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

让小孩到我这里来

文:刘爱佩

 3月1日,老师和一、二年级的学生终于可以迈开步伐,重返校园。

这个清晨,我起得特别早,也已经收拾好忐忑的心情,迎向柔光淡彩,走进久违的校园。映入眼帘的只是一个空旷寂静无声的篮球场。球场上,不再像以往孩子们追逐、奔跑、抢篮、灌篮乐呵呵的欢乐景象,场景单调无趣,矗立在我眼前的是巍巍建筑物。瞬间,教人百味杂陈。如此美好的早晨,却又是如此寂静的校园。

步入校园的每一条通道,地面上都贴满红艳艳的箭头指标。我沿着指标来到脸面测量器测体温,再顺着梯级,进到办公室。这本是我熟悉的地方,然而,眼前见到的,个个都是蒙面人,白色、浅蓝、淡绿、粉红,还有紫色口罩,把大家的面孔覆盖了。我习惯性微笑打招呼,此刻看到的恐怕只有眼角的鱼尾纹。一米距离!记得一米距离!这就是我们见面的距离。过去随心所欲勾肩搭背,挤在一起道家常,今天心底里惦着的竟然是SOP——标准作业程序。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享受好时光的地方,此刻的我站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却看不见他们可爱的容颜,只有色彩斑斓的卡通书包点缀我心情;倏地,倍感珍惜孩子的到来。我的脑海闪亮着一句话:“……让小孩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圣经》〈马可福音〉第10章14节)

小孩是可爱的,然而,在忙碌中,若小孩来缠绕、打转,会是一种干扰。可是耶稣说:“让小孩到我这里来……”当时,耶稣在讲道,许多父母同时带小孩去见耶稣,希望祂按手为他们祷告。耶稣的门徒却责备他们,认为小孩真烦人,干扰着大家。门徒的本意或许不想让耶稣疲惫受累,或许认为耶稣的道理只适合成人。

单纯接近天国

但门徒的举动惹怒了耶稣。耶稣爱小孩,不仅不禁止小孩到祂跟前,也祝福他们。不错,小孩有时是淘气包,但耶稣重视他们的价值,还劝勉大家要回转像小孩般单纯的心思,渴望上帝,因为这份单纯最接近天国。〈马太〉〈马可〉和〈路加〉3本福音书都记载了这事迹。

钟声响后,孩子们已陆续进入各自的课室,我走进辅导室,以往只需轻轻就能打开的手把木门,今天怎么如此厚重?当下陪伴我的是书法老师的笔迹:“一份真情一份爱,心灵治疗在辅导。”——这是我辅导室的标语,红底黑字封尘一段时间后,再度亮在眼前。是的,管控令期间,我们需要沉淀,好好调整,才能换个心情,以新的眼光,新的角度重新出发。

面对新教学模式

三至六年级的老师根据课程表进入有关的班级,打开电脑,滴滴答答敲打键盘,上网课。老师只听到自己的声音,与自己对话,甚至一个人唱双簧,因为这些年级的孩子3月8日才准返校。面向没有温度的四堵墙,老师依然要抖搂精神,告诉自己:“同学们,来上课吧!”这就是我们新的科技,新的思想,新的感受,新的常态——必须面对的教学模式。

此时,是否忆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还有那熟悉的朗朗读书声?或许朦朦胧胧间,无声无息中浮现同学们讨论功课,脸上写满的好奇?下课,孩子们如洪水般冲出课室,涌入食堂制造的混乱都不见了。食堂被一道又一道冰冷锌片闸门深锁着,隔离。即使复课,孩子们也只允许订餐或自备食物,而且只能在各自的课室用餐。我凝神静听,想找回那片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喧嚣……

望着辅导室那3把服务多年的风扇,有规律地转呀转,听它咿呀作响,仿佛告诉我:“多忍耐一个星期,孩子们都要回来了。”我牵动一下嘴角,提起水桶,拿起抹布,默默擦拭着桌椅、书橱、玻璃窗和每一个冷寂的角落,整理着一本本小书,挪移需要隔开的空间。它将会比以往更光洁明亮,纤尘不染,空间也更宽敞,准备迎接孩子们再度回返。

这一天虽然没有生机勃勃的氛围,阳光依然穿透宽大的玻璃窗,倾泻而下。我的心仍然澎湃,为那复课有更美的期待。

下午4时,我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校门,刺眼的阳光亲吻我的影子,我殷殷企盼分离后再度重逢,可以穿行在孩子群中,宛如鲸鱼被成群五颜六色的小鱼围绕,尽情享受他们活力四射的劲儿。

耶稣的那句话又在脑海中荡漾:“让小孩到我这里来……”

反应

 

商余

别让愤怒牵着情绪走/刘爱佩

文|刘爱佩

日常生活中,愤怒这情绪总会出现,无论大事情小事宜,直接或间接,似乎都容易点燃怒气之火。

愤怒带来的杀伤力,最明显的是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有者冷战不交流,彼此避而远之,断绝关系;有者因怒火中烧,伤了和气,得罪人,还遭惹祸患。试问:是谁惹怒了自己?造成情绪失控,不自禁地发飙?

生活中的体验与经历,是否因压抑愤怒而牵动情绪?

打个比方:上司不停要求,工作量增加,长需加班,忽略身边人,夹心人的日子,虽然难以喘气,可是,为了保住饭碗,为了达到业绩,只好唯唯诺诺接受下来。又或者与家人、朋友发生冲突,没有处理,内心藏着不满,常抱怨?

其实,长期将怒气埋藏心底,压抑的情绪仿佛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逐渐膨胀,针头一刺,爆响了,情绪一发不可收拾。

到底要如何不让愤怒牵着情绪走?如何处理才达到中庸?这里有4个建议:

一、务必表达感受

这句“我生气了”要适时说出口。即使情绪没有对错之分,但,生气容易激起愤怒等负面情绪,不能等闲视之,鼓励大家勇敢表达出来,表达感受就是承认自己生气的当儿,也让对方知道自己当下的感受何等不舒服。委屈了吗?请说出来。

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谴责任何一方,目的单一让对方知道:我可以温和不愠,但触碰到底线,实在没必要委屈求全。因此,要处理愤怒的情绪,表达感受就是一个情绪的出口。

二、理清愤怒的源头

所谓无风不起浪,愤怒来袭总有源头,到底是自己造成问题所在,还是他人挑起了争端?问题究竟有多严重?能补救还是无法解决了?

一旦向自己发出连串问题,给自己思考空间,解答每一道题后,答案往往就浮出水面。有时甚至会发现,原来激怒我们的是别人所犯的过错,偏偏自己却叫愤怒从心里爬出来。深一层思考,何必满脸怨怼,大发雷霆呢?与其愤怒,不如寻找对策。

三、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要知道自己就是情绪的主人,克制一时的冲动,需要先冷静下来。自我克制不是表示自己软弱,也不是刻意去压抑情绪,而是避免因愤怒,情绪失控,得不偿失。这怎么说呢?

其实,克制自己是提供彼此冷静的空间,让情绪有机会缓冲,不轻举妄动,很多时候这是赢取处理愤怒的良机。当发现争论无济于事,告诉自己:拒绝愤怒吧。

四、正视情绪,自我调整

每个人都有一个愤怒点,别让内心深处的不满长期加压心头,积压愤怒、委屈、沉默,甚至回避、逃离,都会将自己陷入泥泞中,动弹不得。

愤怒是一座沉睡的火山,什么时候爆发,难于预料。然而,日子久了,时间长了,不知不觉造成精神焦虑,内心垮塌。因此,要正视各种情绪的变化,找出不满的火苗,拉出源头,灭了它,随时自我调整,进退有度。尝试了,依然办不到?别自责,不妨寻求专业管道——咨询心理辅导师或接受临床治疗。

假若因过去的成长经历,人际关系(与父母、亲人、夫妻、上司、同事、朋友等)产生的问题、创伤还未处理,稍微触及痛处,容易引爆愤怒,不妨列出清单,设法处理,因为越深的愤怒,越需要时间处理。

希望我们都能不时梳理自己的情绪,常自我调整,选择不怨天不尤人,更别让愤怒牵着情绪走,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心灵。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