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全球防疫分歧续扩大/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自1月27日起,英国的防疫政策将出现多个变化:在人群密集区域,英国政府“将相信民众的判断”,不强制但建议民众建议使用口罩。

英政府也不再要求人们居家办公,具体工作形式由雇主决定;进入公共场所,不再强制要求出示显示疫苗接种情况的“通行证”。

此外,英政府还决定,从1月20日起,英格兰学校将不再强制要求学生戴口罩;关于“自我隔离”的法律将于3月24日到期后失效。

英国宣布放弃冠病防控措施,一个原因是目前英国式的防控,对于疫情实际上已防不胜防,尤其是对传播更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缺乏有效办法。

另一个原因,则是英国的新增感染病例持续下滑,更重要的是,英国的住院和死亡人数并没有以确诊病例同样的程度上升。

1月19日,英国新增确诊病例10.75万人,死亡359人。过去一周,英国新增确诊病例下降38.9%。但死亡病例并不乐观,过去一周内新增病死数激增14.7%。

经济压力增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压力,持续防控已使得英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

相比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具有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在前期的病毒载量很低,不容易被检测出来,甚至根本检测不出来;在病毒潜伏期过后则很容易体现,不过主要为轻症或无症状感染。

这种特点可以解释,为什么有国外旅客在登机赴中国之前的检测报告一切正常,但飞到中国落地隔离几天后被陆续被发现感染,而且类似的输入病例越来越多。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表示,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比较高,但其显著特点就是病毒量很低,来得快去得也快,容易导致漏检。由于病毒载量低,奥密克戎病例以轻症或无症状居多,容易造成隐匿性传播,不过病死率较低。

为何不与病毒共存?

奥密克戎的新特点,对于部分国家的防疫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如果感染病例度过了最高峰,病情多以轻症为主甚至无症状,再加上住院率低和病死率都在降低,为什么不选择与病毒共存呢?

实际上,英国教育大臣扎哈维在1月9日曾公开呼吁放松防疫,提出要让“大流行疾病”对社会的影响向类似“地方流行病”的方向过渡,促使英国成为世界首个与病毒共存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现在,英国终于走出了这一步,玩起了“勇敢者游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场政策赌博。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要指出的是,英国政府宣布放松防控是一个重要标志,全球防疫政策和措施将会出现重大分歧,本来就有差异的各国疫情防控,今后将会继续扩大差异。

我们认为,今后全球主要有两种防疫策略:一种策略是“与病毒共存”,这种策略会在美欧国家被接受和采用,有可能成为大部分国家的防疫策略。另一种是“动态清零”、严防死守的策略,主要是中国采用。

如果奥密克戎不断替代德尔塔病毒成为主流,再加上病毒的病死率显著降低,冠病对生命健康的影响将降低到流感水平。若形势发展到这一步,世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与病毒共存”的策略。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

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国际

剑桥字典2024年代表字出炉 名人超爱用manifest

(伦敦22日讯)英国剑桥词典宣布“manifest”(显化)成为2024年度字汇,并将新增该词的新定义。虽然这个字词还满老的,但它的用法却因名人和网红影响而产生变化,仿佛“manifest”的新意义被“显化”了出来,中文意境上近乎于:心之所向进而心想事成,或者相信自己有能力实践将某事成真,剑桥字典搜寻中获13万次的搜寻,同时也符合时代精神(Zeitgesit)所以获选。而中文的“显化”一词近日以来则常见于财经理财、身心灵以及占卜算命之中。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0日报道,传统上manifest可作名词或动词使用,当名词时是指船隻或飞机上的货物清单;动词则意为:“透过迹象或行为清楚表达”。但如今,“manifest”新增了一层含义:心之所向、心想事成。剑桥大学出版社将其定义为:“想像实现某事,并相信这种做法能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许多名人热衷于“manifesting”(显化),例如奥运选手、职业足球员及音乐家等。20日在桃园举办演唱会、声势如日中天的全球乐坛天后杜娃黎波(Dua Lipa)先前在表演中提到,她曾将这一刻写进未来计划中,坚信“心之所向会成为现实”。

然而,心理学家提醒,目前并无科学证据证明“展现法则”能真正带来财富、爱情或成功。剑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林登(Dr Sander van der Linden)指出,正面思考确实带来某些好处,但仅凭“manifesting”无法保证目标实现。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