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甲州选 国阵巫统强势回归/南洋社论

马六甲州选举尘埃落定,国阵重夺古城政权。看守首长拿督斯里苏莱曼漏夜赶赴州元首府宣誓就任第13任首席部长,显示甲州政治大荧幕背后,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吊诡情节。

不管怎样,国阵不光重返甲州政坛的权力中心,且是以21席次,即超过三分二议席的绝对优势掌控州立法议会;换言之,国阵如今已拥有可以修改州宪法的绝对权力。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使人绝对腐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国阵此番重夺甲州政权,应当倍加珍惜,事事以民为本,时时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警惕。

国阵在不“疫”样的选举下赢得州选,折射出甲州的民心思变,可这会不会就是来届大选的风向标,此刻或许尚言之过早。

蓝眼惨败敲响警钟

希盟人民公正党和国盟伊斯兰党这两个大党全军覆没,凸显国阵巫统的强势回归。不过,甲州原本就不是伊党的政治地盘,故此州选并不能反映该党的真正实力;反倒是公正党输得灰头土脸,对希盟未来的操作,无疑是一个大警钟。

随着甲州大胜,一般相信第15届全国大选很快就会降临,而不少评论皆认为,巫伊两党的“全民共识”(Muafakat Nasional)极可能“起死回生”。

政治本来就是“可能的艺术”,况且巫伊两党的大领袖都没在这方面把话说绝,也就是说,全民共识的大门依然敞开。

巫裔选票回流巫统

只不过,巫统基层能否容许伊党对全民共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眼下还未可知;而对目前身为国盟一员的伊党来说,若决定离开国盟跟巫统重修旧好,则无论如何自圆其说,都难免加深国人对其朝三暮四的不良观感。

其实,整个甲州选,唯一能够确定的,只是民心,特别是巫裔选民开始回流国阵巫统,5·09大选的许多不利因素,包括一个大马发展有限公司(1MDB)事件的冲击力,已大大减弱。

可以预见,只要希盟不因甲州选举闹分裂,这个最有条件跟国阵分庭抗礼的反对党,必须在选战攻略上改弦易辙,否则重夺布城之梦,只能是水月镜花。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提高最低薪料影响通胀率/南洋社论

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宣布,最低薪金将从现行的每月1500令吉提高至1700令吉。

这一决定将在2025年2月1日起实施,且政府特别为雇用少于5名员工的中小企业提供6个月的宽限期,让他们在2025年8月1日才正式实行新规定。这一政策无疑会影响到数以百万计的劳动者,也将对全国的中小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指出,此次提高最低薪金将让400多万本地员工受惠,其中包括许多目前收入接近或低于这一新标准的工人。

通过提高员工的收入,政府期望能缩小收入不平等,使更多人能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同时增强他们的购买力,从而推动内需市场的增长。

成中小企业双刃剑

但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这一政策带来的则是双刃剑。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企业经营压力势必加大。

近年来,随着去年最低薪金从1200令吉提高至1500令吉,许多中小企业已经在挣扎应对。此次的进一步提高,可能会导致更多企业无法负担额外的成本。

对于那些依赖大量低薪劳动力的行业,如制造业、服务业、零售业等,中小企业的利润率通常较低,任何增加的营运成本都会对企业的生存能力造成严重挑战。

根据业界人士的观点,政府在提高最低薪金时并未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率和实际的经营成本压力。虽然提高员工工资能够带来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成本的增加可能最终会让企业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导致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进而加剧通货膨胀。

如果通胀率持续走高,虽然员工的工资上涨,但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抵消掉这一涨幅带来的实质性效益。

收入生活成本同涨

换句话说,虽然员工每月的收入看似增加了200令吉,但如果生活成本同步上涨,实际生活质量并不会因此显著提高。

此外,雇主们或许还可以通过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例如采用灵活用工模式或兼职工种,来降低人力成本的增加。某些企业可能还会考虑减少员工福利或调整奖金结构,但这又可能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更糟的是,一些中小企业可能无法负担人力成本,导致裁员。

尽管提高最低薪金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挑战,但这一政策的初衷仍值得肯定。提高最低薪金不仅有助于增加员工的可支配收入,还可以通过提高整体工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低收入群体在增加收入后,往往会将更多的钱花在生活必需品上,进而推动消费市场的。

我们认为,总体而言,最低薪金制的提高是政府为改善国民经济状况和促进社会公平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但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企业生存之间的关系。

对企业而言,特别是中小企业,政府除了提供宽限期之外,还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如税收减免、员工培训补贴等,以帮助企业顺利过渡至新薪金标准。

有鉴于此,政府与企业、劳工三方的通力合作,正是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