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告别双十一/潘政麟

近期双十一刚刚过去,显然双十一已经变成了亚洲的“购物节”。许多商品都会在此日子进行促销。中国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从2009年开始,到今年2021年已经进入第13年。但跟以往相比,中国今年的双十一感觉冷清非常多。

过往阿里巴巴都会举办狂欢晚会,且有创始人马云亲自站台。往往都会成为瞩目焦点。过往都会有实时公布“战报”的活动例如破1000亿用时多少等。今年都没有以上活动,阿里巴巴以及京东等巨头仅仅在12日凌晨公布双十一的总成交额。虽然整体上属于增长,但这不禁让人询问是不是“买买买”风潮不在了?人们是否要“告别双十一”了?

拒绝“买买买”风潮

事实上近期刮起一股拒绝“买买买”的风潮。人们发现双十一买了一堆东西,但实际上这些东西用到的不多,许多是不必要的开销。尤其是疫情期间,人们的手头上现金流吃紧,让人们审视起自己的开销情况。

也有许多人在疫情期间搬家,整理物品时才发现自己购买了许多不必要的物品。

双十一期间,人们需要经历长期的促销疲劳轰炸。例如双十一活动于11月1日开启,11日正式进入高峰。除了需要“熬夜”到凌晨抢购物品之外,也需要面对越来越复杂且眼花缭乱的优惠政策。这些都让人们产生疲乏感。

此外,许多不法分子都会在此期间浑水摸鱼,使得人民需要频频面对交易诈骗。以上种种原因都让消费者选择“告别双十一”。

马来西亚也似乎正在走着以往中国的旧路。近期网购平台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或是疯狂打电视广告,希望也将双十一“文化”带给马来西亚,刺激消费。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东西吗?

虽然我们没有好比中国那样疯狂的成交记录,但我们个人到底在双十一花了多少钱来购买优惠商品呢?是否超出了我们的消费能力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近期中国也在鼓励人们不要过度消费,尤其在大优惠期间,人们看见一个便宜的物品往往都会有冲动消费的欲望,而买了之后却扔在一旁;况且如今的促销时常都有,例如双十一之后有双十二,圣诞促销,新年促销,国庆促销等。这些日子都会有一定的促销力度。

此外,人们也逐渐发现双十一期间购买的促销价格实际上不会比其他日子买的低,因为商家有时候会在双十一拉高原售价再进行大促销,让人们觉得此商品非常值得入手。

反应

 

言论

电商不希望“爆单”?/何燕羚

你是否忙着“双十一”后的退货?

每到11月11日,都是网购发烧友的购物狂欢节,各大小电商都利用这年度“爆单”机会,大肆推出各种诱人的网络促销活动推高买气,消费者更是乐开怀,全天拿着手机或在电脑前,眼都不眨,拼命看、手不停刷,再付款,简直是皆大欢喜,你卖我买购物乐。

这也许是往年的情景了。

今年的“双十一”,不少商家反而希望别爆单,这样能少亏点。为什么呢?

随着网购竞争越演越烈,内卷文化也趋向严重,各大平台为争取更大的市场蛋糕,不断推出“霸王条款”,最让电商吃不消是15天无理由退货和包裹寄出后,买家仍可以因为改变主意取消订单,这把买家推向尴尬局面,既想爆单又怕受伤害。

身边很多电商朋友最近不禁感叹,双十一“赚了个寂寞,到最后空空如也”。

产品报销亏钱收场

这波双十一真的累坏卖家。

平台为了让消费者多买,所提供的优惠券都属于高额消费,例如满1000减200、500减50、满100减30等。很多消费者为了筹够金额享受折扣,逐选购一些“不必要”商品来凑单,之后再以15天无理由退款的方式退货!

卖家从包装打包到发货,过程其实不容易,耗时费力。如今还要担心,即使包裹发货了,也不能“肯定”商品成功卖出,随时被买家退货,吃个闷亏。

一些电商朋友抱怨,这段时间的退货率非常高,很多都是双十一期间售出的订单,很多退回来后,商品都变质了根本不能再卖,需要报销亏钱收场。

需要优化销售规则

疯狂筹单再退货,不仅发生在国内,连美国著名高级时装品牌Ralph Lauren也遭殃。该品牌于双十一在中国创下超过16亿元人民币(约9亿8646万令吉)的销量,退货率却高达95%,即须退还15亿2000万元人民币(约9亿3713万令吉),震惊市场,被网民取笑为是凑单神器。

双十一原本只是一个以购物安抚“光棍”的人造节日,后来却俨然成了电商与消费者的“全民狂欢日”,再来到今年,则演变成“累坏买家(忙退货),玩惨卖家(收拾残局)”。

网购平台也许需要考虑优化销售规则,以塑造更健康的交易环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