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德国公司客服却在大马 香港foodpanda闹罢工潮

报道:梁艳明

香港foodpanda罢工潮未止,风波更延至台湾。疫情放缓,堂食逐步恢复,外卖员出现供过于求。这家全港最大的外卖平台总部在德国,客服在大马,这一波劳资纠纷如何拆解?

国际外卖平台foodpanda送递员于13日起在香港爆发一连两日罢工,要求资方回应削减服务费等问题,惟上周二劳资会面逾8个小时仍无结果。事实上,这并非foodpanda送递员第一次罢工,在去年9月同样发生过,抗议公司一再无理减薪及平台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foodpanda于2011年在德国柏林成立、2014年进驻香港,冠病疫情后凭借猛烈的广告攻势及折扣优惠吸引新客户,一跃成为现时香港最大的外卖平台(市占率约57%),力压同样在香港营运的外卖平台巨头英国Deliveroo、美国Uber Eats。

正在燃烧的foodpanda工潮有别于传统的劳资纠纷,除了外卖员与平台不存在僱佣关系,更涉及平台企业对工人及就业市场带来的新挑战。事实上,不论是外卖平台或是叫车服务,近年类似的冲突在其他国家及地区屡见不鲜,例如近年来中国外卖App巨头“美团”疑因剥削员工深受诟病。

据悉,现时foodpanda平台有超过一万名外卖配送员,全属自僱人士,多为在港工作的南亚裔。参与本次罢工行动的外卖员约300人,主要来自香港及南亚籍的步兵(步行送餐)、脚车手及摩托车手。他们不满公司今年1月起不断调低每张单的送餐服务费,平均减幅达10港元(约1.28美元),不同地区减幅不同。

以港岛的鲗鱼涌为例,步兵和摩托车手年初完成每张单,分别可获得29元和50元的服务费;6、7月减至27元及47元,本月更进一步削至24元和40元,累计跌幅分别达17.2%和20%。因此,公司改制后的薪酬架构让外卖员的收入大减,成为本次罢工运动的导火线。

除了无理减薪,罢工员工也剑指外卖平台的“拉直线距离”计薪方式。即是按每张订单的总距离计算,即接单地点到餐厅的距离,加上餐厅到顾客的距离。惟多名受访外卖员直斥这种计薪方式“不切实际”及不合理。

新算法系统被批不合理

在foodpanda任职步兵(步行送餐)的Kerry表示,在该计薪方式下,外卖员有超过一半的实际送餐距离都没有计算薪资,运送订单所花费的时间与收入不成比例。“有障碍物需兜大圈、山脚送至山顶等因素都没纳入考虑,我试过6小时内走了4万多步!”她反问,为何公司在疫情之下赚到盆满钵满,却又减人工、加上多种行政措施,令外卖员的劳力得不到合理回报?

在上周二谈判会上,foodpanda承诺会跟进地图问题,但因技术问题,香港分部需要向德国总部谘询,因此要到周四才可给予员工完整回应。

对于外卖平台派送系统的混乱,同在foodpanda任职步兵的Wilson也深有同感。他以前是一位文员,因疫情期间失业而转战foodpanda。他在中环步行送外卖,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单能赚32元,月收入约为1万5000港元。但在公司颁布新政后,他的收入已减至1万2000港元。

据他透露,foodpanda会依照距离外卖员与餐厅的远近派发订单,工资按每张订单计价,但公司新机制之下,若出现同一栋大厦派送多张订单,工资会相应减少,约每单减少5元左右。他认为此举非常不合理。

外卖员除了深陷平台算法囹圄,还需跟顾客“斗智斗勇”。据了解,由于外卖运费是依据距离而定,部分精明的香港消费者会把点餐住址填写为餐厅附近,经过平台推算后能获得更低的外卖运费,而选择在备注一栏再附上自己真实的送餐地址。

客服在大马积怨难申

因疫情失业而转战foodpanda的Wilson对此感到无奈,他表示:“Deliveroo的送餐地址超过原定的500米以外可以申请赔偿,但是foodpanda不但不会补钱,如果拒绝派送还会被停机30分钟,期间不允许接单。”

但他也承认,比起其他外卖平台,foodpanda的设计也有可取之处。例如,在Deliveroo平台上没有明确的分级制度,只要上一级(摩托车/脚车)没人接单,步兵只能别无选择“硬食”超远单,例如,从位于山下的中环送至山顶道,拒单就会扣接单率。而外卖员的接单率不足八成就没有额外的三成金额奖励。

罢工发言人郑先生表示,不少外卖员曾就以上种种平台衍生的技术问题向公司的客服人员投诉,惟foodpanda的客服设在马来西亚,大家“积怨已久”:“这次终于减人工减到我们的底线所不能接受,我们终于爆发了!”

一家德国公司,为何把客服中心设立在马来西亚?说起大马华人,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对他们多元化语言力印象深刻,似乎随便一个人都能说3种以上的语言。除了华语、英语、马来语之外,他们还能用广东话、闽南话、潮州话,甚至是海南话等方言与人交流。

原因在于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华族大多是下南洋时期因生活所迫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的中国人。据马来西亚2018年人口资料显示,大马华人共668万,佔全国人口20.64%。

许多出生在华人家庭的马来西亚华人从小就处于讲中文的环境之中,因此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的母语不是马来语及英语,而是华语。据悉,foodpanda客服在马来西亚,中文客服都是僱用当地懂中文的人,忙碌时段同时要服务几十个外送员,所以派单都有一套标准作业流程(SOP)。

台湾短暂罢工支援

这次的工运风波更是蔓延至台湾。当香港foodpanda自13日发起连续两天罢工行动,台湾也有外卖速递员发起响应活动,号召所有伙伴于15日集体罢工十分钟,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在面簿社团“外送员的奇闻怪事”发文写道,“有了香港熊猫伙伴的抛砖引玉,我们台湾熊猫司机也不是吃素的”,呼吁所有外送响应罢工行动。

在台湾foodpanda任职外卖员的蔡先生表示,他听说香港熊猫在罢工,他特意加入社交群组表达支持:“我们也罢工过,没成功,反而还少钱了!”他指的是今年1月foodpanda在台湾推出薪资新制,等于变相减薪两成,引起员工不满。

恢复堂食外卖面临考验

事实上,香港的外卖App战场硝烟弥漫,除了熊猫(foodpanda)、袋鼠(De-liveroo)和U记(Uber Eats)三巨头之外,还有HKTV、Eatigo、E肚仔等新资本不断涌入。惟此类新经济电子平台打开市场的策略大都一致:前期烧钱卖广告,给予用户大力度优惠,高薪招兵买马。

随着香港疫情放缓,餐厅堂食逐步恢复,外卖兵团供过于求,各大外卖平台都有减薪压力,只不过foodpanda力度最大。作为平台型经济公司,公司难向用户及商户加价,唯有削减成本,凸显平台企业如何平衡三者利益的问题。

中国外卖App龙头“美团”亦面临严峻挑战,先是被批评剥削旗下数百万骑手的待遇,再遭用户质疑提高运费起步价后服务效率退步。平台型企业为用户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人质疑其“烧钱”发展模式是否长远可行。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孙中山逝世百周年座谈会 中华王道对抗特朗普霸道

报道:平浩东

《亚洲周刊》携手恒生大学举办座谈会,纪念孙中山逝世百周年,探寻其王道理念对今天全球发展的启示,剖析两岸关系及反霸权之深远影响,期冀“天下为公”精神重光。

3月12日,《亚洲周刊》与香港恒生大学联合举办《孙中山对全球发展的启示——纪念孙中山逝世100周年座谈会》,探讨孙中山思想如何启发全球华人应对“现代化”与“全球化”风潮,并通过回顾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思想足迹,反思面对全球化现象的危机与转机。

香港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以馆藏孙中山真迹,追溯其“天下为公”思想的当代价值。

香港恒生大学大中华研究中心主任高朗阐释“反霸道、行王道”与“21世纪亚洲”的现代化实践。《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剖析了孙中山“大亚洲主义”对反霸权和两岸关系的启示,直指“使美国再伟大”是历史倒错,强调两岸文化不可割裂。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李金强强调,中国世界工厂现代化成就印证孙中山的经济远见。

延续孙中山革命精神

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呼吁企业家和年轻人接续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和中流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周阳山,则从民族复兴与中庸治国角度,从两岸和平与全球治理观点分析孙中山的治国智慧。

何顺文校长发表开幕致辞,表示孙中山是一位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伟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实践家,“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以民为主、以和为贵”的思想,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瑰宝。

心系和平奋斗救中国

何顺文随后以校内图书馆珍藏的孙中山亲笔签名书籍为引,强调这些宝贵藏品,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他的思想魅力,更为今天的座谈会增添了特殊的意义。

高朗教授表示,孙中山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了推翻满清,更提出了完整的建国思想论述,批判性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点出民族、民权、民生3大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在全球范围内有论述的空间。这套思想的目标就是中国不要再被列强欺负,并且成为一个一等一的独立自主国家。直到去世的时候,孙中山依然心系“和平、奋斗、救中国”,而他当年宏伟的实业计划愿景,很多都已经在今日实现。今天,大家相聚在这里追忆孙中山留下的思想遗产,不只是怀念,更是希望从他的思想脉络得到反省,启示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高朗提到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孙中山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刻体悟,看透了“霸道”和“王道”的本质,当西方武力强大时就会压迫、殖民和控制亚洲民族,他希望亚洲国家联合起来,真正复兴,打倒霸道国家。与美国的霸权主义不同的是,当今中国搞“一带一路”的实践建设,帮助弱小国家,正是对“王道文化”的当代诠释。亚洲东盟十几个国家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也是做得非常好,可以得出结论,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亚洲可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天下为公”成两岸黏合剂

《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表示,应以孙中山的思想精髓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其对两岸关系和反霸权反殖民的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尤其是“天下为公”的理念,可以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黏合剂,成为全球华人思想的最大公约数。孙中山曾提出“大亚洲主义”,呼吁日本勿当“西方霸道的鹰犬”,要做“东方王道的干城”,这一诘问今日仍振聋发聩。

邱立本表示,“使美国再伟大”口号是“历史倒错”,是丛林思维的霸权主义复辟。反观孙中山主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世界大同”的思想,中国当前推动的“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这一精神的延续。

谈及两岸关系,邱立本强调两岸文化纽带:“绿营搞‘去中国化’,但台湾宫庙香火鼎盛的哪咤三太子、妈祖信仰等各种文化背后,哪一项不是中华文化血脉?”中国大陆的“全过程民主”强调实质民生改善,强调贤能政治,恰是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践行。而西式民主则流于程序正义导致民粹泛滥,思想和意识形态撕裂。

他警告台湾产业的风险,台积电若沦为美国的地缘政治弃子,恐成下一个乌克兰——技术命脉被掏空,繁荣基业毁于美国的背叛。

李金强以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和相关的英文版手稿整理过程为切入点,强调该计划凝聚了宋庆龄、蒋梦麟等当时知识分子的远见卓识,深入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远见。

他指出,孙中山在百年前提出的“实业计划”,与当今中国在发展高科技、利用外资建设世界工厂等方面取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成就,反哺世界,促进博爱之心的养成有着高度契合。他强调,孙中山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香港“民生为本”的实践(如公屋政策),正是孙中山“住者有其屋”思想的微观落地。

“实用主义者”自居

李大壮则以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后人的身分,讲述孙中山与家族的历史渊源,并以“实用主义者”自居,从实践角度强调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思想对当代企业家的启发。他认为目前仍是革命时代,因为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事情,比如台湾问题,伟大的思想家必须要认清产生思想的原因和时代背景,革命不应该只成事在我,需要后代不断努力,在处理两岸关系时,也应借鉴灵活应变的方式方法,但是原则不可以变。李大壮希望看到年轻一代生活得更好,但是不可以自我感觉良好,面对经济上的起起伏伏也不要气馁,要目光长远。

民族复兴对华社影响

罗祥喜则从孙中山的民族复兴思想谈起,分析其对中国思想、台海问题和全球华人社会的影响。

他指出“中华民族”和“振兴中华”口号是孙中山首先提出的,必须要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也从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学说中汲取营养。

罗祥喜认为,孙中山的思想为人们把握台海形势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同时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可以从孙中山的治国理念中得到启示,避免战争,这是两岸人民之福,也可以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他还强调,孙中山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情怀,对当代中国和全球华人都具有重要的鼓舞作用。

提出渐进式民主转型

周阳山教授通过视频连线阐释他的见解,表示孙中山的治国理念不是折中,而是秉持中道而行,以中庸思想为核心,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罕见,并且针对西式民主的弊病腐化,补充提出五权宪法,完善考试和监察制度,有持之以恒的历史和现代价值。孙中山提出通过渐进式的军政、训政和宪政制度设计,提升公民的政治素养,转型为一个新兴民主国家,也对现代地缘政治纷争有指导意义。尤其是乌克兰战争的和谈进程,应该先用联合国军维和,下一步修正党派之争和议会民主,最后走入宪政民主,各国可以和谐维持战后重建。

在互动提问环节时,台湾作家廖书兰阐述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如何在不同的地区留下痕迹,并成为华人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香港作家谢悦汉询问,孙中山的思想在当代落实和执行上是否存在困难,李大壮回应东西方的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之差异,导致相当不同的思维方式,中美关系的缓和需要时间和努力。

李慧仪博士以长期在美国居住和生活的经验回应,美国没有一个像“中华民族”一样统一的民族概念,美国对中国不能流于意识形态的反覆攻击,而要深入沟通彼此的文化。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