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政治掣肘经济:不变铁律/黄詝瀚

就以韩国为例吧,三星集团继承人李在镕于周五8月13日获假释出狱。他因在2017年牵涉韩国前总统朴槿惠“闺蜜干政”案而入狱。但是,随着疫情严峻和全球出现芯片半导体短缺现象,“赦免李在镕”声浪在过去数月四起。当然,这是表面的政治说辞,忽悠人民的故事而已,背后其实隐藏多面考量。

其一,韩国盟友——美国,想借韩国四大企业集团(三星、现代汽车、SK和LG)为首的三星集团,在芯片半导体制造业的领先生产能力和中国抗衡。其二,韩国四大企业集团借用经济复苏课题配合总统大选将至,向总统文在寅施加压力。就这样,“韩国经济需要李在镕”的叙述影响了人民对此事的看法。

大家需知,韩国是亚洲拥有最健康民主体制的国家,所以民意所向容易影响政治局面,而民生问题恰恰由经济政策和政治力量主导。

3换政府漩涡不停

所以说,政治和经济是息息相关的。政治影响政策,而政策是经济的方向盘。以往,马来西亚在东南亚脱颖而出、获得外资青睐的主因,在于政治稳定和法律体系完善。可惜,在过去3年余里,我国竟三度换政府,成为东南亚除了缅甸以外陷入政治漩涡最频密的国家。

可想而知,我国经济不停下滑,就大马股市而言,外资已经连续25个月卖出并减持股票。截至 2021年7月末,外国持有我国所有股票比例的总市值降至20.2%,是历史最低点。

其实,无论是美国、香港、韩国还是本地的股市,都避免不了经济周期的效应。每一个经济都有各自的春天和寒冬,不同之处在于起因、程度和结果。但是,在政治的课题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可以摆脱被政治掣肘的现实。

封城令管不住疫情

国盟政府不得民心的缘由,在于他们无法管控疫情。为减少疫情上升的趋势,封城政策是短暂的痛,如果有成效,人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该政策至今仍无效,还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导致民怨沸腾。

归根究底,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因纳入太多政治考量,不着边际,严重影响经济,更间接制造民生问题——例如宣布紧急状态并停摆国会,非根据科学原理,而是巩固政权的手法而已。

另外,刚卸任的财长虽是资深银行家,可是在多数人眼里,他的政策除了华丽的PPT和宣传口号,中小企业与低收入群体实际受惠少。

最令人咋舌的是,政府认为允许用现有和未来的积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来自救,人民应答谢其“英明”。可见,治国和管理企业需要不一样的格局。

韩国总统文在寅出身寒门,积极参与草根运动,成为有名的人权律师。他是韩国少数的非上流社会出身的总统,并以扶持人民、打压大财团利益的竞选诺言胜任。即使一生高风亮节,但出于政治考量,也得改变其治国政策。他深知若要在来届大选获胜,须力推经济重回增长轨道,以减少民生问题。只有减少民生问题,才能缩小人民对政府的“信任赤字”。

认清政治掣肘经济是铁律固然好,但平衡政治考量更重要。如果能从人民的角度、而非利益集团的视野做决策,结果必然会让普罗大众更容易接纳。

反应

 

国际财经

问题从通胀转向政治 全球软着陆之路暗潮汹涌

(纽约21日讯)随着通胀放缓为看似不可能的软着陆扫清道路,全球经济正迎着意想不到的顺风迈向年底。不过尽管形势总体向好,但仍有政治障碍横亘于前。

悬而未决的美国总统大选可能令全球经济面临迥异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政府债务飙升、中东冲突升级、俄乌战事久拖不决以及台海的紧张局势。

正是在这样充满担忧的背景下,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本周将齐聚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银行年会。

“别指望会有庆功派对,”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上周在展望此次会议的讲话中称。“我期望离开这里时人们会有些振奋,会有些害怕——但愿害怕能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经合组织(OECD)表示,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与2022年时相仿,当时央行开始以数十年来最快的速度加息。

彭博经济研究预测,全球GDP今年将增长3%,低于2023年的3.3%,但要远好于年初时的悲观预测。

主要经济体受考验

美国消费者在继续花钱,企业在继续招聘。

虽然欧洲的需求在减弱,但经济应该会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决策者不断推出刺激措施支撑房地产市场。这些措施可能无法实现股票多头的盼望,不过应该足以帮助中国经济接近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韧性势将受到考验。

虽然贺锦丽提出了与拜登政府保持广泛连续性的政策,但她的对手特朗普却提出了会给世界贸易带来冲击波的政策。

特朗普威胁要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至少10%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60%甚至更高的关税。布鲁金斯学会的温迪·埃德尔伯格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莫里斯·奥布斯费尔德在联合分析中称,这将制造“商业混乱”。

但特朗普不这么看。

这位美国前总统10月15日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接受彭博新闻社主编米思伟采访时称,关税越高,企业就越有可能来美国建厂,这样就不用支付关税了。

谁是贸易战输家?

然而经济预测显示,到头来损失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彭博经济研究称,如果中国对特朗普提出的关税进行报复,那么到2028年大选时,美国GDP可能被会拉低0.8%。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可能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欧盟和日本受到的冲击则更小。

如果中国商品找到进入欧洲的途径,欧洲将面临更大损失,当地制造企业已然在需求疲软中挣扎。疫情过后投资从未完全恢复,而且自去年底以来一直在下降。尽管薪资增长强劲、通胀压力缓和、劳动力市场迄今表现稳健,但私人支出依旧乏力。

上周四,欧洲央行自6月以来第三次降息,认为通胀率将比之前的预测更早回到2%的目标,并表示有信心能避免经济衰退。

“我们仍预计会实现软着陆,”行长拉加德在政策决定后对记者表示。但她补充道,若爆发新的贸易战,将危及这一前景。

“针对贸易的任何限制、任何不确定性、任何障碍,对于欧洲经济这样非常开放的经济体而言都会产生影响,”她说。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