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储蓄投资“千万”不是梦/黄子伦

最近财政部长说,只要每个月存500令吉进入6%年度回报率的工具,40年光阴就能换来百万身家。

怎料,财长此番言论竟遭网民质问要如何每月存得500令吉,并吐槽他不食人间烟火。

据个人观察,有投资经验的群体纷纷力挺财长言论,可见有无投资经验,成了巨大分水岭,财长实属冤枉。

财政部长以6%为例,实乃对比公积金局的年度回报率。换言之,财长是暗示大家努力工作并安守本分,不轻易取出公积金储蓄,那么40年后,极大概率能获得百万令吉为退休金。

看到最近许多人提取大量公积金储蓄,财长不得不说是苦口婆心。这当中有许多混淆视听的言论,容我逐一驳斥。

首先,如何每个月存入500令吉。说实话,这并不是财长的责任。每个人的收入、财务状况,以及预算管理都是自个儿的事情。

月存500非难事

就拿很多人很喜欢说的“在雪隆一代被迫买车”,是自己画地为牢。打个比方,5年贷款买一辆最便宜的Myvi,这5年最保守的日均开销介于40令吉到50令吉,随时比乘搭电子电召车上下班更贵,况且雪隆一带还有不错的公共交通工具可供选择。

再来就是各种消遣和伙食费。虽然偶尔的奢侈和消遣可以让人获得丁点心灵上满足,但你也别把这种奢侈当作是日常生活,自己又不是非富则贵之辈,何必把自己活得像个无脑网红。

一般人只要心理能够过得了这几关,一个月存下500令吉并非难事。

其次,就是去寻找6%年度回报率的金融工具。最直接的就是公积金局。

如果大家不满意,那么下班后就去学习投资,无论是股票还是信托基金,都可以找到不错的选项。

这本不是难事,少看那些无聊影片即可。大家千万不要去相信身边那些投资亏钱之辈的骇人说辞。

多少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就是轻信了这些言论,进而大大限制了自己财富的赚钱潜力和想象力。

继续抱怨存款不变

最引人热议就是40年光阴,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那时纵有百万已是老态龙钟之躯。个人健康这回事就不议论,因为也是自个儿的事情。

奈何,很多人根本没有公平比较,同样是垂垂老矣的人,一个有百万身家,一个没有,谁能够维持生活质量和尊严,一目了然。

纵然40年后的百万已被通货膨胀稀释,但总比没有来得强,这道理小学生都明白。

如果大家觉得40年太久,可以加大存钱力度,每个月存入1000令吉,即可缩短10年光阴;或加强投资功力,做到12%年度回报率则能加快14年。要是每个月存入1000令吉并获得12%的年度回报率,40年后身家过千万令吉绝对没问题。

财长忠言逆耳之论实为众生寻出路,并非直接喂食。大家应思考本身一技之长,付诸行动,就必能到达彼岸。

我们能够继续抱怨政府无能、政客中饱私囊、朋党企业巧取豪夺、酒肉臭和冻死骨的惨剧等等。但这么做都不会改变我们的存款金额。

相反,抱怨只会把我们理应用于赚钱的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掉。

推荐视频:

反应

 

财经新闻

【南视界】退休计划总被延迟? 小心这些迷思!

为什么我们总是延迟退休计划?

大多数人没有急迫感去完成退休计划,总觉得退休还很遥远。但现实是,退休问题可能来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有句话说:“人们不是计划失败,而是没有计划。” 其实,我们的退休未来现在就需要规划。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当的退休计划,以避免未来出现不乐见的意外。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迷思让我们耽误了计划退休呢?

迷思1:“我一直有缴公积金”
很多人认为公积金(EPF)储蓄足以支撑退休生活,但事实是,大多数人的公积金账户并不足够。假设你在55岁退休并活到75岁,如果前5年就用完退休金,剩下的15年要靠什么过活呢?

迷思2:“孩子会照顾我”
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孩子们可能连养家糊口都困难,更何况还要养活老人呢?现在开始为退休做好准备,可以避免未来增加孩子的负担。

迷思3:“我还有时间”
无论何时开始储蓄,时间和复利都是你最好的助力。越早开始,你所拥有的时间就越多。

迷思4:“不会真的退休”
生活充满选择。如果你不得不工作到70岁,那确实是没人想要的生活。但自愿选择工作则是另一回事。

迷思5:“退休后不会花太多钱”
现实是,通货膨胀和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即使削减开支,花费可能仍与目前相同,甚至更高。如果没有充分规划退休生活,可能会在退休时拥有很少财富或一无所有。

尽管上述退休迷思早被提出,但人们缺乏认真规划退休的兴趣和紧迫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财务目标和退休计划,没有一个统一的退休计划。所以,不如现在就开始规划你的退休生活,确保未来无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