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谙中文不是灵丹妙药/简瑞平

教育部长马智礼语博士出惊人:“除非不谙中文的土著申请工作时不被拒绝,政府才能谈论废除大学预科班固打制。”他的言论显然脱序,把土著找工失败归咎于不谙中文,没有其他原因。

这样的观点把私人企业界录用条件刻板化,对土著存有偏见,是不轻的指责,有意无意在各族间造成不和与敌意。其实,谙中文对某一些行业只占一点沟通上的便利,不是灵丹妙药,重要的是工作的态度和能力。



大家的记忆犹新,马航重组请来了飞航业顶尖人物,是德国人穆勒,出名的航空业白武士,曾经让一些即将倒闭的航空公司起死回生;他受到前朝政府邀请委以重任担任总执行长,以挽救病入膏肓的马航;上任后,他发现员工太过臃肿,马上推行瘦身计划,大刀阔斧裁退了6000人;不久,他又发现有员工在值班时间公然在机坪上呼呼大睡,深为吃惊,经一番追问,有负责官员回应认为这是大马的工作文化,不足为怪,是被默许的。

这名壮志凌霄的总执行长,最后于2016年4月提前离职。

有关官员指值班时间里可以呼呼大睡是我们的工作文化,这说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而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多次促请土著要勤奋努力,扬弃懒散的习性,同时强调诚信的重要,借来的钱一定要还,如PTPTN大学贷学金等。这些种种影响品德操守 ,往往在雇佣前是受到检视的一环,很多公司企业对这一块严格把关。

马智礼贵为教育部长,当然知道私人企业的录用取向,上述言论出街后,华社强烈反驳,但多所政府大学的学者则力挺马智礼的话正面,敢于把土著积压在心中的话表达。对马智礼来说,作为教长延续过去马来社会所赏识的偏激作风,哗众能取宠,以免大距离落后巫伊结盟出现的势力版图,相信是谈话目的之一。

政客操弄课题



多元种族社会,每个人都知道和平融洽团结的可贵,政客操弄课题,煽动情绪,人民间互相猜疑或有所误解日益严重,建国62年一路走来都是在原地踏步,思维僵化。较早前的统计,在华小求学的非华裔生数万人,而且不断在上升,好些乡区华小的非华裔生占二成非常普遍,甚至多达五成,如果这些学生抱着谙中文日后找工就一帆风顺,这个想法天真也不正确,多掌握一种语文只是带来多一种便利,公司企业首选员工的条件还是看心态和能力,没有捷径。

反应

 

商余

尔虞我诈/张箭

文|张箭

最近看了几篇有关“您”字用法的见解,有人觉得用“您”这个字有点生疏,有人则认为,懂得使用“您”是一种尊重,大家各持己见,言语中不免有股淡淡的火药味。

在我看来,这个不过就是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妙。

在华文当中可以代替“你”这个字眼的,除了“您”,还有“尔”、“汝”、“若”、“乃”、“子”。如果我们用这些字眼来代替现代用法,是否又有别样的风味?

打个比方“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说成“汝为吾知己也”;“您是一位好母亲”,我们说成“若为良母也”。这样听起来会不会觉得别扭?

华文有趣的地方就是它能够用千变万化的方式去呈现一段文字,一份情感,如果我们一味的给孩子们接触的教育只有白话到不能白话的文字,那么孩子将会缺失华文文化中美好的一面。

换一个方式去理解这些选词用字,其实不过就是在一段文学作品中使用一些更为恰当的文字作为点缀,它只是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一种习惯,还有作者的一种文笔,没有必要太过较真。

如果说因为这个时代是一个使用白话文的时代,我们都要使用最简单最平民的选词用字,那么是不是在成语中的“尔”虞我诈,要转换成“你”虞我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