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经理失误导致员工离职/陈绣茗

这星期接获一通电话,来电者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结束作业程序的建设导入辅导,业主诉苦说道,公司内素质很好的员工要离职,主要原因是他们无法再忍受身在管理要职的经理的严厉行为。

其实,辅导完结后,公司确实有素质很好的员工因这位经理而离开,但是公司认为那是员工不能认同这位经理的严厉因此离开,所以并没有在意,直到经历这一波疫情影响下,公司内部进行人员调整,员工也已经剩下无几,不能再有素质好的员工离开。

这些员工提出,只要不是这位经理管理就可。业主问道,该如何处理这位经理。

乍听之下好像是经理无能,过份苛刻,其实并非如此。

由于在辅导过程中常与这位经理有所接触,熟悉这位经理本身是一位非常能干的营运人员(Operation personal),并且在公司内他也属资深,在多方考虑并观察下,才认为是营运经理最佳选择。

那这位经理究竟问题何处?主要是,这位经理触及的就是过去文章中曾经分享过所谓“很会管工但是不会管人”的状态。

沟通是必修课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沟通的过程中,尤其当立场不同而又必须表达意见时,很容易就会产生“我说我想说,你听后怎么想不关我的事情”这样的行为。

甚至有些人,就是不喜欢把话说清楚,或者说,有些人就是不喜欢把话听清楚,结果导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各种误会。

这种情况,回想过去也发生在笔者身上,一直到好几年前参与教练课程才习得方法。

沟通是身为领导人必修课程,在教练课程中定义沟通,是一个人可以以适当,清晰,准确,引人入胜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分享或表达。

其中分为5种层次,举其中三个层次于此分享:

最高层次,是能够在他人理解上创建清晰的图像或视觉,使人们能够针对其下一步操作或指示准确地采取行动。

举一个例子,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上司确实是在下达指令,却这个指令可以如何执行,从何着手或者行动方向却无法理解,甚至下属必须猜测。

在撰写作业程序的过程,就闹过这样的笑话,员工认为必须猜测老板给予该指示的意图,或者猜测老板的心情,与业主核对后却发觉业主并没有要员工猜测,从此后业主终明白为何“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情或交代,员工却做不好。

最低层次,就是没有或很少针对新的或不同的观点进行言语上的交流,沟通中主要是抱怨或谈论不喜欢的事物。针对这个层次的人,我想不需举例了吧。

中等层次则是,这个人虽能够表达对别人的期望,或能够有效地带动话题,将讨论集合在一个主题上,但沟通却冗长,整个沟通过程虽能接近重点,但不是100%清晰或准确。

我深信,许多员工在一家企业内都是想要有所表现与学习,否则也不会愿意在一家企业内勤奋工作。但是,人与人之间因为有认知落差,若一个人无法让听者完全理解与同意自己的意愿,在执业升迁过程必定会有所障碍。

上述营运经理所面临的状况,其中在沟通上就是处于中等阶层,无法将想表达的意思,完整使用语言表达出来。

业主显然也狠清楚这一点,因此问道可以怎么处置这位经理。

最终得出,将这位经理降级为助理经理,业主重新直接掌管属下,与过去不同的就是,助理经理依然执行过去其经理所有职务,例如店面营运巡逻、提供员工工作相关培训等,除了管人,一切关于“人”的事务都上报业主。

无奈营运上必定有事情会有所延误,但这也是短期上可执行之方法。长期上,这位经理必须尽快上课学习如何成为称职领导,才能让他重回到位置上。

 

 
 

 

反应

 

CEO讲堂

如何通过情感沟通 化解客户价格诉求/廖志诚

在一个人潮涌动的购物中心里,一家知名手机品牌的专卖店正迎来一位面色坚定的客户。这个客户走向销售柜台,手指着自己挑选的手机,说道:“我不要赠品,你给我便宜点就行。”他的话刚说完,周围的顾客纷纷停下脚步,望向柜台。似乎都在等着销售员如何回应。

销售员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他很快恢复了职业微笑。他用生硬的语气回答道:“抱歉,赠品就是赠品,不能抵现金使用,价格也不能再低了。”

话音刚落,客户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店里的气氛也随之紧张起来。周围的顾客开始窃窃私语,整个场面显得非常尴尬。这位客户显然对销售员的回答感到非常不满,握紧了手中的手机,犹豫着是否要继续购买。

就在这个时候,店内另一位资深的销售员走了过来。他微笑着对客户说:“我理解您的想法,如果赠品能够抵扣现金的话,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我们的赠品和手机是分开的,手机本身的价格已经是优惠价了,而这款赠品是我们特别为此次活动准备的限量版耳机。你知道吗?有很多人专门为了这个耳机花了几百块钱去购买。如果你不要,真的会错过这样一个特别的机会。” 

销售员的话语带着温和与关怀,瞬间化解了客户的怒气。客户听了之后,脸上的不悦消失了,慢慢地松开了紧握的手。周围的顾客也开始点头认同,看起来场面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许多。最后,客户笑着接过了赠品,不仅没有继续谈价格,还感激地夸奖了几句:“原来这耳机这么特别,我倒真是没注意,看来还是拿着好。”

过于生硬拒绝客户

这个场景是很多销售人员会遇到的日常。在面对客户要求价格优惠、放弃赠品时,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犯下几个常见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过于生硬地拒绝客户的要求。像前面的销售员一样,直接告诉客户赠品无法折抵现金,这样的回答不仅无法解决客户的问题,还会让客户觉得自己被冷漠对待,破坏了购物体验。

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将责任推卸给公司。当客户提出希望取消赠品以换取价格优惠时,很多销售员会直接说:“这是公司规定,赠品不能换折扣,没办法。”这听起来虽然合情合理,但却让客户感到自己被公司规则束缚,进而对整个品牌产生不满。推卸责任的方式不仅影响客户关系,还会损害公司的形象。

更糟糕的是,与客户直接争执。有些销售员会在面对客户的要求时,态度变得强硬,甚至说出类似“要买就买,不买就算了,赠品就是赠品”的话。这样的回应不仅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还会让客户感到自己被轻视,可能当场离开店铺,甚至给品牌带来负面的评价。

解释赠品和正品关系

面对这样的客户要求,应该如何应对呢?

1、强调额外福利

销售员可以尝试解释赠品和正品的关系,强调赠品是额外的福利,不影响产品本身的价格。例如,可以温和地说:“我非常理解您的想法,其实这个赠品是我们额外为你准备的福利,与手机的价格无关。即使你不要,我们的价格也不能再低了。不拿白不拿,还是建议你拿着吧。”

这种回应不仅解释了政策,还照顾到了客户的情绪。通过温和的解释,客户能够理解到自己没有失去什么,反而获得了额外的价值。

2、突显赠品价值

销售员可以突出赠品的价值。很多客户提出不需要赠品,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赠品的实际价值。

这时,销售员可以强调赠品的稀缺性和高价值,例如:“这款耳机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限量版,很多人都愿意花几百块钱单独购买。拿到它真的是特别幸运的事情,哪怕您自己不用,送人也是个非常体面的选择。”

通过这样积极的引导,客户不仅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好处,还会对交易更加满意。

3、适度赞美客户

销售员还可以通过适度的赞美,巧妙地化解客户的谈价行为。

面对一些比较敏感的客户,销售员可以说:“美女,真是抱歉,赠品确实不能抵用折扣。不过我看您这么有气质,一看就是很有眼光的人,能够挑中这款手机也是非常幸运的选择。这款手机现在特别抢手,再晚来一天可能都没货了呢。”

销售是心灵沟通

通过以上3种方式,销售员不仅让客户感受到自己的特别之处,还避免了进一步的价格谈判。

客户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自然就不再纠缠价格问题了。

正如很多顶尖销售员所总结的那样,销售不仅仅是推销产品,更是一场心灵的沟通。通过正确的沟通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提升客户的购物体验,还能为品牌赢得更多的口碑和忠诚度。

希望每位销售员都能在面对客户挑战时,运用好这3种技巧,轻松化解客户的疑虑,赢得更多的成交机会。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