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疫情如何影响中国经济?/Project Syndicate

中国GDP在2021年第二季度,实现了7.9%的按年增长,这是一个相对强劲的经济表现,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全球经济的情况下。

但对中国自身来说却略显失望:根据财新传媒对多位经济学家的一项调查,众人对第二季度增长的预测中位数为8.2%。

中国经济学家普遍同意该国的潜在增长率应为6%。因此,考虑到基数效应,中国2021年四个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应该分别为19.1%、8.3%、6.7%和5.5%。然而第一季度的增长为18.3%,而这种弱于预期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官方政策的结果。

虽然中国当局在疫情初期就实施了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但事实证明它们其实急于将其正常化,因为担心这类政策会助长通胀和加剧金融风险。

财政紧缩的速度尤其迅速。2021年上半年中国的总体政府支出只增加了4.5%,而收入则增加了21.8%。尽管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基数效应,但无可否认政策确实被收紧了。

事实上在2021年上半年,中国的公共预算赤字比2020年减少了1.6万亿人民币(约1.07万亿令吉)。

而货币政策则持续宽松,但至少中国人民银行是一直谨慎行事的。在202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增加了17.7万亿人民币(约11.8万亿令吉),比2020年同期要少3.1万亿(约2.07万亿令吉)。

在这种背景下,各类经济指标越来越多地指向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领导人现正采取行动来扭转这一放缓态势。比如希望刺激贷款增长的中国人民银行,就在上月初宣布将所有银行的强制性准备金率降低50个基点。

下半年料实施扩张政策

几周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布了一份会议纪要,承认“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并要求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这被市场普遍视为政府将在今年下半年,实施更具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信号。

这样一项政策调整力度虽然依旧较小,但却使人们对2021年下半年的增长回升(甚至可能达到与潜在增长率相当的水平)抱有希望。但仅有一项政策变化可能还不够。相反,中国的经济复苏很可能最终要取决于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将如何开展。

自2020年4月初武汉解封以来,中国成功遏制了其他重大地方性疫情,并将每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控制在两位数以内,许多人据此认为中国有望彻底消灭本地新冠病毒感染。

受促学会与病毒共存

但这些希望在上个月破灭了,一开始是几名南京机场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测中被查出病毒核酸阳性。几天之内,具备高度传染性的新冠德尔塔变异株就扩散到了十个省的22个城市,致使全国总确诊病例数从7月16日的251例猛增到约2000例。

依然致力于将感染率降至零的中国政府迅速反应,封锁了几个高风险地区,加强对中风险地区的旅行限制并对10万人实施了隔离。但是类似的情况从前也时有发生,只是规模较小而已。

同时由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民众仍未接种疫苗,而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传染性病毒变异株,因此这类情况无疑会再次发生。

这种封锁的经济成本——包括对国际旅行的限制——是极其高昂的。有鉴于此,一些病毒学家、流行病学家和经济学家如今认为中国应当放弃其零容忍政策,并学会与病毒共存。

仍可负担高清零成本

但是对这种做法的抵制仍然强烈。毕竟中国的严苛手段——以其制度安排和文化传统为依托——使得该国数月以来几乎与新冠病毒绝缘。同时虽然成本极高(尤其是对旅游业和出行相关服务而言),但中国还是能够负担得起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为其民众接种疫苗方面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虽然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接种了19亿剂疫苗——主要是中国本国生产的科兴和北京生物疫苗(分别都需要接种两剂)。但中国首席流行病学家锺南山指出,中国需要为83%以上的人口接种疫苗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此外,在对当前疫苗长期有效性的质疑之下,中国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提供加强针或开发更有效替代方案。同时,就算中国成功用有效疫苗为足够多的人口进行接种,它也依然存在于一个许多国家疫苗接种率极低的全球化世界上。

与新冠病毒斗争可以说远未结束。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更多小规模新冠疫情——以及因此导致的经济破坏——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有鉴于此,中国2021年的总增长很可能会低于之前的市场预期。

但这并不是要贬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一个更为扩张性的手段可以极大抵消疫情的经济影响。尤其是许多受疫情严重冲击的中小企业急需扶助,而政府仍有政策空间去伸出援手。

事实上如果能出台正确的政策组合,中国就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及以后实现合乎情理的良好增长。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财经

越来越多欧洲公司 命运绑定中国经济

越来越多的欧洲公司,将盈利前景黯淡归因于中国,需求疲软、政府审查以及关税争端给股市带来压力。

除了奢侈品和矿业等依赖中国的行业之外,还有芯片设备巨头ASML控股、医疗技术公司飞利浦,和法国电气设备经销商蓝格赛,这些公司都对中国需求表达了担忧之情。

在下调业绩指引后,这三家公司的股价在10月均告下跌。飞利浦录得两年来最大月跌幅,ASML则录得2010年8月以来最大月跌幅。它们提到的不利因素包括需求疲软、更严格的监管或出口遭受限制的前景。

DWS欧洲大型股共同基金主管马克·舒曼说:“中国的需求疲软始于几个部门,然后已经蔓延到消费品以外的领域。这种疲软的原因似乎更加复杂、存在多个层次。”

他提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滑坡,以及美国和欧洲企业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审查。

65%高管语调消极

巴克莱的一项分析发现,在业绩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谈到中国时,欧洲公司高管65%的时候语调消极,这是涉及经济、赚幅和裁员等主题时最糟糕的。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连串的广泛刺激措施来提振经济增长。

自10月中开始第三季度财报以来,欧元区有中国敞口的一篮子股票下跌。

更广泛的斯托克欧洲600指数,过去三周也小幅走低。

“不幸的是对于欧洲公司而言,当国内市场和主要贸易伙伴之一都在放缓时,没有明显的增长接力。”巴克莱私人银行首席市场策略师朱利安·拉法格说,“美国不太可能弥补这个缺口,特别是如果下一届政府考虑加征进口关税的话。”

彭博对斯托克600欧洲指数成份股公司电话会议记录的分析显示,ASML、荷兰灯具制造商昕诺飞、眼镜生产商EssilorLuxottica SA、法国轮胎制造商米其林,以及软件公司Hexagon AB等,在本季的电话会议上提到中国的频次创下数年高位。

来源:彭博社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