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专栏

刘墉:积极的行善态度

(续上篇)

南亚海啸的时候,我有位朋友捐了一大笔钱给灾民,也被不少人批评:“你知道当地政府有多腐败吗?你捐去钱只怕都被贪去了,能有十分之一到灾民的手里就不错了。”

我这朋友回答:“能有十分之一到灾民的手上,总比没有好!有十分之一,就会有十分之二,这个世界应该积极向善,一步步向好走去。

“如果什么都往负面发展,连十分之一都没了,这世界还能有多少希望?”

再说个故事:

我有一年到贵州山里看我捐建的希望小学,欢迎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小朋友不是站着,而是蹲着,原来她的眼睛瞎了。我把那小朋友的病历送给好几家医院,都说没办法。幸亏北京同仁医院愿意试试,于是我们全家陪着那位叫孙琴珍的小朋友去北京,居然没几天的工夫,她的一只眼睛就复明了。

微小力量没效用

有人听说,笑我:“太大费周章了吧!你们一家陪一个小孩,要花多少钱、全中国有多少需要救治的孩子,你们这点力量能有多少效用?不过帮一个小孩!”

乍听他说得没错。问题是全中国有多少有能力帮助人的人,如果每个人能帮助身边见到的一个可怜人,是不是就 差不多了?

说实话,我遇过不少有问题的公益团体,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台北街头遇到两个募款的小女生,顶着冬天的冷风,流著眼泪,诉说他们的公益活动。从她们的脸上我看到了真挚、善良、同情,她们确实是在做行善募款,于是我掏出了钱。

只是后来就再也没消息,说是会寄给我的公益刊物也没收到。

我要怨那两个小女生骗了我吗?从另一个角度想,她们很可能也是被骗的。有人利用她们的爱心与纯真,去打动善心人。

我宁愿相信,她们的初衷应该是行善,何必往坏的方向想呢?

我们在这社会上处处可能上当,有必要因为上了一次当,就四处敲锣打鼓,说再也不捐献了,甚至拿这第一件事当作以后不再行善的借口?

冷却善人热情

我也对某些奇怪的社会现象,抱同情的态度。因为我发现很多迷信,都有它产生的背景。譬如我小时候常去台北近郊的碧潭,那里有个险滩,经常有人被冲下去,我好几次看见租船的业者,站在岸上跟遇险的人讨价还价,似乎对方不给钱,他们就见死不救。

我曾经很不以为然地怨船家怎么能够这样。

当时船家叹口气,说他们以前总是不义不容辞地下去救,好几次自己的命都差点送了,把人救上岸,却连句谢都不一定说。即使现在要求报酬,被救的人也可能过河拆桥,上岸就不认帐。

船家说得好:“我们也是人啊!我们也有自己的活儿人做啊!我们不能从早到晚都做白工啊!”

几年前有新闻,涨大水,好多人被淹死,尸体冲到下游。在电视上只见船家伸着长长的竹竿,捞水面的浮尸,据说还跟死者的家属要钱。

热情被磨掉

记得那时候社会上一片骂声,一面倒地骂那些船家没良心。问题是他们也有工作,也有家要养,甚至说得更白一点,尸体太多,他们的热情也会被磨掉。

这社会应该谅解,而非斥责。应该以同理心对待,想办法补偿啊!

记得二十年前我有一阵子捐助台湾公益团体活动。活动结束,公益团体举办员工旅游。我问他们去哪里,他们很不好意思地说:“真不好意思,我们住那么好的旅馆。”

这时候,我讲:“你们这阵子太辛苦了,好好度个假,才有力气继续冲。”

我从来不认为公益团体的人就要穷得要命,他们也是人,也有家,也会累,凭什么他们就一定要牺牲奉献?他们在公益团体工作,只要他们努力,把大家的善心善款,尽力送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上!就是好好完成了工作,应该得到合理的报酬。

从不嘲笑义工

我从来不会嘲笑“义工比公益团体的职员还热心”。因为义工是义工,他们比较没有约束,而会来来去去,职员则有固定的职责,那是他们的工作。

任何公益团体,要想办得成功、办得长久,都既要有热心的义工,更要有冷静的职员。好比作医生的人,既要能“视病如亲”,又要能够放下激动的心情,冷静地去救治伤患 。

《别让一两件坏事,阻挡你见义勇为》(中篇)

反应

 

名人专栏

让妈宝学习向前走——妈宝的特质:只知有自己,不敢走出去(下篇)/刘墉

(续上期)

母亲就算心里想把最大块的食物给孩子,她也会先切一块或者咬一小口,再把其余的交给孩子。

她这招果然有奇效,孩子后来做了企业主管。

有一天从外面买回一根冰棒,撕开包装,正要放进嘴里,抬头看见妈妈,立刻把冰棒递过去:“冰棒!妈,你要不要先尝一口?”

各位别觉得这是小事,这应该是大事!因为她利用方法,让孩子知道长幼有序,自己不是最大的。非但眼里有父母,有长辈,而且碰到有好东西,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

不能面对现实

“妈宝不能走出去”,跟前面说的他不能独立也似乎是同一件事。问题是就算不能独立,孩子还是得走出去。

当他大了,高中或大学毕业了,他的同学朋友都外出打天下,甚至出国了。

人是群体的动物,他就算是妈宝, 踏不出步子,也会想跟出去。这时候常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到外面不能适应,不敢面对现实。

我有个朋友的儿子,妈妈宠得要命,功课奇佳,也申请到了美国长春藤名校,但是进去不久,学校跟家长联系,说孩子总旷课。妈妈立刻老远赶到学校,发现儿子躺在床上,满屋满地扔满了饮料瓶、零食 袋。最后不得不跟学校请假休学,把孩子带回家,同时遵照学校的指示,看心理医生、打工,并且在家附近的学校修课,1年后重新回到学校。

出门就是冒险

妈宝硬是走出去,还有个麻烦,就是当他不得不出去打工的时候,因为在家什么都不做,连烧水,什么时候开了都不知道,结果造成危险。

我在以前的书里写过,有个留学生去餐馆打工,大厨叫他把油锅端过来。他过去双手一把将油锅端起,突然感到剧烫,怕把热油打在身上,不敢立刻放下,忍痛放下油锅,双手都受到重伤。还有个留学生去帮人装修,却连怎么抬重的 东西都不会,结果才拿几块木板,就伤了脊椎,进了医院。

由此可知,如果你是妈妈,你可以宠出个妈宝,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但你也要知道除非孩子走一步,你跟一步,或者由你带头,领着妈宝向前走。

当你不在的时候,妈宝还是得面对现实。人生大道横在他面前,他得自己走。

拖孩子走半辈子的父母,可能被孩子拖累一辈子。何况,你能跟他到几时?

(完结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