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未获环境局同意 废塑料禁船运进口

(吉隆坡13日讯)大马塑胶厂商公会(MPMA)与大马塑料再循环公会(MPRA)指出,自从修订后的巴塞尔公约在今年1月1日生效以来,塑料废料的进出口跨境活动已有所调整,在我国,若业者没有预先获得由环境局发出的书面同意书,则不能将各国的塑料废料船运进口到我国。

两会今日联合发表文告指出,而且,在阻止塑料废料进入我国方面,我国有众多监管和执法单位协力合作,包括关税局、国家固体废料管理局 (JPSPN)、港务局、固体废料管理机构 (SWCorp)等等。

“我们甚至也接受当局对进口每吨塑料废料征收20令吉的税务,以分担政府为了加强货柜在港口的检查工作所造成的成本。此税务是依据另外18个新的严格条规和条例来征收的。”

两会也提到,环境部也被告知,必须由合法回收商透过正当方式进口干净、均质的塑料废料。

根据媒体早前报道的新闻,巴塞尔公约在2021年1月1日生效,根据公约,只有干净、已分类和易于回收的塑料废料可以运往他国,但若进口国给予豁免,则可例外。

合法塑料妖魔化

两会表示,近期各界对塑料回收或再循环课题发表具有误导性和扭曲的言论,已妖魔化了合法塑料回收或再循环业者,令业者的生意受到影响。

两会说,这类误导性言论包括任意要求政府全面禁止塑料废料的进口。

两会认为,这类言论,这也将对大马致力发展的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以及对塑料污染所做的努力带来破坏。

两会表示,正当消费者和政府都在实践循环经济的当儿,也让我国的跨国企业和本地厂商在出口市场方面,面对更为艰巨的永续性发展目标。但是,我国的合法回收商为了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将可回收塑料当做原料售卖给电子、电气、汽车、家具、食品和建筑等工业领域。

两会强调将继续支持政府打击不道德和非法操作的业者,同时保护环境。

不过,两会认为,大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以便减少垃圾和污染,但若没有发展回收领域,则无法发展永续经济,同时创造新价值,惠及社会和环境。

反应

 

国际

富国废塑运穷国 须接收地同意
美国拒跟随协议

印度孟买有运河水面布满胶袋等垃圾,反映塑胶污染问题严重。(美联社)

(日内瓦12日综合电)逾180个国家10日同意修补规管跨国有害废弃物的《巴塞尔公约》漏洞,把塑胶废料纳入管制范围,让其他国家要输出相关废料到这些签约国时,必须先征得接收国政府同意。

此新联合国协议预料能抑制富国肆意把难以回收重用的塑胶废料运往穷国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不过,“塑废大国”美国独善其身,拒绝跟随减少塑胶公害的世界大趋势。



据香港《明报》报道,1992年生效的《巴塞尔公约》获中国(包括港澳)、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187方确认,旨在防止非法运送有害废弃物行为。

惟漏洞多多,例如凡能“循环再用”的电子垃圾等有毒废料,均不属监管范围,但涉事国的关口通常没有充足设备检定其循环可用的质量。

此外,输出得最多塑胶废料等垃圾的美国,虽然签署了公约但从来没有确认。公约也一直未把塑胶废料列为有害物质。

具约束力 1年后生效 

联合国环境署巴塞尔、鹿特丹和斯德哥尔摩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耶特10日发表声明指出,《巴塞尔公约》缔约各方1400名代表在为期12日主题“清洁地球、健康人口”的大会上,达成了“具法律约束力、涵盖全球的管理塑胶垃圾机制”。



186个国家联同欧盟同意把塑胶纳入《巴塞尔公约》受法律规管的框架,使塑胶废料全球贸易变得更透明与更受规范。

《卫报》引述倡导组织的新闻稿称,新修订于一年后生效,届时美国等任何国家“不能”把塑胶垃圾,输往任何“属《巴塞尔公约》成员但非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成员”的发展中国家。

190513plastic_noresize-1

 

美反对修订

倡各国自愿控制

绿色和平上月发表的报告指出,美、英、德、日是主要输出塑胶废料国。

美国与会代表反对修订,主张各国自愿控制塑胶废料,这比具法律约束力的措施有用,又称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基建会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由于美国仅签署了公约却迄未确认生效,其建议不属主要磋商内容,也没有投票权。“美国化学理事会”发言人则称,美国可能分别与个别国家洽谈污染塑胶交易的协议。

书到用时:

《巴塞尔公约》倡源头减废

《巴塞尔公约》全名是《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巴塞尔公约》,旨在减少有害废物和改善弃置方式,1992年生效。

1970年代,西方开始关注电子和其他有毒废物带来的健康隐忧,就地弃置计划常遭居民强烈反对,各国因而开始将之输出到环境法规相对宽松的发展中国家。

但到了1980年代初,这做法开始引争议,促成1989年通过《巴塞尔公约》,寻求在源头减少有害废物,提倡就地处理,严格控制越境转移。

公约至今有186个缔约方,其中美国和海地仅签署未确认。公约也在马来西亚实施。

惟时移世易,塑胶废料已是众所周知的一大环境污染祸根,估计有多达1亿吨在海上漂流。不少富裕国家为省时省事,宁愿花钱输出国内的劣质塑胶垃圾予别国商家处理。

相关新闻:

年产逾4亿吨 90%塑胶没回收

回收过程繁复 难应付废胶增幅

废塑污染土壤 干扰荷尔蒙分泌

中国拒收废塑 东南亚当灾

美垃圾围城危机加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