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疫情大助攻 网络寻真爱增长率好吓人

综合整理|郑美励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前提是必须先有情人才能脱单。以往单身人士可以在元宵节抛柑觅良缘,如今新生代更倾向于用手机应用程式寻觅良缘。

在网络世界寻找真爱,不少人会带上有色眼镜看待。事实上,虽然网上交友负面新闻不少,但不少人仍对用网络结识异性持正面态度,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现美国成人对自己在约会App体验,整体有57%是正面,以年龄层来划分18岁至49岁持正面的亦达59%,LGBT群体更高达65%。

寻找完美的陌生人

史丹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迈克罗森菲尔德对网上约会有深入研究,他认为约会网比现实寻找伴侣最大的优胜之处,是能找到“完美的陌生人”。

何出此言?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选择对象时往往会有一定前设或偏好,尤其是年轻人很客易以为他们只能从身边的圈子认识伴侣,即使是由友人或长辈介绍也一定有宗教背景之类的取向,互联网则完全不同,能找到完全不属于自己圈子的人,甚至在透过约会网更容易撮合不同宗教背景的人。

他指出,大约有75%在网上结识的情侣,在现实中是完全没有连结,没有任何共同朋友,双方家庭互不认识,正是网络世界令原本互不相干的人走在一起。

逾17%修成正果

近一半18岁至29岁的受访者曾使用约会程式或约会网,当中有17%最终修成正果,发展成稳定的伴侣关系或结婚,30岁至49岁用户亦有16%,50岁至64岁及65岁或以上分别仅7%及5%,而LGBT群体则有21%。

线上约会成长82%

疫情肆虐促进了网上交友约会,有资料显示在2020年3月全球线上约会成长了82%。

贝莱德(Blackstone)投资管理公司、IAC,Statistica和Magiclab等的研究发现,全球约会App总用户自2015年以来增长了45%,到2020年达到2亿7000万人。而这些全球约会App产生的收入在2020年也增长了82%,达到30亿8000万美元(约124亿5860万令吉),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7亿1000万美元(约230亿9695万令吉)。

疫情推升成长70%

在美国方面,有市场咨询机构预测,美国的网上约会服务市场将从2020年的14亿1931万美元(约57亿4110万令吉)增长至2025年的18亿5720万美元(约75亿1237万令吉)。

其中,专注女性市场的Bumble的表现尤其亮眼。去年初,特朗普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的一周内,透过Bumble影片聊天的人数上升93%。 5月1日当周,Bumble在美国的讯息发送量增加20%。受疫情推升,Bumble的营收较2019年同期成长了70%。

今年2月11日Bumble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股价大涨超过50%,一度市值达76.9亿美元(约311亿605万令吉),而拥有约12%股票的共同创办人惠特尼沃尔夫赫德(Whitney Wolfe Herd)身价也跟着暴涨至15亿美元(约60亿6750万令吉),31岁成为全球最年轻白手起家亿万女富豪。

Bumble与其他约会交友程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旨在减少女用户在使用交友程式时受到的骚扰,并鼓励女性掌握对话主导权,及推动性别平等。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每月活跃使用者总计4200万,全球注册用户超过1亿,付费用户数为110万,公司收入为3.76亿美元(约15亿2093万令吉),按年升3.8%。根据OC&C Strategy Consultants的数据显示,Bumble的用户付费转化率高于约会App的市场平均水平。

调整服务模型

与此同时,为鼓励单身人士适应隔离需求,疫情期间,众多约会App的服务模型进行调整,推出影片、语音等新功能。例如Tinder推出免费Passport功能,帮助全球范围内单身人士配对;Hinge内建影片约会按钮;Bumble的配对范围从100英里扩大至全国,并增加虚拟勋章,代表愿意影片约会。

在中国方面,第三方数据中心比达咨询日前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研究报告》认为,疫情使到中国网民对婚恋的需求同比下降7.7%,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曾跌入冰点,短视频直播等媒介催生的“云相亲”成为主流。

接种疫苗了吗?
成另一个择偶条件

东南亚电商平台iPrice根据谷歌和百度趋势最高搜索量的应用程式,收集亚洲各地区的数据发现,从2020年2月至今年1月,大马民众对交友手机应用程式的需求上升了39%。

在其他亚洲地区中,台湾民众对交友相关应用程式的需求则暴涨了194%、菲律宾38%、越南36%、新加坡12%、印尼和香港均为9%、泰国7%,而中国是不升反跌的国家,但下跌率仅为0.37%。

在礼物方面,和2019年相比,2020年因为疫情的爆发使到口罩、酒精搓手液等产品取代鲜花和巧克力成为最佳礼物以及部分人士透过交友App结识异性的择偶条件,不过来到今年,是否已接种疫苗也成了在交友App上的择偶条件。

疫苗话题增加25%

还记得去年情人节正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初期,口罩和酒精搓手液取代鲜花和朱古力成为打动男神女神的最佳礼物,也成为了部分人透过交友程式结识伴侣的择偶条件。到了今日,他们考虑的却变成对方是否已经接种疫苗。

去年9月至12月期间,Tinder用户于个人资讯提到疫苗的次数增加了258%。 OkCupid在今年1月个人资讯提到疫苗的次数已经增加25%。其发言人指出,相比起没有兴趣接种疫苗的用户,表明已经接种疫苗的用户较被赞好的比率多足足一倍。

反应

 

大数据

滴滴出事 中企海外IPO为何急刹车?

综合整理|郑美励  图|互联网

中国最大叫车公司滴滴出行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后遭遇中国政府审查,吓得不少原订要到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喊“刹车”。详看本周的大数据经济,将对中国企业的海外IPO活动了解更多。

2021年6月30日,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也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后,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规模的IPO,综合外媒报道可以发现,滴滴上市不仅没有敲钟甚至连官方新闻稿都没有发,低调得不符合常理。

虽然很低调,但是还是出事了。7月2日,中国监管部门宣布对滴滴实施网络安全审查,7月4日滴滴App被中国网信办要求下架,停止新用户注册,但旧用户还可使用。7月9日滴滴母公司共25款App被指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遭下架。

同一时间,7月5日“运满满”丶“货车帮”以及“BOSS直聘”这几个平台也遭遇网络安全审查并停止新用户注册。这3个平台均掌握大量数据信息,所属的企业(即满帮以及BOSS直聘)都在今年登陆美国证券市场。

70家企业或受到影响

滴滴和上述企业遭遇审查原因《南洋商报》已有报道,不再赘述。总的来说,“滴滴事件”犹如一盆冷水泼向排队赶着去美国IPO的中国企业。

软银集团、腾讯投资的中国健身应用Keep、由阿里健康子公司支持的医疗数据公司零氪科技 (LinkDoc Technology)、中国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在滴滴事件后被传取消上市计划。

而一些“传闻中”可能赴美上市的企业更是郑重否认,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连锁便利店初创企业便利蜂以保密形式提交美国IPO申请,已遭公司否认。

遵守美国审计标准

彭博社引述研究数据表示,中国政府这波监管动作将影响70家有意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事实上,自去年起,美国收紧对中概股审计要求,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2月签署“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要求中国企业必须遵守美国的审计标准,否则无法在美国挂牌上市。

将近半年以后,中国收紧中资企业赴境外上市的要求,有意见认为,中美两地资本市场已开始有脱钩的先兆。

市场如今关注这些中国企业未来会否改往香港上市。

上半年境外IPO创新高

普华永道(Pwc)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中资企业达33个,数量创新高,融资90.5亿美元(约379亿2500万令吉),比2020年上半年的16只新股上升了106%,而融资金额则由28.9亿美元(约121亿令吉)增加213%。

而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截至今年5月5日的数据显示,美国3大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Nasdaq)和美国证券交易所(简称AMEX)共有248家中国公司,相比之下在2020年10月2日,当时仅有217家中国企业在上述3大市场挂牌交易。

44挂牌上市

另一方面,港股上半年也迎来44家中国公司挂牌上市,与2020年同期的49家几乎持平。自2018年港交所推行新的上市制度,允许具有同股不同权架构新经济企业、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以及符合资格的公司进行二次上市,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在2021年上半年,有13家公司根据香港新上市制度实现IPO,共募集1411亿港元(约761亿令吉),占期内募资总额的66%。

中资企业为何积极在境外IPO?

综合各方陈述,原因包括:
■中国上市门槛更严格:中国A股主板准入门槛高,要求上市企业必须连续3年盈利,像滴滴这类长期亏损的企业,不够资格上市A股主板。而中国科创板则被指对模式创新类的企业“不感冒”。(上海证券交易所4月发文宣布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

■美股上市门槛低于中国和香港:A股主板上不到,香港市场是另一个选择。但港交所对于合规问题上要求也不少,相比之下,美股上市门槛低于中国和香港,成功机率大得多。

■美国的交易所具备卓越的流动性、庞大的投资人数、流畅的挂牌流程。对中国科技公司来说,更有魅力的是美国投资人很习惯投资新创,美国交易所也接受各式各样的估值方法,对新经济公司认可度高,容易获得高估值。

■股东架构和变现。因为股东架构问题(比如有境外投资者),在中国上市不方便,由于中国对外汇资金的管控严格,赴美上市也是部分公司股东的意愿,方便日后套利变现,若在中国上市,大股东获利后套现时要换成美元汇出很有难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