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阅读

厘清经济现象 让财富翻倍

整理|编辑部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现象:女性都希望自己维持在29岁,不想成为30岁。男性也有类似的想法,认为49岁属于壮年,还是盛开的花,到了50岁,这朵花可能就枯萎了。

这虽然是心理对年龄的一种抗拒,但是人们的内心深处就是感觉九比十还珍贵。所以,我们在商场或超市看到的商品价格,宁愿定价为99元,而不是100元。

经济学上之所以会出现10比9小的理论,其实是因为9比10更稀有,而越稀有的商品,价值就会越高。也就是说,如果钻石像水一样常见,结婚钻戒可能就失去价值。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瞭解商品的价值与供应的关系,像是商品的稀缺性,以及为什么在商场及超市中价格通常以9结尾。这些有趣的故事能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

不想落入贫穷的阶级,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致富技巧,让财富翻倍!

  [内容摘要]

[了解“习惯经济”]

如果你是个观察入微的人,应该早就发现了女装的上衣扣子在左边,男装却在右边。当然,如果你现在才意识到,不妨低头看着自己的衣服。

此外,打开冰箱时,冷藏室会亮,冷冻室却不会亮;笔记型电脑能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其他的电器却几乎都不能;易开罐不能做得太矮或太胖……。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

我们看到东西稍有变动时,会感到惊讶,也需要花一段时间适应新事物的改变。久而久之,这种态度和处理方式,成为我们对待非常规事物的王贯原则。

思想反映在习惯

我们的思想会反映在生活中的种种习惯上,为什么会这样?这涉及了“习惯经济”的概念。

习惯经济(注:相似名词为“消费习惯”)是指,人们在无意识中形成,对待事物的惯常态度、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这种态度对商品生产、交易等经济活动的影响。人们需要一些条件和时间,接受不习惯的事物。

因此,生产者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生产产品时必须一并考虑到消费者的习惯。一旦产品与消费者的日常习惯出现落差,需要以消费者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逐渐习惯新产品。

同样的,试吃、试用品也是习惯经济的一环!

掌握消费者心理

只要掌握消费者购物时的习惯心理,也是获利的重要手段之王。在百货公司、药妆店的专柜前,经济可以看到化妆、护肤商品的试用品,这就是抓住消费者想试用、感受产品效果的习惯心理。其他像是试吃、体验等活动的出发点,都是源自对习惯经济的考量。

[了解“捆绑销售”]

美国约翰逊黑人化妆品的销售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在其创业之初,约翰逊经营的只是一家很小的黑人化妆品公司。

为了扩大销售量,约翰逊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句广告标语:“当你用过佛雷公司(另一家品牌公司)的化妆品,再擦一次约翰逊的遮瑕膏,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几年努力,约翰逊系列化妆品几乎垄断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

当自家产品在市场中处于弱势,约翰逊巧妙借助知名公司的影响力,宣传自家产品,最终占据化妆品市场。如果用经济学的的角度来看,这个案例涉及了捆绑销售(Bunding Sale)的概念。

附带条件销售

捆绑销售会透过两个或以上的品牌、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采取合作,从而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共生行销(Symbiotic Marketing)的一种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运用。

以下是捆绑销售的主要形式:
①包装捆绑,产品包装中用类似或不同类的物品进行包装,例如牙刷与牙膏、洗发精与沐浴乳或毛巾等相关产品的捆绑。这样能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让大家共同获利。

②定位捆绑,新产品上市时常会找知名品牌捆绑,为产品定位,同时达到宣扬自己的目的。约翰逊将自家公司产品与佛雷公司捆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③宣传捆绑,把相关产品集中在一起进行宣传。如此一来,既增加宣传力道,又节省大笔资金。例如:美容产品和知名模特儿的捆绑。

④销售捆绑,将几种产品做成统一包装进行销售。例如把牙膏、牙刷、香皂等做成促销套装销售部。消费者实际受益,自然也愿意购买。

[了解“木桶理论”]

阿基里斯是希腊神话中被奉为战神的英雄,他有刀枪不入之身,除了脚根!这也成了他全身唯一的致命弱点,而弱点最后成了他致命的一点!

以上故事恰好可用来解释著名的木桶理论(Cannikin Law)。

最短木板决定

木桶理论是指如果一个木桶想装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整齐而且没有破损。如果这个桶子有一块木板较短,或是有破洞,水便会从中漏出来,这个木桶也无法装满水。

因此,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木桶理论也被称为“短板理论”。

木桶理论还有3种延伸出来的推论:

一、只有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都一样高,木桶才能装满水。如果构成木桶的其中一块木板不够高,木桶里的水就会从那里漏出来。

二、只要构成木桶的其中一块木板不够高,其他木板再高都高都没有意义,反而造成浪费。

三、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把最低的木板加高,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就像木桶能装的水一样,往往不是取决于他的长处有多长,而是取决于他的短处有多短。长处并不代表他在某方面能有所作为,他的短处则往往决定他的成就大小。

补足团队短处

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擅于发现团队中的“短木板”,敢于揭短、擅于补短,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知名管理顾问指出,如果企业将焦点集中在特别优秀的员工上,忽略其他的普通员工,会对团队士气造成打击,让优秀员工领导普通员工,发挥团队精神的运作模式也会失去基础。企业必须懂得善用优秀员工,并重视其他员工的贡献。

反应

 

灼见

【灼见】中对美贸易顺差的警示/魏开星

中国官方公布2024年贸易顺差,数据显示为9921.55亿美元,接近1兆美元。美国媒体对此极为重视,声称这是二战后极少见的现象;并认为中国经贸高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将面临美国即将上任总统特朗普的高关税压力。

《纽约时报》称,中国去年贸易顺差经通胀数字调整后,实际顺差远超过上世纪二战后德国、日本与美国等大型经济体的表现。

中国工厂主导全球制造业,这是美国在二战后成为全球出口大国之后前所未见的现象。中国向全球大量出口,世界已近乎发生贸易战。

经济动能依赖出口

《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经济过去20多年依赖出口,因房地产下滑,民众消费减弱,更依赖外国市场。

创纪录的贸易逆差也反映民间对国外商品需求大幅减低。中国经济全面出口导向最大风险在于,华盛顿将对各国发动更广泛的经贸战,欧盟、巴西与印度等国都对大量倾销的廉价中国制品感到不安。中国若打算将美国市场移转至他国,恐将面临更大的反弹。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贸易巨额顺差的“神经过敏”,虽有其本国利益的考量,但一年贸易顺差达兆,反映中国经济及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笔者以为其中有几点警示,值得重视。

第一,中国经济的动能太依赖出口,相当于“与全世界国家为敌”,势必令中国对外经贸关系限于孤立与被动;等于将自己的产品倾销到全世界,赚了全世界的钱;而别国的产品却卖不到你的国内。

类似1840年之前清朝时,英国等大量白银流向中国;而英国等国家的工业品却不受中国人待见。导致英国商人以走私鸦片作为赚取利益的途径。

当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硝烟后,英国即采取向中国开战的方式,迫使清朝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向外国产品与商人敞开大门。

第二,当中国经贸面临越来越强大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时,出口与对外投资必然要大幅度地下跌;而若内需刺激不起来,国内的产能闲置将加剧,5%的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得以落实?

当经济增长停滞时,财政收入只减不增,公共开支如何维持?若严重依赖举债,会不会重蹈美国联邦政府债台高筑的覆辙?

第三,中国为了在科技等领域不受外国卡脖子,提倡国产化,这导致另一个结果是也把外国合作者及产品拒之门外,导致国外产品进入中国更加困难,导致相关国家对中国产品进入他们国家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与制裁。

如此恶性循环,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现在是发达国家、欧美国家抵制中国产品,要当心全球南方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也用样学样,加入抵制中国产品的行列;尤其要关注东盟这个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市场对中国贸易与投资的态度及可能的变化。

鼓励外向型经济

第四,尽管中企“出海”也可能面对所在国的税收、行业标准等不公平的待遇,甚至有被没收资产的风险。

然而在“逆全球化”之风越刮越烈的国际大背景下,关税被多数国家用于贸易保护主义首要手段时,中国企业带着技术、资金、人才、信息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办厂,与当地政府、厂家合作,将产业链向外延伸,将当地市场作为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当地就业,为当地政府提供税收,提高当地的技术、管理水平,成为当地社会的一员,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中国产品营销世界的重要途径与形式,以此分担单纯贸易所面临的风险。

从国家政策层面,应该鼓励中国企业以这种方式,将外向型经济持续下去;而不必纠结是否应该将产业链外移、是否应该将核心技术保留在国内还是转移出去等等问题上。

只要不是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技术,只要核心技术受专利保护、掌控在自己手上,就不必担忧到国外设厂会导致技术外泄或流逝。

“以技术换市场”,之前中国在引进外资时的绝招,别的国家也会依样画葫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