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如果孔子穿越到今日大马/黄金祥

中国中央电视台今年初推出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我偶然看了6月份的《论语》,描述主持人撒贝宁跨时空到2000年前,和孔子对话。

我一向少看电视综艺节目,这部一个半小时的制作,却看得我泪流难止。演员王绘春的演绎,宛如孔夫子再世,在观众面前侃侃而谈,谆谆善诱。看孔子周游列国,六十多岁时落难荒野,断炊多日,却毫不气馁,说:“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

说来惭愧,我从来没真正读过《论语》,但是节目里念出的对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忽然发觉,怎么这些句子都那么耳熟能详?原来,《论语》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原来,我们都是万世师表的弟子!

看撒贝宁和孔夫子对话,我不由心荡神驰,想象如果孔子穿越时空,来到今日的世界,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苛政猛于虎

我想,如果他来到大马,看到每天上万人确诊,近百人死去,民间到处高挂求助白旗,还有些人等不下去了,选择上吊或跳楼自尽……估计他会痛心疾首的慨叹:“苛政猛于虎啊!”是啊!当为政者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人间就成了炼狱。

你看,那些治理卓越的国家,如新加坡、中国、纽西兰等,抗疫效率有目共睹,人民所受的伤害也最低。大马的防疫措施错漏百出,该封的不封,不该堵的却堵死,人民活在水深火热当中,部长们却连国会也懒得开,不知民间疾苦也罢了,还在面簿大秀自己的海外旅游照片。这样的治理,不是苛政是什么?

大马政局的乱象,每个民选的议员和部长,现在只想着如何拉帮结派,以从中得到最大好处,根本置百姓死活于不顾。孔夫子看了必然摇头叹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对啊!君子胸怀广阔,能容纳异议,与众人和谐相处,团结合作。小人表面友好,却只会结党营私,勾心斗角,无法团结众人。这样的人,如何领导国民团结抗疫?

对那一群七八九十岁的老政客,成天算计怎样夺权当首相,他会劝告:“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还说:“德不孤,必有邻。” 只要你以高尚的德操去治理国家,其他人自然愿意追随于你啊!也许,他还会提醒姑里和安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是的,不在那个位置上,你就别老是痴心妄想啦!能够脚踏实地,把选民赋予你的责任做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那些每天责备民众不遵守SOP,但是自己却一再违规的部长和议员们,他会告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若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疫情恶化,假新闻通过社交媒体流传,他会奉劝大家:“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听到传闻不加考证就随意传播,那是不道德的啊!原来,2500年前,孔夫子就知道,假新闻会危害社会,就像 “三人成虎”和“曾参杀人”的典故一样,大家不可不察也。

如果为政者,都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就会对自己的品德,有更高的要求,国家就不会出现贪得无厌、腐败滥权的政客。

如果作为国家领袖的,都能够认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那么,大马、美国、印度、台湾等地,就不会发生领导人为了巩固权位,而不顾百姓死活的情形。

须以民为本

一个做不到“以民为本”的政权,不论它是用怎样的“民主制度”来包装,都是虚的,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至圣先师的教诲,就像一座高矗的灯塔,在浩瀚无垠的智慧海洋,照亮方向;又如暮鼓晨钟,可以唤醒大地,洗涤人心。对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至今犹然。连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也大力推崇《论语》的言简意赅。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八个字,就蕴含了许多做人、做事的深层哲理。

在大马和台湾,不少亲西方体制的人士,近年来因为仇中情绪,对自己的民族自信失去方向,还不时透过“去中国化”舆论,贬低中华文化与精神,巴不得一味西化,把民族的根基挖空。

但愿我国的华文教育工作者,不会被这些歪论动摇,能够继续维护这座千年的文化堡垒,让世人始终坚守中庸之道,让每个华裔子弟,都能“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只要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信念,学习 “温、良、恭、俭、让”的美德,那么,中华民族不论走到哪儿,都能顶天立地。

而这一部精彩绝伦的《典籍里的中国》,正好可以推荐给大家。只要到“优管”上一搜,就可以跨越2000年,和孔夫子一起,温故而知新。

反应

 

言论

从典籍里破茧绽放/许世平

《典籍里的中国》最新一期介绍“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明代旅游家徐霞客。

央视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创新方式,讲述典籍,传递思想,让观众以沉浸式的视听体验,品味历史,摄取精神营养。

利用新媒体的新技术手段,卷帙浩繁的古老典籍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人们体悟圣贤之道,知往鉴今。

谈起徐霞客就说起旅游。

今人有各式旅游方式,有团游或自驾,或背囊旅游,然而古人却哪有今人的悠闲,快乐单纯的旅游。

古人很少出行远游,因为出行路途险阻,要提防野兽、盗贼拦劫,在人迹罕至的野地,要用锄头披荆斩棘,文人还要带书僮、笔墨纸砚、驱虫提神的药物。

只有诗人留下豪迈飘逸的诗词散文、崖壁山石的刻字和碑刻,才让后人忘记前人行路难的艰险。

徐霞客的远游考察,靠的就是徒步跋涉,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与偏远的边疆异域。

要攀绝壁,跨悬崖,伴高山而眠,藉岩石而憩,与麋鹿为侣,以山泉解渴,忍饥挨冻是常事,历经艰难困苦,才是最真实的游历。

那些瑰丽大气和旷然宇宙,是徐霞客不顾生命之危,跻登绝顶,争奇逐胜,然后“兴酣落笔,诗成笑傲”,以笔姿灵矫,娱情悦性的叙述,才有了给今人作游览导游的传世游记。

现代人只要装备相机就能轻骑上路,或乘高铁搭飞机,随意地微博贴文,就能改换内心的天地。

市面上还可找到一大堆详尽的旅游资料、清晰的配图及生动的体验笔记,还展现视觉乐章的各式旅游杂志,都在催促人们破茧绽放,不受禁锢。

旅游成为一种修行,能帮我们涤净灵魂,获得重生。

然而,因疫情持续全球肆虐,我们担心有多少旅游社还能熬过,疫后为弥补财务损蚀,机票和旅费将会是一场疯涨,没有了廉航,旅游顿成难于负担的奢侈消费。

让人宽慰的是,《典籍里的中国》给我们讲述徐霞客的故事,以丈量的徒步实践,辨析山水形势,驳斥古书之承袭附会,纠辩长江黄河之源流走势,订补旧说的疏漏讹谈,这种不凡的品性,触动我们,也坚定我们踏步寻奇的决心。

同时也希望新时代的传媒,能通过灵动的叙事,给年轻人传递正能量,传播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化知识与价值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