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2021蒲种社区文创方舟

【艺舫风顺】马金泉

今年共享空间专业舞团在蒲种迎来23年在地扎根的时间。 

我与舞蹈家叶忠文从1998年自美国纽约回国, 选择了当年属于偏远的蒲种作为舞团发展的基地。 

一晃23年, 蒲种从幽静偏远的地域, 一跃登入逾40万人口的都市,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的繁忙交通,记载着蒲种的发展,日益增长。 

去年冠病疫情打击全球,任何角落都无一幸免。共享舞团在疫情下静态的时间里,要超越过往蒲种的社区文创计划,开始构思“地方创生”的策划, 为孕育舞团23年成长的这片土壤,思考如何恢复该地域的活力。

受文化的滋润

蒲种一直以来是以商业活动着称,所以我们最后决定以艺术作为它的百纳被,祝福这片经济土壤上能受文化的滋润。因为它既没有马六甲与槟城的古城遗迹,也没大山脚与居銮的地方民间文化积累, 它活脱脱的商业发展,把锡矿、原住民以及早期庙宇的传奇故事等的历史隐身于后, 现在需要有人把这些过去的“ 惊叹”挖掘出来,为蒲种打造自身所属的地方创生。 

蒲种,大多数迁移到这里营生的人,在概念上可能并没有称自己为“蒲种人”。过去早期,太平人、巴生人及巴株巴辖人等对乡土的称呼都反映出地方特色的来源, 但现在随着时代的剧烈变迁,“迁徙乡土 ”的地方称呼,仅保留在工作需要而非土壤的归宿。

生活与情感的扎根

共享舞团打造“蒲种社区文创方舟 ”,以“方舟”为名,希望“渡了一江为地居, 情意于地存归宿 ”。 

地方创生,是生活与情感的扎根,是有故事的开始记忆。

朔源过去, 步迹当代, 希望新的一个时代里,我们不仅仅为生活与工作付出, 更多的是为有风土民情的一代书写自己的地方身分与故事, 承载一棵“ 人之大树”与土壤承接的生活精神。

反应

 

商余

洞察力/马金泉

【艺舫风顺】马金泉

洞察力,它是动物性本能最强的特征之一。

动物界对地震与火山爆发、自然界的风灾、气温变化等都敏锐无比。当事情尚未发生时,这些看似比人类落后的动物,已经未雨绸缪地采取有效的避难行动了。洞察力迅速消失 

以目前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过度依赖科技的结果,本具的动物性敏感度及洞察力迅速的消失。

人类的历史从原始世界“从简入繁”,但在复杂世界中逐渐迷失真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几千年前的人类,无论东方或者西方都陆续出现“大智慧者”,他们大部分都从深邃哲理的天道中梳理人性,留下过人的智慧。

随着人类社会过度追求物质的发展,现在时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躺平的生活”。

抗议人生被奴役

躺平,几乎是在抗议:为什么人一经出生,就要过一种被奴役的人生。

所谓的文明造就社会各种领域 ,但发展的趋势令人堪忧,人类需用“心”找回失去的真我。

如何找“心”,在舞蹈界中,台湾陈伟诚及林丽珍老师可谓是极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我在台湾时曾上过陈伟诚老师的舞蹈课程。他的教学核心都是关于“ 发现自己”、“寻找自己” 及“理解自己”。

他以舞蹈与声音入手,从眼鼻耳舌身意打开参与者自身的洞察力。因为一旦本具的动物性本能敏感度被启开,你将发现身体所觉知的能量完全不一样。

舞蹈创作充满觉知

林丽珍老师的觉知性能力,充分表现在其舞蹈创作中。她的舞蹈三部曲《醮》、《花神祭》与《潮》,被台湾艺术界称誉为重新定义表演艺术的新式原属性。

林老师洞察大自然与环境的共生,人类与它们之间的共存意义、共利共荣、共融共生,彼此之间都是唇寒齿亡的关系,也正好反映出这次地球冠病疫情的因果缘由。

提供找心方式

陈伟诚老师以舞蹈教室为舞者打开一扇心灵的觉知心门,而林丽珍老师则以剧院舞台为舞者打开一扇与观众的觉知之旅。

他们都为需要的人们提供找“心”的方式,让舞蹈教室及演出舞台成为心灵仪式的地方。

洞察力,静窥天机,能承载自我天性最美的生存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