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基政党转型难/勇瑜
友人为本地某银行员工。他与同事的闲聊,只要涉及政治,一旦讲起火箭,当中某位女士,必定当场色变,嘴里所出每字每句瞬间变成炽热的火球到处乱喷,本来温和的眼神也随着透出一阵又一阵的杀气。
友人心中嘀咕,如此极端的反应,难不成火箭杀其双亲,毁其一生?
某日,这位女士在团队的聊天群组内分享雪州某处免费验冠病的活动。有人下意识的回应,“啊!这是某某州议员所筹办的活动”。而那位州议员恰恰正是火箭人。数分钟后,友人再进群查看,该资讯已灰飞烟灭,只留下该女士删言的记录。
近几年火箭很努力,在不同场合强调为全民斗争,而非仅仅为一族奋斗。不管这是否为事实,起码许多华人都是这么认为。故我们可常见有网民抨击或揶揄林冠英初任财长时的那句名言:“我不是华人,我是马来西亚人”。当然,至今我仍认为那是一时口快或口误,实实在在的考考验林氏的临场反应。
刘天球风波发生后,火箭老大林吉祥以马来文发贴,再次强调火箭凡事都以全民的利益为先。我看了其贴下留言,多是讽刺与责骂,“虚伪”、“假惺惺”、“请用关闭华校显示你们的诚意”等留言层出不穷。看留言者的头像、名字与写法,都是一群如假包换的马来同胞。火箭经营数年的“种族平衡施政”政策,竟是如此不堪一击?或也许负面留言永远多于正面留言是社交媒体的常态?最重要的是,若两边都不讨好,该党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话说回头,在工作场合如此不留余地的展示自己的政治立场与态度,于笔者而言,是多么的匪夷所思。许多公司都不鼓励或甚至严禁同事之间讨论政治。这些公司都知道,员工之间讨论政治,往往的结果是:破坏团结;唯一的下场是:分崩离析!
一对难兄难弟/谢诗坚博士
今天,两个曾经雄霸一方的华基政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已经迷失在政治十字路口。
民政党自从2008年输掉槟州政权后,再于2013年及2018年的大选中一无所获,成了没有国会议员的政党。
在当时变化多端的政局中,民政党做出了它的选择,那就是脱离国阵,然而,它敲错了门投错胎,一头栽进国盟怀抱。
这一决定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因为民政没有本钱向国盟讨价还价,也不能借慕尤丁的匡助,起死回生。
民政党算是自取其辱,不但土团党保不了它,当前国盟实际的主导者——伊斯兰党也无心拉它一把,干脆把它当成一个不起眼的政党。

民政两头不到岸
这样一来,民政党已迷失了方向。离开国盟是死路一条,自力更生,更是找不到再生的机会。民政的失策变成两头不到岸。
再者,行动党更不会放民政一马,让它有机会再探出头来。
另一方面,最可怜的是曾经是一大党的马华,风光了几十年,到头来变得几乎一无所有。
就马华来说,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华基政党,在1949年成立后,曾是华社的代表,但经过一连串的考验,不但后劲不继,而且一届不如一届,从拥有至少31名国会议员的政党,到如今只剩下2名国会议员,没有入阁。
今天,我们同样看到马华宁可生存在国阵之间,但明知行动党不会让步,马华又期望什么奇迹出现呢?
如果大选来临,马华依然故我,仍然是分到一到两席,那这个政党的存在就比较有问题了。
我们感到纳闷的是,马华认为除非巫统离开国阵,否则马华不会离开国阵。在巫统拥有6名部长,魏家祥又如何促成巫统与马华共进退?
现在看来,马华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被困死在国阵中。当别人在飞黄腾达时,它却在一旁哭泣。其二是不妨选用七十年代林建寿的招数,敢敢豁出去,来一个鱼死网破,或与民政连成一气,做最后的斗争,看看能否翻身?否则马华和民政拿什么来翻身?
虽然马华和民政是两个不同的政党,但它们的命运已被绑在一起,成了难兄难弟。如今要改变命运,也就只能靠自己。政治的残酷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