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抗疫

【疫苗志愿者手记】这是谁的错?

【疫苗志愿者手记第7篇】

报道:黎添华

完成两针后,我依约在一周后到医院观察。但这次我心情却无比沉重。

已经是第4次来到医院了,所有流程早已熟悉,就连里头的医护人员成为了可以聊天的对象。然而,在与医护人员的简单对话中,我发现原来医护人员面对一定的挑战——缺乏志愿者。

缺乏志愿者

随着政府购买的疫苗陆续抵达后,医护人员发现新登记的志愿者确实慢了下来,其中60岁以上的参与者更是少。

据了解,今次试验中全球需要3万人,大马占了里头的3000人,而槟城需要200人;但180万人口的槟城,在耗时近两个月来竟还凑不足200人,这样的情况令人担心。

尽管试验指南已经很清楚,其后遗症或副作用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但是愿意站出来的人生始终有限,政府购买的疫苗在抵达后,更让招募工作变得难上加难。

显然,疫苗测试与政府疫苗的注射出现了时间点上的尴尬,这样的窘境,谁的错?

若临床试验是测试国人是否愿意牺牲小我的一个考验,我们及格吗?若遇到需要有人站出来付出的时候,我们的社会风气理想吗?答案可能让人羞愧。

不仅如此,医生们表示,一些人往往会因为一两个副作用的新闻而对测试抗拒,甚至是注射犹豫不决。

其实这些只是上万宗成功案例中的那不到1%的个别案例,但是却足以造成影响。尤其许多人更只是看标题,殊不知这些新闻是来自其他国家。

所以,最后造成大家不踊跃、不积极、不客观、不理智的是谁?看着那些快一年没机会回家见父母的医护人员,以及超过一年无法回家见家人的国外游子,我的心情轻盈不起来。

在等友人载送时,我顺手滑了滑手机,看到还是有不少人鼓励大家对疫苗保持观望态度,当下我心想,若这是共业,我们都难辞其咎。

 

相关报道:

【疫苗志愿者手记】人性的考验

【疫苗志愿者手记/视频】疫苗临床测试一周后

【疫苗志愿者手记】以身试药vs以身作则

【疫苗志愿者手记/视频】求求你保护我好吗? 

【疫苗志愿者手记/视频】副作用拿不走我的命,你会!

 

反应

 

雪隆

青年社区志愿者学校计划 马佛青提升应对灾害意识

(吉隆坡3日讯)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佛青)与青年与体育部和马来西亚青年理事会合作,日前在吉隆坡蕉赖勒夸德里酒店举办了为期两天一夜的马来西亚青年社区志愿者学校计划(MYVOC)。

本次活动吸引了40名来自不同族群的青年参与,旨在通过培训增强他们应对灾害前、中、后的技能、意识和理解能力。

此计划包含6个专题课程,分别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主讲。其中包括友谊业余无线电福利协会(KRAM)主席阿兹里分享在应对灾害如何设立沟通流程和器具,包括业余无线电操作基础。

第二个专题则由国家灾害管理局(NADMA)社区与社会发展科助理主任穆罕默德主讲马来西亚灾害管理的标准作业程序和涉及的单位。这让参与者了解在应对灾害时各方如何协调。

另外,马来西亚圣约翰救伤队雪州沿海志愿者成人分队成员张惠乐则分享在灾害中的急救基础,专注在如何将伤者搬运到安全的地方和进行伤口处理。马来西亚红新月会吉隆坡分会主任凯鲁丁则在第四个环节讲解水、卫生与清洁。这对于在受灾区域恢复原状前避免其他疾病和更多医药负担极为关键。

在第二天的第四个和第五个环节分别由国际医科大学讲师陈韦璇分享心理援助基础和马来西亚残疾人青年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法依兹分享残疾人士(OKU)支持基础。

在闭幕仪式上,马佛青总秘书邹翔源鼓励青年继续通过本地和国际平台学习灾害管理的各个方面。他指出,马来西亚常面临诸如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因此掌握相关技能不仅能更好地进行灾害管理,也有助于国家安全与团结的议程。

马来西亚青年理事会总会长穆罕默德伊扎特致闭幕辞中强调了志愿服务精神对青年的重要性,并提到马来西亚青年理事会和马来西亚青年与体育部将通过更多未来的计划支持志愿服务工作。

他对来自不同族群的青年共同参与感到欣慰,认为这体现了青年在灾害应对中团结协作的精神。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