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拜年何必柑你拿?/方城

本地某知名出版社和某团体联名出版了一款环保布袋供消费者购买。这是一种商业模式,并无不可,然而,这款环保袋刚推出,就迎来轩然大波,有识之士大部分都在讨伐出版社此举拉低了自己在业内的形象。

这款环保袋最大的问题除了是显眼的“柑你拿”一词粗俗以外,最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就是它发布在各社交媒体的广告文案,说这款环保袋装了柑后,可以用来应对那些姨妈姑姐的提问。意思就是说:新年大家互相拜访时,如果这些亲戚问了一些你不想回答的问题,就可以把这袋子递上,胜过千言万语。

首先,对于晚辈在向长辈拜年时,尤其经历两年一家不能团圆的“痛苦”后,可以平安再次相聚,就已经是福气了。就算遇上爱多问两句的长辈,大可一笑置之、顾左右而言他,完全不需对长辈如此不敬,这也绝不是华人农历新年内该做的。

尤其是今年经历了漫长的疫情战斗及年末的大水灾后,大家对今年可以再团聚应该满怀感恩,让喜气洋溢,何必用“柑你拿”如此低级的趣味的话语,让喜气的新年蒙上晦气呢?

第一次听到“柑你拿”这个词,就是在看新加坡某影片的一句对白。当时我已经觉得低级粗俗了,过了就没有什么人再刻意提起了。这一次,这个词通过环保袋的概念(会重复使用,就会被提醒无数次)难免让人觉得不当。

时下年轻人大多已不懂中华文化精髓了,再让他们接触这类词语,我真的不敢想象,新生代的素养会在哪里?

收获广告效应

总的来说,作为文化界的佼佼者,出版社的粉丝大多书都是知书识礼者,此次以如此另类的方式来哗众取宠,实在是有损专业形象。虽然一天后这款环保袋已经下架了,出版社还是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广告效应。

据说有兴趣购买这一款环保袋的消费者还是可以私讯购买。因此,作为长辈的你,如果在即将来临的新年收到这类装柑的环保袋,你就明白个中原因了!

然而,我还是认为:既是难得可以齐聚的新年,相互拜年就不要弄得那么晦气就好了 。

反应

 

登彼岸

柑你拿回去/洪祖丰

丰子饶舌:洪祖丰

华人新年,喜气洋洋,假如你拎两个柑到来给令伯拜年, 边塞柑边跟令伯说:“柑你拿,柑你拿。”那令伯肯定会豪不客气地“柑你拿柑你拿”塞回去。

别说令伯也讲粗话骂脏话,谁说是粗话脏话?是你多心,是你心中有鬼。始作俑者是这么辩说的,令伯只是随俗附和。

柑你拿,据说这叫创意,太可笑了!肉麻当有趣还洋洋得意。两个柑搞点谐音算什么创意?太没水准了!

假如你带两粒椰子来贺年,恭恭敬敬说:“老椰好。”令伯会大赞你有创意,会回敬你:“椰子好,椰子好。”

不过令伯有自知之明,始作俑者键盘斗士各个笔锋锐利,能言善辩,令伯若像小兵那样冲进战场厮杀肯定会壮烈牺牲,故,与其口沫横飞千言万语交锋,不如来个大将之风,摆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阵式,柑你拿柑你拿回去,直截了当!

骂佛

佛陀时代,一位名叫巴拉德瓦杰(Akkosa Bharadvaj)的婆罗门,因不满不少婆罗门跟随佛陀出家,就来到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对佛陀破口大骂。佛陀默不出声,静静给他骂了一顿。

当巴拉德瓦杰骂到精疲力倦无法再骂下去后,佛陀才开口问他:“当你煮了菜肴招待到访的朋友,而到访的朋友没有品尝你的菜肴,那你怎样处置这些菜肴?”

“我自己吃。”巴拉德瓦杰说。

“同样的,刚才你的恶言粗语,我不接受,你自己受用吧。”佛陀说。

结局是,巴拉德瓦杰皈依了三宝,成为佛门子弟。

所以,与其唇枪舌战,不如礼尚往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讲好活

佛教教人修口。修口,主要是要懂得有些话不可讲,有些话应该讲,应该讲的话要怎样讲。

华人俗语“要说好话”,不是教我们讲奉承讨好的话,是教我们如何把话清楚有效、好好的讲出来。

要怎样好好的讲出来呢?基本上,要诚恳慎重,要措辞妥当,要看对象,要看目的,要前后有序。

常见一些妈妈,一边煮菜烧饭,一边歇斯底里对着饭菜嘶喊:“阿Boy, 不要玩手机了,快点去做功课!再看,我就没收你的手机!”饭菜当然不会有反应,全神贯注玩着手机的孩子更是当耳边风,当然也不会相信妈妈的恐吓,因为这招已玩滥无效了。这就是讲话不慎重,时机不对,讲了也无效。

慎重

若改个方式,在孩子吃早餐时告诉孩子:“今晚9点到妈妈房间,妈妈有话要跟你说。”让孩子心里有些紧张,会猜想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即将发生。这是心理战术。到晚上9点,让孩子进来,把孩子搂抱在怀里,凝视孩子双眼,以1分钟肯定孩子的长处及表达对孩子的爱,再来1分钟讨论如何解决沉迷手机的问题,最后一分钟达致协定解决问题。这一分钟的诚恳慎重沟通肯定比整半天的单方嘶喊来得有效。

佛教经典里,常见同样的情节被重复3次。这是古代人言传的方式,方便发言者建构他的谈话,也方便听者记忆。这是一种慎重的谈话方式。

措辞

除了慎重,措辞也要精准妥当。1955年东姑和陈平和谈时,东故要马共投降,马共坚决拒绝“投降”这字眼,双方不欢而散。到了1989年合艾和谈时,双方最终同意用“放下武器”, 达致和解。

政治上,以前常提到的固打制,后来美名为 “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最近再美化为 “包容”(Inclusiveness)。这些都是在字眼上减少人们概念上对立的例子。

懂得应用精准妥当的措辞,总好过只会玩谐音这种小儿科。

对象

讲话还要看对象,看目的,要前后有序。有个老教授,从来不参与社交活动。有一回大学硬要他参与一项社交活动,他忙向朋友请教社交场合要如何聊天。朋友告诉他,那很容易,就问问对方结婚了没有,有几个孩子……当晚他坐在一位女士旁边,就开口问:“小姐,你结婚了没有?” “还没有。”女士回答。“那你有几个孩子?”女士赏了他一个耳光!

教授回去后把经过告诉朋友,投诉朋友的忠告无用。朋友说:“不是无用,是你搞错次序了。”过不久,这教授又参加一个聚会,又坐在一位女士旁边,教授开口:“小姐,你有几个孩子?” “3个。”女士回答。“那你结婚了没有?”教授再问。他又得了一个耳光。

好了,你若塞两个柑给令伯,边塞边“柑你拿,柑你拿”,令伯一定“柑你拿”回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