行对人民币过早、过快的贬值都保持谨慎。

更可能的情形是,在关税来临时,央行顺应谈判局势演变和国际汇率市场波动,而容许汇率出现逐步贬值,但若局势恶化,人民币汇率挑战去年创下的2007年来的低点7.3510元似乎难以避免。

“央行面临两难选择,”Absolute策略研究的新兴市场经济学家亚当·沃尔夫说,当前人民币起点较2018年大为偏弱,而贬值压力仍会继续激化,考虑到大幅贬值对金融稳定造成的冲击,央行还会致力于维护稳定。

不过如果贸易战打响,亚当·沃尔夫认为央行可能还是会让汇率走弱,从而保护出口并争取谈判筹码。

若特朗普落实竞选中提及的对中国货物加征60%的关税,中美贸易将面临沉重打击。

凯投宏观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指出,央行根本用不着主动贬值,“中国央行的挑战在于如何把贬值幅度限制在舒适范围之内。”

11月初,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后,人民币已跌至7.25元一线,距离2023年刷新的16年低点仅千点之遥。

过去一周人民币中间价,也屡屡发出逆周期调节迹象并稳定在7.20元强方,划定的贬值下限处于7.3510元的去年低点以内。

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因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利率大幅倒挂,中国已经采用诸如中间价逆周期调节、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等多种工具。

中国央行未就此对未来汇率政策立即予以置评。

对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强大的货币”理念,央行副行长陶玲此前曾做出阐释,认为“稳定”既包括对内的币值稳定,也包括对外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货币贬值加剧进口成本

汇率贬值通常可以通过增加出口商收入而提高其竞争力,但同时也会增加进口成本从而拖累内需。

渣打大中华区和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在采访中说,考虑到竞争性贬值风险,人民币大幅贬值收益有限,反而可能招至恐慌性资本外流、股市大跌,从而提高稳定成本。

“明年中国增长将更为依赖国内经济,而非外需,恢复信心和支撑金融稳定的政策将至关重要,”三井住友银行亚洲宏观策略主管吴杰夫说。

中国稳定汇率的内在需求,或许正与美国寻求弱势美元的诉求不谋而和。

法巴的王菊也在报告中指出,特朗普上任后是否推动一个新的广场协议也存在不确定性,因他曾称偏好弱势美元,而以他当前的政策议题来看极难达成这一目标。

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米歇尔林(译音)指出,为应对关税,中国企业已经做好准备对外转移产业链,且其生产基地也已实现多样化。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