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GDP的两面/Project Syndicate

围绕中国的经济报道,往往过多聚焦于GDP总量,却对人均GDP关注甚少,但后者其实是一个更能揭示真实情况的指标。

这种有失偏颇的报道会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因为这两个指标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有着明显不同的描述,也会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到不同的事务上。

在ProQuest数据库中快速检索2011至2021年这十年间的所有英文新闻机构,你会发现有20915篇文章讨论了中国的GDP,却只有1163篇文章提到了中国的人均GDP。

在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八家最大最精英的报纸中,这一差异比甚至更大:提到了中国GDP的文章有5963篇,讨论了人均指标的只有305篇。

2019年,中国的GDP(按市场汇率计算)为14兆美元(约57.4兆令吉),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21兆美元或86.1兆令吉),高于排名第三的日本(5兆美元或20.5兆令吉)。

总体GDP反映了一个政府可以调用的总资源——包括税基。这对思考中国的公共投资规模(比如在太空计划或军事能力方面)很有帮助,但它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仍是穷国

因此,大多数经济学家更关心的不是总体数字,而是中国的人均GDP或人均收入。由此得来的一个关键启示,就是尽管在过去四十年中实现了惊人的GDP增速,中国依然是个贫穷国家。

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为8242美元,处于黑山(8591美元)和博茨瓦纳(8093美元)之间。

其按购买力平价(依据生活成本调整后的收入)计算的人均GDP为1万6804美元,低于1万7811美元的全球平均水平,使中国在全球排名第86位,位于苏里南(1万7256美元)和波黑(1万6289美元)之间。

相比之下,美国和欧盟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分别为6万5298美元和4万7828美元。

如果想了解中国的贫困状况,还需要考虑其庞大人口内部的不平等程度。中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水平(以基尼系数衡量)与美国和印度相当。

须提高国民收入

鉴于该国有14亿人口,这种不平等状况意味着数亿中国人仍处于贫困状态。

中国政府表示,有6亿国民的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155美元)左右,相当于年收入1860美元,这些人中有75.6%生活在农村地区。

为了脱离世界最贫穷国家的行列,中国必须大幅提高民众收入,而这部分人口的规模与年均收入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年均收入1657美元)相当。

中国政府意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维持自身民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至少要花费一代人的时间,去设法满足提升国内民众收入的需要。

但其他条件很少能在政治上实现相同,政府也可以通过一些与促进经济增长无关的方式来强化其民意支持。

例如中国政府会强调其在为民众抵御外部或非人为力量方面的作用,比如地震或冠病疫情,最近还在南海和中印边境的领土争端上采取了强硬立场。

西方国家也以各种方式,对中国这这类以及其他行动做出了回应。美国正在加强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而中国也面临着经济制裁和因人权问题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威胁。

不是经济巨无霸

但过往的经验表明,制裁、抵制和军事压力都不太可能实现其预期目标。

比如俄罗斯自2014年至今,都一直遭遇西方的经济制裁(拜登政府最近又宣布进一步惩罚措施),但克里姆林宫一直坚持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占领政策。

同样,当年对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抵制对冷战中的任何一方都影响甚微。

相反,军事侵略往往会在目标国激发政治反弹,强化民众对本国政府的支持,而经济制裁也会产生类似效果并巩固那些支持更强硬政策的公众舆论。

如今在中国很容易看到这种反弹效应。许多中国人认为西方正在尝试重新确立政治主导地位,并引发了人们对殖民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这场战争中死亡了2000万人,仅次于苏联的痛苦回忆。

西方对华政策引发的强烈情绪,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的某些行动也困扰着印度、越南和印尼这些同样曾被残酷殖民政策蹂躏的国家。

数亿人不要受穷

这些情绪化的反应,也分散了人们对重要国内事务的注意力,尤其是提高收入的需要。中国的大多数穷人可能不太关注边界争端或国际体育赛事,却会首当其冲遭受了附带损害。

为了有效地与中国打交道,其他国家应该记住:与第一印象相反,中国并不是一个经济巨无霸,在世界第二大GDP的背后,其实是数以亿计不想继续受穷的民众。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将进口巴西高粱美国农场主有了对手

(北京、巴西利亚22日综合讯)中国正在向巴西高粱开放市场,这对高度依赖向中国出口的美国生产商构成潜在打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粱消费国——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在2023-24销售年度进口了830万吨高粱,用于从动物饲料到酿造白酒的各种用途。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供应了近580万吨。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本周签署协议,为巴西葡萄、芝麻、高粱和鱼产品打开新市场,这种局面可能发生变化。在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要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之际,这是中国在美国之外进一步实现供应多元化的最新举措。

虽然农业大国巴西过去几乎没有出口高粱,但其产量已增至约460万吨。这种作物更能抵抗干旱,而不断增长的乙醇生产正在推动需求增加。

习近平赴巴西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并访问了巴西。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