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美国推进基建计划有何影响?/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6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和一些中间派参议员,就一项1.2兆美元(约4.9兆令吉)的计划达成了历史性的协议。

这意味着,美国两党就长期以来寻求的整修美国交通、供水和宽带基础设施达成协议。

根据白宫的声明,这项为期八年的提案包括1090亿美元(约4469亿令吉)用于道路、桥梁和重大项目;730亿美元(约2993亿令吉)用于电力基础设施。

此外,还有660亿美元(约2706亿令吉)用于客运和货运铁路;650亿美元(约2665亿令吉)用于宽带接入;490亿美元(约2009亿令吉)用于公共交通;250亿美元(约1025亿令吉)用于机场。

协议草案要求联邦政府超过预期支出5790亿美元(约2.37兆令吉),五年总计支出9730亿美元(约4兆令吉);如果持续八年,总额将达到1.2兆美元。

首先应该承认,美国政府就基建计划与国会议员达成协议,这对拜登政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胜利。拜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新基建”计划。这证明了他在美国如今如此“极化”的政治环境之下,仍然有能力通过协商和妥协来实现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

实质支撑经济

更重要的是,从结果来看,共和党实际上是做出了让步的,拜登在整场谈判中都维持了强势地位。这一议案如果能够最终实现,也将会进一步分化共和党内的不同派别。

其次,拜登通过基建计划强化了民主党在国内政策中的地位。拜登和民主党的整个基建计划分为三个部分:老基建、新基建以及拜登所说的“人类基础设施”。

双方达成的这份协议中包括了新基建和老基建的部分,尽管金额比拜登设想的要少(拜登最初提出的是4兆美元或约16.4兆令吉),但相对而言,共和党更加偏离自己在谈判开始时的立场。

“人类基础设施”实质上就是福利化政策,共和党不太可能就此问题进行妥协,因此,双方目前的处理方式是,两党在能妥协的地方妥协,在不能妥协的地方,民主党则会依靠自己在两院中的优势地位强行推进。

第三,美国离达成基建计划更进一步,对美国经济将形成实质支撑。

美国的基建计划有望推动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它将修复道路和桥梁,对铁路和公路交通投资;将对清洁能源进行关键投资;将全面更换学校和房屋中的含铅水管;并将投资美国的高速互联网。

据拜登称,该计划将创造数百万个不能被外包的高薪工作。大规模的基建计划如果落实,将对美国经济形成一定程度的实质支撑。

提振股市能源价格

第四,大规模基建计划将刺激美国股市和能源价格上扬。

美国总统拜登的基建方案获得跨党派支持,很大程度上提振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

美股三大股指在6月24日出现了全线收涨,标普500指数与纳指都创出收盘新高,道指当日也上涨了0.95%。

在利好消息带动下,道指蓝筹股基建设备生产商卡特彼勒、金融机构高盛的涨幅都超过2%;科技巨头也都普遍上涨。

国际油价方面,投资者继续看好美国经济复苏态势以及全球石油需求复苏前景,推动国际油价6月24日小幅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3.30美元,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收于每桶75.56美元。

随着美国的基建方案落实,未来还将刺激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上扬。

整体来看,美国政府的基建方案获得跨党派支持,1.2兆美元的基建大计将在未来逐步展开。

这一进展是美国总统拜登取得的重大国内政绩,有助于强化民主党在国内政治中的地位。

与此同时,基建计划将对美国经济、资本市场、石油价格都形成实质性的支撑,有助于强化市场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

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国际

美政府效率部削支 借鉴阿根廷经济改革

(华盛顿22日讯)美国未来的政府效率部将推行的大规模削支计划,是受阿根廷极右总统米莱的大刀阔斧经济改革“启发”。

米莱本人在19日的一出播客节目中,建议将领导美国政府效率部的特朗普盟友马斯克和拉马斯瓦米,在削减开支方面“去到尽”。

马斯克曾赞扬米莱的削支计划“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拉马斯瓦米日前接受采访时亦称,美国需要模仿“米莱的类固醇催谷式削支”。

米莱在19日播出的美籍俄裔电脑科学家弗里德曼播客节目中,建议马、拉二人削支“用尽一切方法,尽全力减到极限,永不放弃并保持警惕”。

米莱去年12月上台后推动“震荡疗法式”经济改革,废除阿根廷18家政府部门中的9家,包括妇女、性别和多元部,以及教育部,裁撤数万公营机构雇员,外界估计至上月减少了31%政府开支,其间通胀率亦从25.5%下降至2.7%。

不过有关改革同时为阿根廷带来严重经济衰退,其中今年首季国内生产总值减少5%,最近6个月新增550万人陷入贫穷,多达数十万人上街抗议政府政策。对此米莱在播客节目中捍卫自己的政策,归咎贫穷问题是由前左派政府遗留下来。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