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交心”的人脉才有用/拿督刘明

新年期间在网络上看到这句话:“真正的人脉,不是别人帮你多少,而是你帮别人多少!”

我打从心里认同这句话。



最近和一些朋友聊天,谈到了国内外很多收费不菲的商业课程这课题,有几位参与此类课程的朋友说这些课程的其中最重要的卖点就是人脉。

推介这类课程的人会告诉你很多大集团的高管都是他们的学生,来这里学习可以和他们互相交流,将来对自己的事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问朋友,认识了这些牛逼的人物,尤其是来自中国高管,对他们的事业有否带来了实际效益,对接了什么好康?

他说:“其实真正来上课的牛逼人物也不多,就算认识也对接不上来,人家年营收动辄几百个亿,我们拿什么来对接?”

换名片仅助破冰



在社交场合认识一个人,相互交换名片,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破冰之举,两人之间能否擦出火花那是要经过一番交心过程的。

很多人说:“人脉就是钱脉”,但在我个人的立场来看,假如交朋友的目的一开始就建立在“物质”的角度,是非常不健康的。

因为交往不交心、认识却不深交,就算你认识再多的高、大、上也没有用,因为蜻蜓点水般的交情,没有人会愿意在关键时刻卖你面子!

人脉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识你,而且认定你在他的心里占有一席之地,是他叫得出名字的朋友!

人脉资源从哪里来?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人脉。

脉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识你,而且认定你在他的心里占有一席之地,是他叫的出名字的朋友!

加入社团用心付出

很多人参加社团组织,就是为了认识朋友,广交善缘。

有朋友说她参与了蛮多的社团活动,总觉得大家都好像戴着面具做人,很假!

我说是因为妳自己也戴着面具和人交往,对方肯定也会“投桃报李”。

社团是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发挥所长、一起为社会为国家出一份力的平台,这种情况建立起来的兄弟情谊怎么可能做假?除非你选择作为一个旁观者。

社团活动其实是快速累积人脉的场所,前提一:你必须选择一个优秀的组织,因为优秀的组织只专心于付出,不理会个人得失!

其二,这个组织的平台必须够大,让你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

其三,你必须有一个值得信赖的领袖,能慧眼识英雄,让你发挥所长!

社团是一个自愿性质的非政府组织,每个人的付出不论是时间、金钱还是汗水都是不求回报的。

你假如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任劳任怨把任务做到极致,它所发出的能量是你现有的职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很多人会因此对你另眼相看。

好人脉事半功倍

我在社团的时间其实并不太久,但我大量累积人脉其实还是近这5、6年的事,皆因这几年我选择对的平台和真心善待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因为性格使然,我对那些上门讨教的后辈几乎来者不拒,知无不言,都成了好朋友。

朋友付托的事,无论大小,我能帮则帮,所以我做了很多“鸡仔媒人”,虽然有时候还顶烦人的,但我乐此不彼。

这些琐事却让我做起事来非常方便!

公司面对一些互联网的技术问题,我总有办法找人解决,都是免费咨询。

那天朋友问我如何分辨购物商城的流量好坏,我说不必什么人工智能(AI)大数据,我只要打几通电话,问一问在该商城开店的朋友,好坏优劣即刻有答案!

人脉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交心的朋友能!

有事锺无艳不必深交

我有一个封号非常高的“朋友”,利用他的人脉到处找人赞助他的商业活动。

很多年前我初出茅庐,他亲自打电话找我赞助一百多个拉杆包给他的选美佳丽,我不假思索答应了。谁知道第二天在协会的晚宴上遇到他,大家面对面碰个正着,他竟然当我透明!

又有一次在一个活动中我因事迟到了,所有贵宾们站在门口等部长莅临,我逐一和每个朋友握手以示尊重,他竟然别过脸不握我伸出来的手,让我非常尴尬!

虽然那时我在协会只是一个普通理事,我想我不至于要受这种侮辱吧?

近年来因为我在社团小有名气,他对我的态度才180%转变!

后来听朋友说他正在变卖他的生意和资产,我想这种结果是可以预估的,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先提升自我价值

有人说人脉是交换价值,所以若要吸引有价值的人脉,请先提升你自己的价值。但假如你的价值只流于表面,你会死得很惨,因为在社交场合这种态度就像瘟疫,每个人都闻风丧胆,敬鬼神而远之!

也有人说,人脉是交换关系,那请用心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位朋友,说不准他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如果你自己不优秀,人脉是不值钱的,因为人脉是吸引来的,不是强追回来的。

真正的人脉不是你风光时多少人认识你,而是你落魄时多少愿意人扶你一把。

人脉就像一棵大树,要它开枝散叶,你必须用爱心灌溉,用一生的时间来呵护!

人脉不是别人能帮你多少而是你能帮别人多少!

反应

 

CEO讲堂

效率不等于产能 人脉并非认识大老板/顾及然

商业的“本质”包含3个要素,分别是效率、分工、价值。这3个要素也就是《孙子兵法》始计篇里讲的那个“道”。

商业本质的“效率”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单纯的Efficiency(效率),也就是单位时间内能产出的报酬或是数量,这是字面上的解释,但在商战孙子兵法里面,这里讲的效率不是单纯的报酬或数量多寡,而是“沟通”。

这个很有趣,企业组织为什么会缺乏效率?难道没有制度吗?有的,那是缺乏适当的工具吗?

这也不难,但凡企业在生产制造或是提供服务方面,都会有起码的配备。

那是管理的问题吗?缺乏训练吗?很接近,的确很容易有这样的问题,不过,这里我要点出来更直接的因素是“沟通”,大家可能会很讶异,是的,其实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正是“沟通”。

赶出来非想要结果

我自己曾经在德商、台商、陆商企业任职过,这些企业的效率问题绝对与“沟通”有关。

沟通不良,就算卯足劲做事、干活,赶出来的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这就好像我们在制定策略的时候,常常有这样一个情况:错误的方向+正确的做法=直奔失败。

所以,大部分的情况都不是制度、工具、设备、奖金、人力等问题,而是没有沟通清楚,包含上对下、下对上、左右平行单位之间的沟通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而导致整体的效率不彰。

听懂对方的话

要怎样沟通才不会出问题呢?

其实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讲对方听得懂的话,而不是单纯的下命令。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色,你要如何说明你的想法和需求?这也是我们与任何人沟通的相同原则。当我们需要和其他人协作的时候,这个问题需要先想清楚:

●对方最在意的是什么?

●对方最困扰的是什么?

●对方最希望获得什么?

●对方最想要逃避什么?

只要能先满足这4个“什么”,对方岂有不愿意协作、不愿意好好做的道理。

不仅仅是这样,对任何企业组织的负责人而言,沟通+应变几乎是日常经营的常态,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再想想,其实这也是我们的日常啊。从早到晚,有没有发现,我们一整天都是在与人沟通,以及处理各种问题和状况,也就是应变。

沟通关键在于人

只不过面对不同的语言、文化、教育、思维、信仰、社会,沟通会变得更加复杂,也增添了应变的难度,只要能处理好这两件事,从个人到企业组织几乎都不会有克服不了的问题。

我们再谈的更深入一点,沟通的关键在于人!企业组织的人才面向可以用二维的方式来解析:

●纵轴(X)是经营/管理层和执行层

●横轴(Y)是单一功能和多重功能

纵轴的人才差异是“组织位阶的差距”,横轴的人才差异是“跨领域别的差距”。可想而知,经营/管理层注重的是经营与策略能力,要能够看见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并能规划出适当的策略目标进行经营管理;而执行层的人才重点在于精准到位与使命必达,要如何确保执行品质呢?就是“表单+流程”,也就是透过一套制度和系统来检核每项工作。

专家式通才

过去的企业比较重视单一功能领域的人才,但随着企业经营的数字化、AI化,企业越来越重视跨功能领域的人才,也就是说,你可以精熟某个领域的专业,但你要同时具备其它领域的专业,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这种人才被称为是“专家式通才”。

专家式通才要具备:

●技能:沟通技能+应变技能

●知识:专业知识+商业知识

●经验:时间观+金钱观

而且能做到自主管理、自主经营、人单合一,每个员工都像是一个“个体户”的小老板。

好,我们整个梳理一遍:

●为什么绩效不彰?因为缺乏热情。

●为什么缺乏热情?因为没有使命感。

●为什么没有使命感?因为没有工作动力。

●为什么没有工作动力?因为缺乏投入意愿。

●为什么缺乏投入意愿?因为沟通不良。

如果沟通清晰,也都满足彼此的需求,为什么还是缺乏意愿、动力、使命、热情呢?那就是没有“商业思维”,还不预备“小老板”的特质,也就不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专家式通才”。

所以,现在可以明白“专家式通才”的实质内涵了吧!

成功=技术+方法+人脉

这里要特别说明,我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去干大事才符合所谓专家式通才,而是在谈“心态”的问题,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负责,每个人都应该去追求自己的成功,这才是小老板的真正定义。

成功方程式里特别强调“成功=技术+方法+人脉”,何谓人脉?

吃吃喝喝不是人脉,各种商业聚会及活动也不是人脉,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就算到了某个世界级的商业活动场合,与会人士包含世界500强的CEO,请问,你能够与多少位CEO结为人脉呢?这些大老板们为什么愿意与你结为人脉呢?

就在于“实力”!

你有没有大老板们所需要的“实力”,如果没有,即便交换了名片,转个身对方可能就不记得你了,也绝无可能再和你约碰面、洽谈合作等。

实力就是竞争力

何谓实力?实力不是口袋有多深,这些大佬的口袋都很深,他们更看重的是“竞争力”。

●竞争力

竞争力包含资源、流程、价值。竞争力的高低就在于你手中有什么资源(或是可以动用到的资源多寡),可以透过什么流程(方法)去创造出的商品或服务或合作的价值有多高?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你手中的资源,透过一套流程,创造出市场需要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高低的能力。

●技术

除了实力之外,“技术”也是一个关键要项,而且技术需要时间积累和打磨,尤其是实战经验非常可贵。经验=时间+金钱,如果有时间,可以自己慢慢积累经验;如果没时间怎么办?那就花钱买经验,方法很多,你可以去上课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可以请有这方面经验的顾问来辅导,或是直接聘请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到企业里面工作。

上面这些成功方城市的要项都是“外在条件”,下回接着聊“内在条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