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英法渔权之争勾起历史恩仇

报道:丁果

英国脱欧后,首次与欧陆主要国家发生纠纷,英属泽西岛严苛限制法国渔民的捕渔权,引起法国渔民与政府不满,法国渔民出动百船封锁泽西岛港口,英法两方派出军舰对峙,勾起历史上英法的恩怨情仇。

谁也没有想到,经常发生在钓鱼岛或者南中国海的因为渔船捕鱼导致军舰对峙的风波,竟然也在位于英吉利海峡的泽西岛发生,并迅速上升到国家对立的层面,而这两个国家是欧洲的重镇却也是宿敌。

英国和法国刚刚结束在伦敦召开的共同对中国叫板的西方七国外长峰会后,就内讧在泽西岛喧闹起来,双方都派出军舰示威,让欧洲紧张了一回。尽管英方一早就表示绝对不会因此争端与法国开战,但这是英国脱欧后,首次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发生纠纷,显示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前景真的不乐观。

自家人好说话,但分家后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在欧盟统一时期,泽西岛海域附近的渔业权问题并非那么清晰。泽西岛是英国海峡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但离英国本土甚远,属于英国王室的一个皇家属地。不过,泽西岛是所谓的自治政府,一直拥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构。

从距离而言,泽西岛离法国更近,离法国西北海岸只有14英里。数十年来,根据长期协议,法国船员可以在泽西岛附近的水域捕鱼,常年都有400多艘渔船在渔汛期来此地作业,英国和法国在这里的渔权问题上并无冲突。

但是,英国脱欧后,事情就急剧变化了,甚至让双方签订的条约都出现可以随时跳票的危险。英属泽西岛自治政府根据英国新制定的一项贸易协定,对法国渔民提出新要求。

4月30日,泽西岛政府公布一份自5月1日起可进入该岛附近海域捕鱼的名单。在以往几百艘申请许可证的渔船中,只有41艘带有监视系统的法国渔船得到在泽西岛海域作业的许可。并且渔船可进入的海域以及捕捞天数都被明确作出规定。这个规定包含限制船只、限制捕捞地区、限制设备,可谓十分严苛,对当地以此维生的法国渔民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法威胁切断泽西岛电源

为此,法国政府力挺本国渔民,称这个规定不但违背英国与欧盟签订的脱欧后的5年渔业协定,且欧盟相关国家可以提出制裁。事实上,已经有法国官员私下发出威胁,称法国可能会通过法国的水下电缆切断泽西岛的电源。

据一般估计,岛上95%电力来自邻近的法国海底电缆。5月4日,法国渔民发出警告,将“百船齐发”,前往相关海域抗议,并封锁通往泽西岛首府圣赫利尔附近港口的通道。

泽西岛自治政府当然无法阻止法国渔民的行动,只能向英国本土求援。对此,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在5月5日发出强悍声明,并即刻派出塔玛号和塞文号两艘高规格的皇家军舰到达泽西岛海域巡防,这两艘拥有火炮和短程防空武器的军舰配备了45名水手和50名皇家海军陆战队队员。

5月6日,近百艘法国渔船缓慢驶入泽西岛港口,渔民点亮了火光,船上飘扬着法国三色旗,挂着抗议的横幅,拉汽笛,放空炮,喷水柱,一时间,几十艘渔船堵在泽西岛首府圣赫列港外,造成港口被“民用船封锁”的奇特场面。在抗议过程中,不乏类似挑衅的行动,一艘法国拖网渔船突然加速、猛烈冲撞一艘英国游船,发出巨大的撞击声。

更令人关注的是,法国也部署两艘海军巡逻艇,以“确保航行安全”和“海上安全”为由,为法国渔民护航。为了防止擦枪走火,法方宣称两艘军舰并不是执行军事任务,且只留在法国水域。尽管如此,北约盟国的两大主力英国和法国为了渔业权而军舰对峙、“剑拔弩张”,仍然吸引国际媒体关注。

所幸的是,在法国渔民同泽西岛政府官员举行谈判后,抗议渔船和平离开港口,让欧洲相关国家松了一口气。不过,法国渔民临走前抛下一句狠话:下次就是战争了!

而英国媒体在翌日的头版上,都浓墨重彩地嘲讽了法国人“仓皇而逃”,提醒国际社会法国是一个习惯“投降”的国家。

英法历史恩怨难断

其实,法国对英国脱欧始终不满。在欧盟时代,曾经投降过德国的法国一直期待与英国携手制约德国的坐大,而英国脱欧则决定了德国在经济上将主导未来的欧盟。因此,法国自冠病疫情开始后就一直给英国脸色看。

去年12月,法国短暂切断了往返英国的货运通道,以防止英国的变种病毒跨越英吉利海峡传播至法国。渔权纠纷结束后的翌日(5月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就重炮轰击美国和英国,称“盎格鲁-撒克逊人限制了许多原材料和疫苗的出口”。而在这之前,他还攻击英国开发的阿斯利康疫苗“有问题”,引发了所谓“疫苗民族主义”的指控。

英国加入欧共体后,与其他国家一直不和,其中出现好几次风波。2009年《里斯本条约》废除了“欧洲共同体”,其地位和职能由欧盟承接。由于德国在冷战后快速崛起,法国与英国的恩怨矛盾因着需要制约德国而稍有缓解。但是,由于英国对“光荣孤立”念念不忘,终于在首相约翰逊手中完成“脱欧”,英法的爱恨情仇和各种矛盾也再度浮上台面,而泽西岛发生的渔权纷争,正是新时代“英法争锋”的序幕拉开。戴高乐如果活到今天,看到英国脱欧以及与美国的“同声同气”,一定会庆幸自己当初将英国排除在欧洲共同体之外的“战略眼光”。

如今,德法已经“一笑泯恩仇”,携手成为英国脱欧后的欧盟两大中流砥柱,而美国拜登政府为了对抗中国和俄罗斯而组建新的西方联盟,欧洲是否会全面跟进,还是继续“同床异梦”,英国和法国的双边关系可以成为一面镜子,而“泽西岛问题”依然是一个关键点。

正如英国全国渔民组织联合会首席执行官巴里·迪亚斯(Barrie Deas)所言:“这次事件不会轻易解决,捕鱼权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几十年里成为‘有毒关系’的源头。”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2024风云人物李飞飞 AI先锋开拓机器人时代

报道:宋阳标

《亚洲周刊》2024年度风云人物,选出北京出生、成都七中肄业、斯坦福大学华裔人工智能(AI)科学家李飞飞(Fei-Fei Li),她被誉为“AI教母”,赋予AI能够读懂图像的眼睛,突破了大语言模型只是搬弄语言、脱离现实的限制,让AI拥有仿如人类的“空间智能”,奠定了机器人能和三维现实互动的条件,开拓机器人时代,带领文明进入人机交流的新纪元。

她2024年创立的空间智能公司“世界实验室”(World Labs)首3个月已融资10亿美元(约44.82亿令吉),火速晋身独角兽企业之列。

让AI跳出电脑主机盒

李飞飞出身清寒,美国读高中时在中餐馆洗碗,父母不惜一切成就她的科学梦,凭强烈好奇心和不懈精神,尽得中美教育之长,既有过人毅力,亦有独特创意,成为两国桥梁,改变人类命运轨迹。

2025年是AI机器人跃飞发展的一年,中国华为将量产人形机器人,美国特斯拉的机器人Optimus亦将投入工厂工作,改变人类社会运作方式。

从ChatGPT等“会说话”的AI,到“能看见”再到“能办事”的AI机器人,背后功臣是被誉为“AI教母”的李飞飞。

她对于“空间智能”的研究教会了AI分析图像,仅从二维画面就能推论物件处于三维空间中的结构,让AI不只能够看见世界,跳出电脑主机盒的束缚限制,于三维现实中互动,正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

李飞飞将自己对于“空间智能”研究的影响比喻为生物的寒武纪大爆发,期间地球生物开始出现感光细胞的结构,开始能看见世界,随之而来就是生物多样性大爆发。

让AI具有“空间智能”

她2024年4月创立的World Labs在12月推出首款AI系统,以一张图像就能转换成可互动的三维场景,对电影、游戏制作带来革命性改变。

World Labs目标是透过开发仿如人类般的视觉数据处理方法,让AI具有推理三维世界运作方式的“空间智能”。

李飞飞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还是斯坦福大学的首位红杉讲席教授和AI实验室主任、以人为本AI研究院(HAI)的院长。

她还曾担任社媒X平台的独立董事、跨国科企谷歌的副总裁。

如果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她,那就是李飞飞是一个AI的前行者,她用AI技术和人类的理性照亮人类未来之路。

从硬核物理走向AI

李飞飞的家庭背景对她的人生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老师,这种“猫爸虎妈”的教育模式,尤其是母亲严格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从小对物理学展现强烈好奇心,连骑脚踏车都会想着背后的物理学原理。

李飞飞1976年出生于中国北京,并在四川成都成长,成都七中初中毕业。

16岁时,她随父母移居美国新泽西州,高中期间还在中餐馆打工刷碗,时薪只有2美元(当时约5.38令吉)。但她工余时还看母亲推荐的西方经典名著,让她比一般的理科生有更宽广的人文视野。

1995年,她以全班第6名的优异成绩从帕尔西帕尼高中毕业,并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1999年,她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后,前往西藏进行了一年的藏药研究。

获电子工程博士

2000年,她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在2005年获得电子工程博士。

李飞飞是一个孤独、聪明的孩子,疯狂热爱读书。

她的家庭有点不同寻常,小时候,她的父亲送给她一只小狗,那时候,中国的城市家庭中很少有这样的事情;她的母亲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鼓励她读《简爱》,她同时也爱读《呼啸山庄》,“艾米莉是我最喜欢的勃朗特”,李飞飞说。

李飞飞12岁时,她的父亲移民到新泽西州,她和母亲好几年没见过他。

当李飞飞16岁时,她和母亲也到了那个小镇。抵达美国的第2天,父亲带她去了一家加油站,让她告诉机械师修理他的车。

她几乎不会说英语,但李飞飞通过手势想出了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2年内,李飞飞已经学会了足够的英语,可以担任翻译、口译员,并为只学过最基本英语的父母担任翻译。

她说:“我必须成为父母的嘴巴和耳朵。”

她在学校也表现得很好。她的父亲喜欢在旧货市场上找东西,给她找到了一个科学计算器,她在数学课上用过这个计算器,直到一位老师发现了她的计算错误。他们发现,计算器的功能键坏了。

人类生命基本就是智能

1995年,李飞飞考入普林斯顿大学,期间发现爱因斯坦、薛定谔、玻尔等科学家都在专业生涯晚期时开始转向探讨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奥秘。这让李飞飞不自觉地追随先驱的脚步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等命题。

“对我来说,人类生命的基本问题就是智能。带着这样的探寻目光,我步入了神经科学的世界。在几次神经科学领域的实习经历中,更加确定了对智能的热爱。于是,我从硬核的原子世界、物理世界,转向了对智能的探索”,李飞飞说。

重组电脑认识世界的方式

本科毕业以后,李飞飞到加州理工学院攻读AI和计算神经科学,她选择将计算机视觉作为研究方向,这一领域当时很少有人接触并研究。

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物体种类极其有限。

而业界大多观点认为算法才是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李飞飞却意识到要想让机器认知到更大的世界,或许还需要一个庞大的数据集。

ImageNet电脑视觉同行

与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李飞飞能够看到并促进看似不同的领域之间的联系,这促使她想出了ImageNet。

她的电脑视觉同行正在研究帮助电脑感知和解码图像的模型,但这些模型的范围有限,研究人员可能会编写一种识别狗的算法和另一种识别猫的算法。李开始怀疑问题不在于模型,而在于数据。

她认为,如果一个孩子通过体验视觉世界来学习看东西——通过观察她早年无数的物体和场景——也许电脑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学习,通过分析各种各样的图像及其之间的关系。

组织整个世界视觉概念

这一认识对李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一种组织整个世界视觉概念的方式”,她说。

但她很难说服同事们,在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中标记每个物体的每一张可能的图片是合理的。更重要的是,李飞飞认定,为了使这个想法奏效,标签的范围需要从一般的(“哺乳动物”)到高度特异的(“星鼻鼹鼠”)。

2007年,李飞飞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当她谈到自己对ImageNet的想法时,她很难得到同事的帮助。最后,一位专门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教授同意与她合作。

她的下一个挑战是建造这个巨大的东西。这意味着很多人将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做标记照片的繁琐工作。李飞飞试图给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每小时10美元(当时约35.13令吉)的工资,但进展缓慢。然后,在学生的建议下,她通过网商平台将这些图片标记任务分散给了全球5万人完成了这项工作,将项目完成时间从19年大幅缩短到2年半。

2009年,李飞飞的团队认为这个庞大的数据集——320万张图片,已经足够全面,可以使用。他们发表了一篇关于它的论文,以及数据库。后来数据库的图片量增长到1400万张。

遇到AI教父欣顿

起初,这个项目很少受到关注。但随后该团队有了一个想法:他们联系了次年在欧洲举行的电脑视觉比赛的组织者,要求他们允许参赛者使用ImageNet数据库来训练他们的算法。这成为了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

2012年是影响AI走向的时刻,在那年举办的第3届ImageNet比赛上,李飞飞遇到了后来被视为AI教父的杰弗里·欣顿。

ImageNet使深度学习得以壮大

欣顿来自一个传奇的家族,他的祖辈有布尔代数的创立者,还有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包括后来获得中国第一张绿卡的寒春以及寒春的哥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韩丁。

欣顿于2024年10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曾在2018年得过与AI相关的图灵奖。他还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

在第三届ImageNet比赛上,欣顿和他的2名学生克里泽夫斯基、苏茨克维设计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算法AlexNet,利用该数据库训练了一种被称为深度神经网络的AI,以高达85%的识别准确率夺得了当年ImageNet挑战赛的冠军,创下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世界纪录。AlexNet基于上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但当时这套算法被业界视为“老古董”,直到经过ImageNet数据集训练后才重获关注。

AI领域的深度学习革命也自此开启。

李飞飞本没打算去看欣顿领奖,她正在休产假,婚礼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她的新婚丈夫是机器人专家萨瓦雷斯,但她意识到历史正在被创造。

于是,李飞飞在最后一刻买了一张票,挤在中间的座位上坐了一夜的飞机。

欣顿的ImageNet神经网络改变了一切。到2017年,即比赛的最后一年,参赛冠军电脑识别图像中物体的错误率已从2012年的15%降至3%以下。

ImageNet使深度学习得以发展壮大——它是自动驾驶汽车、面部识别、可以识别物体的手机摄像头等最新进展的根源。

欣顿的学生苏茨克维与李飞飞的学生卡帕斯后来成为OpenAI的联合创始人。

■下篇预告

李飞飞引导AI发展服务人类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