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行动管控关不住孤独

【峯高云清】黃建華

在行动管控令下限制同一家两人一部车子出行以及禁止堂食,让我在同业和工作伙伴间看见一些有趣的现象。

从事土木建筑工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到不同的地方去,因为工地不会长期固定在同一个地点,一般的工程短则半年,长则两年或更长一些,因此我们需要往不同的地方移动。

像游牧民族

由于工作需要,业者就像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从好的一方面来说就是到过很多地方,见识比一般人广;从坏处来说就是经常四处奔波,朋友因此而笑我们是陆地上的水手。

移动才有出路。这是我们工作的常态,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信念。

长期来说就会因此而养成不喜欢受到约束的习性。

行动管控令下,不能堂食,限制车子的人数,加上不能跨州跨县,有些人就会感觉很压抑,几乎无法排遣压迫感,而乱了生活的节奏,甚至会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承受孤独,在精神上甚至难以好好处理自己的情绪,类似无助、彷徨,而冀有朋作伴。

想想不能堂食的情况,我们打包好了食物,如果是需要去工地的话,我们就只好在工地吃,要不就在车上吃,那种吃相极为狼狈,也很不方便。

建筑工程是人力密集的工作,长期下来,也会让人习惯热闹,喜欢群聚。

可舒缓压力

人多在一起,话题就多,生活经验的交流自然也会增加,不知觉下互相学习互相打气,建立友谊,进而舒缓工作压力,时间也比较容易过去。

因此有一些同业就做了一些变通,在公司隔出一个空间,备有食物和饮料,邀工作伙伴到公司开会,或讨论工作进度,后共同进餐。

这样的聚会纯粹是同温取暖的心理。这就是解释了许多人在管控令期间不顾违反法令而仍然外出或到夜店消遣。

所以在这段时间常常会接到电话或传讯,今天下午过来公司讨论一下工作。你就知道,所谓的讨论,其实就是以工作之名行小聚之实,甚至小饮两杯怡情作乐。

都在符合标准作业程序的情况下。

反应

 

商余

严缺劳工/黃建華

【峰高云清】黃建華

自10月行动管控令第四阶段的地区开放所有行业营运以来,在市场上听到最熟悉的一句话是找不到工人工作。几乎所有行业都面对工人荒的窘境,问题看来短期内是难以解决。

尤其我们从事建筑工程的同行业者,包括相关的上下游工业,无不抱怨工人难找。

建筑工程是劳工密集的行业,一个小小的工程,动辄需要数十人力。劳动力不足影响的不只是进度缓慢,也会增加成本,累积造成亏损。

外劳选择回国

根据工作伙伴们的经验得知劳工短缺的原因,是在政府实施管控令前,有许多外劳选择回国,因为不知道疫情扩散的严重性,以及会延续多久,回去家乡在心理上会比较有安全感,同时也可以陪在家人身边照顾家人,这是常理,无可厚非。

后来国与国的边境关闭,加上施打疫苗的要求,原先已回国的外劳要再到回来马来西亚,就有许多条件上的限制,而回来无门。

政府为了防疫,关闭国境和停止引进外劳也是合情合理。

外劳减少,而造成劳动力不足立竿见影。

因冠病客死异乡

超过一年半的疫情,有少数外劳也因冠病客死异乡,让他们的朋友和同事产生恐惧的心理,在近期解封后,也纷纷计划回去家乡,传闻中的人数在数十万以上,劳工短缺的情况恐会更加恶化。

暂且不管实际数字的真假,业者面对劳工短缺的问题,致使无法按期完工交货,而求救无门,已是逼在眼前的灾难了。

我们公司面对劳工短缺的问题,是在今年5月中开始实施的第三轮管控令,期间有些行业可以营运,为了生活问题而转行从事其他行业。

选择暂时不回来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10月解封初期,一些公共领域的工程比较早得到国际贸易及工业部(MITI)的批准信,可以复工,所以有条件较早聘用了许多外劳,我们公司的一些外劳也因而到不同的地区工作,当我们得到批准复工时,好一些外劳都已固定下来,也许得到更好的工资,而选择暂时不回来,或等该工程完成后才回来。

许多同行业者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

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就是同行之间互借工人暂时应对,然而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

过度依赖外劳对国家长期发展不利。政府理应有良好的政策,进行技职教育课程与培训,提供工作机会,给予合理的待遇,让更多本地人有能力也愿意从事劳力工作,而不必把工作机会交给外劳。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