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M财今

生育下降劳力供给不足 中国追三胎挽人口老化

整理报道:谢姈俏

随着1979年严格执行一胎政策以及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里,中国经济起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一个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的年代,少儿抚养比例跟着迅速下降,抚养负担轻,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就会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年代,经济学界一般称之为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奇迹功不可没。

但30年以后少儿会变大叔,当年的大叔就变老人,当人口老龄化加速而生育率又偏低的时候,人口红利会变成人口负担,因为劳动力供给开始不足,老年人抚养比例也开始上升。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就第一次出现了下降。

2015年一胎政策走入历史,2016年全面实施二胎政策,但效果不彰,2020年只有1200万个新生婴孩,那是1961年以来最低,中国马上宣布全面施行三胎政策。

驻在上海,澳新银行研究资深中国研究策略师邢兆鹏日前接受《BFM财今》访问,评论中国生育率偏低的背后原因。

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增长

问:首先,您认同人口红利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吗?

答:其实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增长,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在于发挥了劳动力比较充裕的优势。人口红利恰恰是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来源。过去40年,中国通过劳动力密集型出口的这种产业,积累了大量的发展资本,才有了中国今天的经济。

问:中国未富先老的这种状况真的会让中国出现“日本化”的现象,拖中国经济后腿?

答:若是中国经济未富先老之前,没有实现像日本那样的产业成功升级,在人口这一主要的生产要素贡献开始下降,而同时,资本、知识以及技术等不能取代劳动力,成为增长的主要源泉时,中国经济的问题可能就会比较严重。

日本在失落的20年之前,其产业的结构,还有主要的技术,基本上已经处在了十几年,但中国目前实际的情况,若中国未富先老之前,中国经济非常有可能随着人口回落,而陷入了中等收入的陷阱。

太晚开放二胎政策

问:您觉得为何之前的二胎政策产生不了效果?

答:总体上,二胎政策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虽然总体的出生人数是来到了1200万,是1961年以来的最低,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新出生的人口里,二孩的比例是非常高。2019年新出生人口当中,有57%是二胎,这就意味着2019年,1500万的新出生人口,差不多900万是二胎,而一胎的比例是非常的低,只有600万。这就可以解释出生人口不断在下降,正是一胎出生率的下降,而不是二胎。相反地,二胎对于中国在减缓人口下降方面,是功不可没。

问题出在于一胎出生率为什么会下降。

中国在2000年出生人口人数是2000万左右,而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一胎,因为当时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是相当严格的。到了今天,相当于是20年的时间,一胎的出生人数下降了1500万,会有大幅度下降,两个原因,一是人口结构,即2019年生育黄金年龄25岁到30岁的人口占比,比2000年减少了1500万人,进而减少了婴儿的出生。而它背后隐含的是中国太晚开放二胎政策。

另一个是单身人口增加。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单身成年人口超过2.4亿。大体上,对应中国目前的婚龄与育龄人口当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没有结婚的。所以,单身率这么高,就没有一胎。

房价高涨压抑生育意愿

问:是什么文化、政策等因素促使让本来是适婚年龄的人们选择单身,而就算是结婚了,也都选择不生育?

答:背后原因是房价,中国的传统观念是结婚先买房,但是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比如北京是超过100倍的,然后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都是超过100倍。即使是很多三线城市,也是超过50倍。中国的传统观念,还是要结婚,先买房,这就是一个阻拦因素。

80年代后,普遍是421的这种家庭结构,即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他们的家庭结构,4个父母长辈、1个小孩和他们2人。这样的结构对于中间层,上有老,下有小,是巨大的成本。

还有经济成本。中国目前还是没有鼓励生育的财政政策,所以生育孩子绝大数成本还是在家庭身上。我们之前做过一个基本的测算,就是按照国家2020年的物价水平,一个小孩在北京长大,从0岁到18岁,成本是500万人民币(约325万令吉)。这比数目对绝大多数人来讲,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成本,因为他们无法在这18年都挣到500万人民币。

另一个是时间成本。中国的公立学校是下午3时30分放学的,因为大家都要上班,所以没有人去接小孩。所以,如果要生小孩的话,你就要下午3时30分请假去接孩子。目前的政策,对大家的生育意愿,是非常不友好。

问:按逻辑推理,乡镇的生育率更有可能因三胎政策的诱因而提高。但问题来了,乡镇教育水平远低于城市,再加上户口制度限制了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均衡作用,我们之前所提到的低薪、不充分就业、失业的问题可能就会大量集中在乡镇,形成财富和收入严重不均等的状态。您会担忧这样的可能性吗?

答:总体上,我是不太担心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中国政府已经在去年全面放开了北京,上海和广东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其他地方户口政策已经全面放开。下一步就是把户口所绑定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均向所有人口进行开放,所以在户籍制度来讲,它目前不是主要的障碍了。

而且,我觉得还是中国的城镇化率还是以一个快的速度在增加,所以过去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每10年提高15%,到了2020年的话,差不多是64%。而到了2030年,可能到80%,这跟日本、韩国、西方的发达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在这种快速的城镇化率的驱动之下,中国的城镇整体经济,我觉得会逆转,未来的话,中国的乡镇有可能会比较宜居,无论是教育、产业、医疗这些方面的配套,完全可能超过城市。

所以,你刚才提到的不充分就业、低薪或失业的问题,我觉得在人口密集的这些大城市,反而有可能会出现,因为这些城市,地方财政是巨大的问题,是不能够支持的。

相反地,乡村由于总体人口是下降的,会变得更加宜居。所以,我们关注这个问题的话,更要关注不要出现像很多其他国家一样,在城市的中心,有这种贫民窟的存在。中国政府在下一个15年,2035年提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因在2020年之前是全面小康,而这在今年7月1日,已经宣布基本实现。

共同富裕就是消除隐藏的城乡差距、消除阶层方面的差异。

产能自动化带来劳力互补

问:三胎政策和在中国推动得如火如荼的产能自动化的最终目的都一样,就是要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如果双双达标,那可能对劳动力市场引来灾难性的后果:对劳动力需求因产能自动化而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劳动力参与因生育率提高而大幅度增加,那会出现大量的失业、不充分就业、和薪金偏低。您怎么看?

答:这个需要以动态来看,静态地来看,可能会出现人口增长、劳动力增长,同时存在机器取代人的现象,可能是一个冲突,但是在我看来,可能不是冲突,而是补充。

对于中国来讲,目前,这种大规模产业升级,包括大量的机器人,它不仅是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从这个疫情之后,由于这种出口非常火爆,所以整个制造业的产能是一直非常紧张,让整个广东福建的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基本上不是老板去挑员工,而是员工去挑老板。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这些工厂的业主,就会希望实现产能自动化,更多地采用机器来替代员工,这基本上是对于目前招工难的反应。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互相补充,而不是一个互相冲突。这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自动化,会创造新的产业、新的岗位。

问:如果要您提议可以改善三胎政策现有的执行策略,您会建议哪一些?

答:到目前为止,政府在这些方面,做得非常不够。首先,我建议是全面放开生育限制。也就是无论是二孩、三孩,限制首先要取消掉,因为这代表中国全面反思与修正自己的生育政策。

其次,我们是改变不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就是生育意愿最强的25岁到30岁的这一批人,它在这人群中的占比是一直下降的。那他们的下降必然会带来人数的下降。那就要尽可能地解决单身地问题。在这方面,政府可考虑参阅新加坡的组屋政策,以优惠价格提供住房给要结婚有住房需求的单身人群。

第三点,政府需要大量地承担养育孩子的经济负担,即养育孩子需要500万人民币。

最后还是时间成本,而我们看到中国教育部已做了很大的改变,要求学校必须提供下午3时30分放学以后的托管服务,更好地匹配家长的时间。与此同时,全社会也需要提供这种幼儿园、幼儿娱乐、教育这些方面服务。

所以在整体上来讲,觉得这个制度的设计会是一个比较难,也是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中国政府到底会怎么推出这些制度。

((请浏览BFM财今网站,获知更多关于本集的内容。))

反应

 

雪隆

创台两年 BFM财今放眼续造双赢

(吉隆坡29日讯)大马权威财经媒体—BFM财今本月迎来创台两周年,并放眼在创造内容的过程中继续缔造双赢时刻。

BFM财今是在节目经理王能杰的带领下,于2021年6月份开播,以制作播客(PODCAST)为主,发掘中小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商业故事、以及财经热点与股市脉动等课题。

另外,BFM财今与《南洋商报》实现本地媒体圈的首个跨平台合作,推出不定期更新的PODCAST ——“南洋深音”,将《南洋商报》的专题,转化为声音,与作者与受访者进行深度延伸讨论。

经过两年的努力,财今的7档节目,已经制播超过1000集内容,累计下载收听已逼近53万次,在苹果平台和Spotify都有亮眼的表现,同时也获得海外奖项的肯定。

BFM财今在文告中点处,会继续向视频内容发展,推出全新《财今 VODCAST》,制作更具深度的优质影片,更以《CAIJIN as a YouTuber》作为2023年的发展目标。

配合创台两周年庆,BFM财今的旗舰节目之一《开门见商》,也将推出特辑以及《財今对话(周年庆特备)》,对话商业领袖、总结两年成长,共创内容与商界的“双赢时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