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中国加大反垄断监管力度 腾讯成下一个目标

(北京12日讯)根据彭博报道,马化腾的腾讯控股已经受到了警告。

随着中国从马云的在线帝国入手开始加大反垄断监管力度,马化腾这家市值排名亚洲第一的公司,周五受到了监管机构的处罚。

这一象征性的处罚才只是开始。

据知情人士透露,继中国最高金融监管部门去年对马云触角遍布众多领域的技术和金融帝国采取限制措施后,腾讯控股已被列为其加强监管的下一个目标。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说,像蚂蚁集团一样,腾讯可能也会被要求成立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将其银行、保险和支付业务全都纳入其中。

由于事未公开,知情人士不愿透露姓名。

他们同时表示,这两家公司将就此成为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满足更严格监管条例的先例。

监管机构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相关讲话几天后采取的这一行动,标志着中国在遏制科技巨头行业垄断方面的行动力度将会大大加大。

之前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表示,要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要加强反垄断力度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腾讯发布电邮公告称,公司会不断适应公司认为对行业发展有利的监管环境的变化,并确保公司全面合规。

中国银保监会没有立刻回复寻求置评的请求。

过去六个月来,中国颁布了一系列新规,旨在遏制互联网平台的垄断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在消费者信贷和数字支付领域的影响力。

最先遭遇打击的是马云,继他的阿里巴巴集团受到反垄断调查后,其旗下蚂蚁集团规模35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又在最后一刻被叫停。

腾讯已经因为相关新规遭受了池鱼之殃。只是之前投资者并未将其放在心上,在阿里巴巴受到处罚后继续推动腾讯股价走高。

该股过去6个月26%的涨幅,与阿里巴巴同期15%的下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腾讯股价1月25日还创出了纪录高点,使公司市值达到了大约9500亿美元(约3.9兆令吉)。

周五该股在香港下跌4.5%,腾讯股东Naspers及其子公司Prosus的股价也告下挫。

反应

 

东盟+

Visa腾讯合作 狮城试跑刷掌支付

(新加坡25日讯)交易支付方式不断推陈出新。继刷脸支付后,中国互联网公司腾讯成功开发刷掌支付技术,并于跨国金融与电子支付服务公司威士(Visa)合作,选择新加坡进行试点国家,成为全球刷掌支付技术的先锋试验场。

此次合作是腾讯在11月6日举办的第9届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宣布,由腾讯提供刷掌支付技术,Visa则提供线下支付渠道。目前,新加坡星展银行(DBS)、华侨银行(OCBC)和大华银行(UOB)的Visa持卡人将成为这项试点计划的一部分。

刷掌支付机首先已在位于新加坡丹戎巴葛的咖啡馆“Alchemist 71 Robinson”进行率先试用,之后才会在其他商店推出。目前,该支付技术仅对Visa部分员工开放,进行试验。

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NA)24日报道,Visa的一些员工选择以此方式来买咖啡。他们将手掌放在扫描仪上2秒,然后再等几秒钟付款。

Visa目前没有透露计划何时扩大试点范围。

据报道,狮城早在2019年就已经开始使用掌上支付,但它尚未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当年,采用掌纹识别科技的无人售卖便利店“Octobox”与星展银行合作,先行使用星展银行旗下“PayLah!”电子钱包作为无现金支付方式,并于7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设第一间便利店。目前,Octobox将于明年1月在狮城开设第7家分店。

Octobox创始人兼总执行长孙清华说,目前已有20万人注册了刷掌支付,不过顾客依然可以用其他方式付款。

虽方便仍有安全疑虑

网络安全公司“Group-IB”的总执行长沃尔科夫(Dmitry Volkov)说,刷掌支付的主要优点是方便消费者,“你可以不带现金、钱包、银行卡或电子设备,但你的手掌可以随时使用。”

他补充说,你的手掌也不会“被放错地方”,这使得这种支付方式更加可靠。

但技术管理公司“ManageEngine”的地区总监阿伦·库马尔(Arun Kumar)说,人工智能(AI)和深伪技术可以用来制造假手掌。

他说:“需要制定反制措施,如有效性检测,以检测是否存在欺骗或冒充身份的情况”。活体检测是指用于确定一个人是否真实存在的技术。

公司还必须确保其系统的安全和保护,“虽然个人可以补办被盗的信用卡,但如果某人的生物识别数据被盗,要补办其手掌就很困难了。”

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Ensign InfoSecurity”管理安全服务的主管蔡中福(音译,Chua Zong Fu)对上述疑虑表示,手掌虽更难伪造,但“也引发了类似的隐私问题,因为它有可能被滥用于监控或未经授权的跟踪。”

蔡中福表示,除了安全问题,另一个障碍可能是在商店安装掌上支付机的成本,“刷掌支付技术需要商家购买新的硬件。”

有些商店可能还会觉得,这台与笔记本电脑差不多大小的机器会占用柜台空间。此外,由于大多数人都随身携带手机,可以用来进行支付,因此刷掌支付带来的便利可能有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