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美学者:关系难大改变 中美高层会晤“为办而办”

(华盛顿17日讯)中美高层18日将在阿拉斯加会晤,前美国国安会中国、台湾及蒙古事务主任何瑞安分析表示,这仅是双方互相摸索的一部分过程,不太可能有重大突破,中美关系路线也难因此有大改变。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目前出访日韩,18日将转往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市,协同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会晤。

由于中美关系过去几年急剧恶化,这也是美国新任总统拜登1月底就职来,首度派内阁高层与中方会晤,格外受到外界关注。

目前担任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资深研究员的何瑞安(Ryan Hass)16日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美在阿拉斯加的会谈,不太可能带来什么大突破,或大幅度改变美中关系路线。

何瑞安表示,此次会谈是双方摸索彼此关切与优先事务过程的一部分。“我预期比较像是练习如何为(中美)关系播放合适情境音乐,而非深入讨论任何特定关切议题。”

美国在台协会(AIT)前理事主席、现任布鲁金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卜睿哲(Richard Bush)则猜测,此次会谈可能是为办而办,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卜睿哲解释,对美中双方来说,两边高层坐下来面对面,尽可能清楚阐述彼此在各项政策议题上的立场,而非透过媒体,有其重要性。

他说,会谈另一个目的,可能是探索未来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就广泛议题交换意见的可行性。

“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权力专案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呼应指出,过去这段时间,美中主要是透过公开致词或发表声明的方式对话,会谈让他们有机会关起门来,表达彼此对美中关系的关切与愿景。

至于中美高层会晤可能达成什么成果,葛来仪表示,外界期望不应太高,一个可能性是双方达成协议,建立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新对话机制。

针对会谈重点,前AIT台北办事处长杨苏棣(Stephen Young)指出,他预期美方会对中国区域侵略行径有明确表示,包括在南中国海、钓鱼岛、朝鲜半岛、台湾及东南亚等。

另外,北京在缅甸政变所扮演角色、双边贸易及窃取智慧财产权等议题,也可能在会中触及。

杨苏棣说,他相信布林肯与沙利文在可能情况下,会与中方寻求共识。但他们同时也会清楚让北京知道,美国白宫易主,新人事有新作风,前任政府的摇摆政策已成过去。

推荐视频:

 
 

 

反应

 

国际

中美关系紧张 中国发赴美旅游风险提示

(北京9日讯)中国和美国两国的贸易关系近期越来越“紧张”,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直接对赴美中国游客发布风险提示。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在晚间9时52分在网站发布文告指出,近期,由于中美经贸关系恶化以及美国内安全形势,文化和旅游部提示中国游客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谨慎前往。

美国对华的“对等关税”最新一轮生效后,中国周三出台反制措施:对原产地美国的进口商品从原先的34%一律加征至84%。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