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文学的有用与无用/一愚

在刚过的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推广阅读是国际共通的活动,本地官方的相关活动似年来乎只是聊备一格,少见让人眼睛一亮的创意,相当可惜。

倒是部分华文网络阅读社团,推广阅读不遗余力。日前某群友便提出“文学是否无用”,与大家讨论。

这位群友的问题是,转换工作后接触许多创业、投资的朋友,他们阅读很多书,却认为文学“无用”,无法帮助自己提升。群友曾尝试以蒋勋美学、曹植典论论文,说明文学有多重要,但反而不如“比尔盖兹、巴菲特的书单也有文学”有用,于是群友自己也迷茫了。

商界、金融圈人士认为文学无用,似乎不足为奇。若将阅读目的局限于“协助创业、赚钱”,文学确实未能提供读者关于创业、投资的具体相关信息。然而,人生并非只有创业、投资,文学提供的慰藉,往往是眼睛看不到,只能用心灵体会。

不过,能提供心灵慰藉的,不只是文学,绘画、戏剧、音乐、电影等等其它艺文活动,也能提供不一样的心灵慰藉。所以,无需将文学的定位抬高到至高无上,各式艺文活动蓬勃发展,让不同喜好的人们找到自己的归属。各花入各眼,百花齐放的世界,更为才缤纷多彩。

反而对这位群友的反应比较好奇。有些人不喜欢文学,其实毫无问题,无需要求人人都喜欢文学。榴梿即使贵为果王,仍有部分本地人不喜欢,那又怎么样?喜欢榴梿的,自己喜欢就好,别人喜不喜欢,其实毫不相干。

由于别人评价,而怀疑自己的喜好,那可能显示,并非真心喜好,所以希望借由别人认同,以便巩固自己的坚持。这样真的太累了,不如放开心胸,另外追求内心真正的向往。

自我选择无关优劣

文学是否有用其实因人而异。众所周知的英国作家JK·罗琳,凭借《哈利波特》系列,跃升为英国女首富。对JK·罗琳而言,文学当然是有用的。

而文学的重要性,说穿了是自我的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都是自我的一部分,都是隐私,无所谓优劣。

热爱文学未必高人一等,就只是喜欢而已。再说,你追求你的,他追求他的,各自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就好。

假使由于朋友觉得文学无用,你就放弃文学,确实应该放弃,因为文学真的对你不重要,不如转而追求其它的心之所向,或许生活比较快乐。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才不在乎别人爱不爱,我自己爱就好。倘若认定文学很重要,绝对不会迷茫,自己继续追求就是了。

反应

 

商余

一种新文学观的认识/黑九

文|黑九

到中国留学后,我习得一种新文学观。

这种文学观,与先前的认知有很大差异。以往觉得文学是心灵上的自由与寄托,是一种挣脱社会枷锁,翱翔于广阔、诗意的远方,是一种无功利性的美感升华。

硕士期间,选择了一门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犹记得第一堂课,李振声老师身穿白色恤衫,文质彬彬地讲解着邓恭三与周作人。他声量小,像一位亲切老人在讲述着一段来自远方的故事。

李老师讲课时有个习惯,反复地“整理”着自带的讲义,即使再整齐也依旧把一叠纸张的棱角,敲在桌上对齐,让人误以为他随时都要下课。这动作或许是在把每个逻辑平整划一,然后娓娓道出吧!

李老师的课,前一节很繁琐,洒满了众多人物的史料与思想概述,让人不禁瞌睡。但你若能坚持到最后,总会柳暗花明,在他“总结陈词”之际,必定让你为之一振。

文学观以文字为准

前面一切琐碎如同撒网,待所有知识节点落平后,他才不急不缓地把先前错综复杂的资料打捞、整顿、汇聚成一个个扎实饱满的哲理。其中有一堂课,李老师讲授章太炎与“泛文学”。这文学观竟不以文章形式释义,却以文字为准,完全颠覆了我对文学的想象。

章太炎回溯了“文”与“学”的本义,把文章、礼仪、学术、历史、科学、地理、文献、公牍、学说与表谱等,皆纳入文学的范畴。这意味着文学瞬间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生生不息的文明载体。这不仅扩大了文学疆界,亦让人在其中重获一种生命动能。文学不再属于形式主义的游戏,转而变成生命的自我完成,一种主体性建构的过程。

章太炎以“复古”与“修辞立其诚”两个思路,为“泛文学”奠定了明确路向。他选择重返先秦学术精神,并以文字训诂抽丝剥茧地重塑文学的轮廓。这显然是对日益虚伪、抽象的文辞进行驳斥,进而倡导修辞应表达自我生命的肌理。若如西方“纯文学”般,在文学身上设限、框架成一套纯粹的理论体系,便丧失了中国文学传统独有的圆融与宽容,逐渐退缩至美学范畴,失去了承担思想、哲学与道德的勇气。

“泛文学”让我明白文辞并不能脱离大地,沦落成附庸风雅与心灵慰藉的产物,它应有自己的活力,不但可以改变自己,更能改变世界,正如曹丕所言般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学不再属于特定的文人群体,在其中孤芳自赏,也不应被视为一种文化点缀,娱乐高官显要,而失去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学气势。

“泛文学”也让我明白中国文学的特质在于其德性,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与技艺,更是一种生命圆满的践行与彰显。

“泛文学”观,让我得以踏实、有限眼光去审视无限万物;它似乎成了我心中的核心圆轴,先前所学过的知识与理念皆围绕其中,并借此栖居与步入日常。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