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对治生气

明言吉语 :明吉法师(《观音世界》创办人)

对治生气的方法除了修持慈心观,让自己充满快乐的正能量,以及祈愿祝福自己的亲人,乃至所有的生命都能获得快乐,抱持快乐的心态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空性的智慧来解脱嗔恚的束缚。

空性的智慧讲的是缘起性空的道理,也就是说明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因缘和合所致,其中并没有一个独立、永恒不变的实体。以此来看,我们生气的情况,也是因缘和合而已,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相应,就不会产生嗔恚,这也代表着我们是可选择不生气,或超越生气的。

有一位老和尚喜欢欣赏盆栽,于是在寺院的后院种了不少盆栽。有一天,他出门之后,寺院里的小沙弥在玩耍时,不小心把几盆的盆栽给撞倒在地上。他们心里不安地等待老和尚回来处罚他们,谁知道老和尚听到事情后,并没有责怪他们,反而关心他们是否有受伤。

不是为生气种盆栽

小沙弥奇怪老和尚为什么不生气?老和尚说:“我种植盆栽的用意是美化及庄严道场,让大家可以享受美好的环境,并非是为了生气而种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要把盆栽的事情看得太重就不会产生嗔恚。

此外,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被外道考验他是否达到不嗔的境界,而被人用拳头殴打头部。然而,证得空性的舍利弗,心平气和地询问对方为何造恶时,丝毫没有嗔心,折服了对方,改信佛教。

由以上的例子来看,佛弟子除了以选择用慈心对治嗔恚之外,也可以运用空性的智慧来对治或超越嗔恚的障碍,而达到涅槃解脱的境界。

反应

 

登彼岸

善心从小开始/明吉法师

明言吉语 :明吉法师(《观音世界》创办人)

虽然,学佛要懂得止恶行善,但是止恶行善不应该只是在学佛后才开始,而是要在从小就开始培养。特别是小时候,童心比较单纯,容易种下善根的种子,培养行善的习惯。

回顾我乐于布施行善的习惯,可以追溯到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我大概五、六岁时,有一位陌生的阿姨(她跟家人有来往,只是我未曾见过)带着她年幼的孩子来到家里。原来她的孩子患上了心瓣有孔的疾病,需要一大笔钱来进行手术。

记得早年的医学不昌明,人民的收入不高,也没有医疗保险的服务,因此,一旦患上重病,无力支付医药费的话,可能就需要向亲友,乃至社会善心人士寻求帮助了。

这位阿姨的家境只是一般,一天三餐已经不容易了,哪还有这么多钱给孩子治病呢?为了治疗孩子,她只好厚着脸皮向诸位亲朋好友募捐或借钱了。

扑满的钱全部捐出

家人都很同情他们,于是纷纷慷慨解囊,尽一份绵力,这时候,他们跟我开玩笑说:“你要不要捐钱给小弟弟医病啊?”当时,我其实也似懂非懂,不过,觉得捐钱给小弟弟医病是一件好事,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扑满拿出来,把钱全部捐出。家人看到我的行为非常高兴,都称赞我懂事。

因为有这样的事情以后,每当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我都乐意和他们结缘,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助人为快乐之本”的意义。我分享这段经历的原意不是显示自己的善行,而是想鼓励父母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善心,让他们有行善的习惯。与其担心孩子会学坏,不如先教会他们懂得行善做好事,因为拥有善心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自然会朝向善的方向走,而减少了走上歧途的机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