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买不买书是问题

文|一愚

之前某连锁书店年度清仓,几个网络阅读社团议论纷纷,晒书有之,亦出现多种不同论述,据说年年如此。买或不买,显然部份爱书人有很多想说的话,我觉得瞧瞧大家不同的观点很有意思。再说,倘若书局清仓大拍卖无人闻问,那就更寂寞了。

买不买书在个人层次,没什么好说。买或不买,买了那些,都是个人自由。食谱或许无法提升读者的知识性灵,但倘若有人因而厨艺进步,惠及家人亲友,倒也相当可喜,吃饭是很重要的。书局摆了一大堆食谱,显示许多人愿意购买食谱,以便学习新的烹饪手法。有条件讲究饮食,总比普遍吃不饱更好一点。至于民生富足之后,人们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文化追求,那是另一个问题,尚待大家努力,眼前无须下定论。

仔细想想,我买的书范围似乎略嫌狭窄。很少购置食谱、励志、健康、亲子家庭、理财、商管等等,偏爱小说、纪实之类的书。这表示我是文化素养较高的读者吗?那可未必,我喜欢推理小说更胜于文学小说。多年前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我学习之心炽热,买了《一个人的圣经》等书,翻一翻不感兴趣,至今未再重新阅读。

无法融入故事情节

我这个资深但谈不上专业的推理迷,倒是不大阅读某位风迷亚洲读者的推理作家,先前读了几本,没打算再看一次。与其说他的作品不够好,倒不如说与我不投缘,我不太接受其作品的某些设定,以致无法全心融入故事情节。

得奖的书、畅销的书,未必吸引我。面对浩瀚书海,直觉与一时的兴致,似乎才是买或不买的依据。惟直觉与兴致偶有失手,欢喜购入的书,翻翻不如预期,并不稀奇。为了凑数随手挑上的书,读一读收获颇多,反而庆幸购书之际不经意的选择。人与书的遇合,实在难说。

我很赞成别人晒书,也喜欢瞧瞧书友分享各自的藏书和书房。除了作为谈资,有时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某人拥有的《帝国与料理》,就让我艳羡不已。并不向往帝国的伟大壮盛,我却对帝国发展出的饮食颇有兴趣,不知未来是否有口福,尝尝帝国知名的食物,但瞧瞧相关纪录,浮想联翩总也聊胜于无。可惜我从未在书局遇到《帝国的料理》,打算去附近的图书馆找找,读过比拥有更重要。

阅读只是嗜好之一,过程的喜悦是至福,无须要求更多。阅读或能满足好奇心、增加知识等,若说想经由阅读,获得立即且实质的回馈,恐怕很难如愿。我总觉得阅读和听音乐一样,开心最重要。日常生活有太多的繁琐不顺心,假使买几本书能让一个人开心,已经很幸福,无须理会外人的说三道四。

反应

 

言论

琼瑶金句的当代诠释/一愚

华人爱情教主琼瑶离世,各地纷纷涌现与琼瑶作品的青春记忆,包括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显见她的影响超越国界、世代。

不过,昔日广为传诵的琼瑶金句,部分反而被新生代视为迷因,转为嘲讽批判。比如《一帘幽梦》:“你只是失去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是爱情。”。

绿萍、紫菱为姊妹,紫菱暗恋绿萍男友楚濂,后来楚濂与紫菱确定关系。楚濂下定决心与绿萍分手,载绿萍外出,谁知途中车祸,绿萍断了一腿,连带失去留学机会和舞蹈梦想。楚濂为了负责,只好与绿萍结婚,家族友人费云帆则娶了紫菱。

以上金句是费云帆与绿萍的对话。有人表示以前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不对,现在却觉得腿比爱情重要。

描写清代王府家庭故事的《新月格格》:“我是来加入这个家,不是来拆散这个家”,被说是最强小三宣言,但现代女性无法认同。

早与现代社会脱节

再说,如今各地的婚姻法亦禁止一夫多妻,这类旧时代或许习以为常的叙事,早与现代社会脱节。 

这并非琼瑶或琼瑶作品的问题,而是时光流转,人们终于走到作家、作品之前。

曾经引领风骚的艺文作品,相对显得落伍、保守,尤其是背景设定于旧时代的作品,倘若内容太过写实,势必距离现代观众太遥远,反而无法引发共鸣。

如何适切的弥合传统与现代,是创作者永恒的问题。 琼瑶作品依然在,然而时代气氛转变,确实会影响读者的评价。说不定有一天,一般读者不再追捧琼瑶作品,反而成为某些年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文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