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血栓因AZ副作用引致?这3大导因更致命

人类的冠病浩劫?/中篇   报道|陈绛雪  图|受访者提供、互联网

因为冠病疫苗阿斯利康(Astra Zeneca,简称AZ),“血栓”(Blood Clot)成为人们印象深刻的字眼。欧美和亚洲多个国家已暂停使用AZ疫苗,血栓和冠病疫苗的风险关系也引起关注和争议。尽管卫生部和医学家一再强调和解说,登记接种者也不少,但部分人始终心存疑虑。

血栓是会堵塞全身血管的血凝块,引发各种慢性和急性病发甚至猝死。但是,血栓究竟如何形成?如何及早察觉本身是否有血栓问题?血栓患者在不知情下接种疫苗会否引发不良后果?

【何谓血栓?】血凝块堆积

简单来说,液体状态的血液在某些情况下会形成半固体块,即血凝块。当血凝块堆积,形成越来越大,就会形成像塞子一样堵塞身体某些部位血管的血栓,导致全身主要器官的血液流动受阻或终端而引发猝死危机。

小小的血栓却大大影响全身健康。堵塞脑血管的血栓会产生脑梗或脑中风;在冠状动脉产生的血栓就会形成心肌梗塞;血栓堵塞肺部就会造成肺栓塞;在静脉形成血栓就会造成深层静脉栓塞——以此类推。

台湾艺人高以翔、“小鬼”黄鸿升就是心肌梗塞猝死;近期我国射箭名将哈兹齐也因粥样动脉硬化逝世,追溯病因都和血栓有关。

马来西亚国际医药大学医药部传染疾病专科顾问高贵财教授(Prof Dr James Koh Kwee Choy)说,人体是一个神奇的机制,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凝固是一种保护机制,在发生事故造成血管损伤出血时,体内的凝血机制就会自行启动,以防止身体失血过多,这样的机制在本质上是身体维持生命或防止生命流失的一种方式。

“所以有句老话——血液就是生命。”

【形成因素】3大导因

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凡尔绍(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首先发现血流速度异常、血管壁损伤以及血液处于容易凝固状态,是血栓形成机制的3大导因。

高贵财进一步解说,血凝块的形成可能是外来因素,比如外伤、损伤或感染,也有可能是内部因素所致,比如血液增稠、心脏瓣膜问题、心律不齐、癌症和血液疾病等等。

此外,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长期服用特定药物,也是导致血栓的风险因素,比如吸烟和避孕药。研究指出,比起非吸烟者以及未曾服用避孕药的女性,长期吸烟和服用避孕药的人,发生凝血的风险偏高。

根据世界卫生(WHO)的统计,全球平均每16秒就有1人患上血栓,每37秒就有1人因血栓死亡,而深层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最常见的院内死亡原因。

病率逐年上升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也一再提醒人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全球血栓症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住院、手术和久坐不动都会提高血栓风险,不论是上班族或沉迷电玩和网络群体,都是血栓高风险群。

研究数据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深层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就会增加10%,静坐90分钟就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这也意味着,深层静脉血栓不是老年群体的专利。

【血栓高风险群】
→吸烟者
→超重和肥胖
→孕妇/妊娠期
→因手术、住院或生病而长时间卧床休息
→长时间静坐,例如乘长途车或飞机
→服用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癌症
→心律不齐

【血栓症状】取决位置所在

血栓虽是“沉静的杀手”,但并非毫无显现症状或无迹可寻,而不同部位的血栓塞也有不同症状。

临床上常见的下肢肿胀、疼痛以及患处皮肤变褐色等症状,是下肢深层静脉栓塞的显现症状,患者常在检查时出现大小腿压痛、单侧水肿、发热以及表层静脉扩张等情况。

肺栓塞则是大腿近端的深层静脉血栓脱落流入肺部所致,严重时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下肢坏死,若肺栓塞严重,患者可能休克而死。

器官缺氧致死

高贵财解说,人体内有两种血管,一种是携带血液和氧气的动脉,由心脏左侧泵出血液,供给大脑、肾脏、肝脏、肌肉、四肢等身体重要器官,另一种是静脉,将含有用过的氧气(亦即脱氧血液)的血液带回心脏右侧,然后再疏松到肺部,以接收呼吸系统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再输送到心脏左侧,如是循环。

“凝血块的体征和症状取决于所在位置。静脉中的血凝块堵塞,会阻碍血液返回心脏,将血液从下肢输送回心脏的静脉血栓,称为深层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

他指出,动脉中的血凝块会导致由动脉供血的重要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以致缺氧而停顿死亡,这就是血栓导致心肌梗塞,以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脑血管意外);若是供应肢体血液循环的动脉出现血栓,就会出现肢体变黑变冷(坏疽)的症状。

剧烈头痛症状

“在大脑中,脱氧血液通过颅骨中的‘海绵宝’(Cavernous Sinus)输送回心脏,若是这个输送血液至心脏的脑血管发生血栓,就会导致‘海绵窦血栓形成’(Cavernous Sinus Thrombosis,CST),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症状,尤其是眼部周围疼痛、眼睛肿胀、视力出现复视或视力受损,病情严重者,可能触摸脸部上半部位也会感觉非常痛苦。”

【治疗选项】血液稀释剂及抗凝剂

虽然最常见的血栓是心肌梗塞和肺栓塞,诊断和治疗血栓却属于血液专科的范畴,而不是直接到心肺科或肝脏脾胃等其他专科。

高贵财强调,不论是静脉或动脉中的凝血块已经形成血栓与否,都应及早治疗。多数的血栓病例并不需要外科手术去除血凝块,采用血液稀释剂或抗凝剂药物等药物是目前用于治疗血栓的首选方式。

必须终身治疗

他说,现有的抗凝剂种类针对不同位置的血凝块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血栓都可通过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绩效。

“然而,一旦血栓形成,无论是口服或注射抗凝药物,病人就须终身治疗,不能因为病情有所改善就自行停药。”

他解释,这是因为血液凝固或血栓会反复出现,并非稀释或清除之后就一劳永逸。尤其一些患有家族遗传型血液疾病、慢性疾病或癌症等医疗因素的高风险群,更容易反复形成血栓,因此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控制病情,预防血栓复发。

制定最适合方案

他进一步指出,所谓对症下药,治疗血栓也是以此定律为准,根据血栓形成原因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比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都和导致心脏病发的血栓有关。所以,病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必须戒烟、培养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若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则须搭配治疗,控制和管理整体病情,降低心脏病发和肺栓塞风险。”

他坦言,一些凝血块造成的损伤无法通过上述治疗方式逆转病情,比如心脏受损或中风,即使确认病因,并且采取最佳治疗选项,解决血凝块,但却无法修复受损的心脏或使中风者痊愈。

【冠病与血栓】 死因非血栓所致

冠病确诊患者的血栓风险远远高于阿斯利康冠病疫苗的血栓形成风险,甚至比吸烟、服用避孕药和医疗等其他风险来得高。

高贵财说,至今为止的数据显示,感染冠病的患者,血栓形成风险会跟着增加大约16.5%,远远高于吸烟者的0.18%,以及服用避孕药的0.05%至0.12%。

肺炎病患风险高

早在冠病疫情爆发不久之后,就有数据指明感染肺炎的病患,发生血栓几率的风险也跟着增高,因此,在治疗冠病的同时使用抗凝药降低血栓几率及其风险。

不过,他指出,相比血栓高风险群以及非风险群,两者感染冠病的风险是相同的,病毒不会区分血栓患者或健康人士而选择性感染,而血栓患者即使感染冠病病毒,也不会比一般人更为严重或影响康复率。

“冠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通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的人、吸烟者和免疫力低下者,一旦感染冠病,情况可能会比健康的人来得严重,但根本影响因素却不是血栓所致。”

【冠病疫苗与疫苗】着重于防疫效性

人们对于未知或不了解的事物往往会更容易产生恐惧,血栓患者感染冠病的风险偏高,接种疫苗更有可能导致血栓和各种不良反应的说法,一度让人对疫苗接种却步。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药品管理局(EMA)一再强调没有确切证据显示阿斯利康疫苗导致血栓甚至致命,并且批准在欧盟国家使用,但全球多国依然陆续宣布停用这款疫苗,包括法国、挪威、冰岛、美国、日本、泰国以及第一个以安全为考量理由而宣布全面停用阿斯利康疫苗的丹麦。

即使开放让人民自愿登记接种的我国反应相当积极,依然有许多人心存疑虑,谨慎为上。

冠病死亡风险更高

医学期刊《英国医药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刊登的文章从科学角度提出,阿斯利康疫苗的成分可能引发体内免疫反应,导致身体罕见部位出现血栓副作用,比如腹部和大脑栓塞。

不过,上述说法至今未有确切定论,医学专家包括欧盟药品管理局也列举科学证据驳斥:“虽然阿斯利康冠病疫苗和血栓病例可能存在联系,但死于冠病的风险比死于罕见副作用的风险‘高得多’。”

高贵财指出,医学证据表明,接种冠病疫苗的血栓形成几率只有0.004%(即每25万名接种这当中只有1人),远远低于饮食、生活和医药等风险因素,因接种疫苗而发生血栓的病例仅属罕见情况,而且未有证据论断是接种疫苗所致或有直接关系。

他说,根据一些广泛使用阿斯利康疫苗的西方国家的初步报告,接种这款疫苗的年轻女性,患上血栓的风险比男性和年长群体来得高。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国家暂停使用这款疫苗,但一些批准使用的国家则建议将疫苗用于老年群体,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因为至今没有关于这个年龄层的老年群体因使用该疫苗而导致血液凝固的病例报告。”

无论如何,这个问题始终争议不断,科学家们开始质疑有关论述是否属实,医学人员也在持续研究以便得出确切答案。

这是因为有关国家在推出阿斯利康疫苗初期,临床数据主要集中在医护人员,其中大多数是年轻女性,所以有关数据报告可能存在偏差。

功效大于弊

我国自2020年批准使用阿斯利康疫苗以来,至今未有关于接种疫苗者发生血栓事件甚至因此死亡的报告。

高贵财坦言,感染冠病在康复者之后的长期衰弱影响,相比“传言中”的阿斯利康疫苗副作更大,至今所看到的疫苗保护作用和功效更是利大于弊。

因此,他强调,不论是何年龄或性别,民众更应考虑的是疫苗对于防疫和抗疫的重要和有效性。

人类的冠病浩劫?/上篇:老年人打冠病疫苗 真的安全吗?

 

 

ADVERTISEMENT

 
 

 

反应

 

保健

结核病“卷土重来” 别等到咳出血才求医!

我们对于屏幕上的这些场景耳熟能详:一个慢性咳嗽的孤独身影、日复一日逐渐消瘦,因年老或工作过度而病态苍白,直到咳嗽变得更严重剧烈并咳出血的那一天,然后情况不再是误解且真相开始浮现,事态真的非常糟糕了。

结核病 (简称TB) 是一种使人日渐衰弱的疾病(过去因其引起的体重减轻症状也被称为“The Consumption”,直译为消耗性疾病),时至今日,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它已经不复存在被遗忘在过去。这种疾病确实由来已久,它在 1880 年代被发现,但真相是今天它仍然存在!

结核病在马来西亚属于地方性流行病,是我们在这个国家生活需要与其共存的一种疾病,如同骨痛热症和近年来爆发的冠病疫情。虽然我们对后面两种疾病(骨痛热症和冠病)的醒觉意识相当高,但我们当中很多人极少会想到社区中结核病的存在和威胁。

BCG疫苗免侵害

我们只需要看看自己的上臂就可以提醒自己,马来西亚人手臂上都会有婴儿和小学时接种的 BCG(即卡介苗)疫苗疤痕。这种疫苗可以保护我们免受结核病的侵害。

接种疫苗可能就是我们拥有安全感的原因,但我们可能不知道,它的有效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等到我们成年时,我们当中许多人都不再拥有这方面的免疫力。

/基本知识/ 空间拥挤易传播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它可以攻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其中以肺部(称为肺结核,简称PTB)最为常见。肺外结核 (简称EPTB) 是一个术语,用于对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进行分类,其中包括淋巴结、骨骼(通常是脊柱);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影响肠道。这种细菌也可能会攻击免疫抑制患者 (例如: HIV 感染者)的大脑。

老年孩童风险高

最容易感染的人群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例如: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人士(例如:长期接受类固醇治疗),以及与HIV病毒共存的感染者。年幼的孩童也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仍在发育,这正是我们为其接种BCG疫苗的理由。

其他风险人群包括那些生活空间过度拥挤的人(例如:外籍劳工和贫困者),这种生活环境会使得细菌更容易传播。

    肺结核的4个主要症状:
    ·慢性咳嗽
    ·大量盗汗
    ·体重减轻
    ·夜间体温反复升高

    肺外结核的表现主要为:
    ·淋巴结肿大
    ·慢性背痛
    ·脆弱骨骼
    ·敏感的肠道

如果感染发生在大脑则会导致癫痫发作、头痛、意识模糊甚至人格方面的改变。

/治疗需知/ 按时服药防病变

结核病治疗方案直接简单但却相当漫长。医生会处方4种抗生素组合的药物,用药时间可能是介于6个月至1年之间的任何期限,主要取决于细菌影响身体的哪个部位。

本地传染病顾问高贵财教授说:“肺结核治疗一般在6个月内,肺外结核则通常需要 9 至 12 个月。”一些较新的药物可能会在3个月内治疗结核病,但马来西亚目前没有这种设施。

他也表示:“目前我们仍在沿用旧治疗方案。”

耐药性难治疗

无论如何,遵照医嘱按时服药至关重要。如果患者没有完成疗程或错过药物剂量,细菌可能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这种情况可能会升级为广泛耐药结核病 (简称XDR TB) 和耐多药结核病 (简称MDR TB),也就是我们一般俗称的超级细菌。

“那些患有 MDR/XDR TB 的人可以将细菌传播给他人,遗憾的是,对于患者本身而言,由于细菌已经产生耐药性因此很难治疗。这些病例将需要大量替代药物,包括注射性药物,以及更长时间(可能长达两年)的治疗。治疗会变得非常棘手复杂。”

戴口罩勤洗手

他提醒民众这个事实。为了避免此类失误情况,公共卫生系统制定了登记协议,定期监测接受治疗的人士以确保正确配给和管理药物。

一旦开始治疗,该患者将在 10 到 14 天内不再感染。在医院范围里,患者会被隔离,但没有规定的隔离期。

“最重要的是,人们需戴口罩并勤洗手!”

 

/结核病检测/X光照肺看找空洞

检测结核病的挑战之一是它不会立即出现症状,高贵财表示:“你可能很久以前就感染了细菌,但细菌会在人体内潜伏或休眠并进入冬眠状态。相关症状可能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出现。”缓慢及不明显发作的症状也导致人们可能会掉以轻心,直到疾病进展至严重阶段,比如你发现自己咳嗽带血时。

结核病可以通过一些检测诊断。肺结核患者的肺部 X 光片会显示一些 “空洞”影像,这是结核病的明显迹象。另外也可以进行唾液检测和皮肤检测,若是肺外结核的病例,则可能需要对骨骼或肿胀部位进行活检。

咳嗽持续两周

什么时候需要会诊医生? 记住这个重要原则:千万别等到咳血!如果你的咳嗽持续两周,请会诊医生。在评估你的一般健康状况后,医生会知道是否需要对你进行结核病检测。如果你有不明原因的盗汗、体重减轻,以及淋巴结肿大或慢性背痛,请按照上述建议会诊医生。

高贵财补充说明:“如果你知道自己曾接触过结核病患者,比如与你共享工作或生活空间的人,那么你也可能需要会诊医生进行筛查。”

启动接触者追踪

他进一步解释,我国公共卫生部门有一个良好的通知系统。一旦检测到患者患有结核病时,医生必需通知公共卫生官员。相关官员将会启动接触者追踪,以确定可能接触过病毒的人,然后再安排这些人进行检测。

问:结核病会不会传染?
答:
好消息是,虽然结核病具有传染性,但它不像我们经历过的冠病般具有强大传染力。它与所有呼吸系统疾病相似,都是通过咳嗽或吐痰产生的水滴传播。然而,有别于冠病病毒,这种细菌体积较重,因此它们需要大量的水滴才能传播:“你必需与患者保持非常密切的接触,而且处于长时间接触的情况。一般来说,一天接触超过8小时。”高贵财说这类密切接触者的一些例子是直系照顾者、办公室同事,或居住在同一所房屋的人。

患有潜伏性或休眠性结核病的人不具有传染性,那些仅患有肺外结核而且没有感染肺部的人也不具备传染性。

问: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答:
我们没有“加强针”来提高人类对结核病的免疫水平。因此阻止它的最好方法是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般情况下,一个身体健康、免疫系统良好的人应该能够自行抵抗结核病。

了解症状也很重要,因为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如果置之不理的时间过长,即使康复后,结核病也会在肺部留下疤痕从而永远抑制一个人的肺活量。高贵财说:“当一个人康复后,应该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锻炼身体、以及不要吸烟。你可能会再次感染结核病,这种情况可能非常糟糕!”

问:结核病通常被视为一种“肮脏的疾病”,以及必然会死亡的代名词。是吗?
答:
事实绝非如此!这种看法可能会导致患者因为无助感、害怕孤立和被社会排斥而延误治疗。请记住,这种疾病是可以治愈的,而且结核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大马结核病例逾3万宗

虽然马来西亚并不在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名单,但我国仍然被视为发病率高的国家,估计每10万人中就有92个结核病患者。

每年有 2万至2万5000宗结核病记录病例,估计平均导致1500至2000人死亡。(换个角度客观分析:每年有5万至10万宗骨痛热症病例,记录在案的死亡人数约100人)。

数据上升趋势

最近结核病病例的呈报呈现上升趋势。而结核病病例的趋势与冠病管制措施的实施存在关联性。

2018年冠病疫情大流行前,马来西亚共有2万5837 宗结核病病例记录。疫情大流行期间(2020 年和 2021 年),病例分别减少至 2万3644 和 2万1727 宗病例。

戴口罩抑制传播

事实证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并遵守行动管制令,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抑制结核病的传播。

随着这些标准作业程序的放宽,结核病发病率已回升至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2022 年记录了2万5391 宗病例,虽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发病率估计,我国的实际病例大约为3万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