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日相吁东盟国家 与日美欧同调谴责俄罗斯

(东京21日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0日傍晚从印度抵达柬埔寨,与柬埔寨首相洪森会面。对于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岸田吁东盟国家与日美欧同调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作法。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岸田昨天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与洪森会谈;柬埔寨今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对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径,东盟国家的批判力道弱,岸田盼东盟各国能与日美欧同调。

报道说,针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日美欧拉起包围俄罗斯的网子,岸田这次出访目的在于减少这面网子的漏洞。日美欧各自拉拢关系较好的国家、地区一同参与,日本则是扮演拉拢印度、东盟的角色。

东盟2月26日以加盟国外相的名义发出声明仅称“对于武力斗争深感忧虑”,并未如同七国集团(G7)所使用的“强烈谴责”一词,也未言及俄罗斯。

报道指出,东盟的部分会员国向俄罗斯买武器,联合国大会做出谴责俄罗斯的决议时,越南和寮国弃权。对俄罗斯发动经济制裁的国家也只有新加坡,看在日美欧眼中,东盟国家批评俄罗斯的力道弱。

泰国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轮值主席国、印尼是二十国集团(G20)的轮值主席国,俄罗斯是APEC和G20的会员国,所以泰国、印尼想保持中立。

此外,一般认为,东盟国家未明确批评俄罗斯,应该也是受到重视中俄关系的中国影响。美国总统拜登18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视讯会议,要求中国不要支援俄罗斯,习近平并未明确表态。

同一天,习近平与洪森通电话。中国外交部表示,会谈中两人达成协议,针对乌克兰局势,将积极努力坚持平衡与公平性,促进和平解决。

《日经新闻》报道指出,在岸田造访柬埔寨前,习近平此举是刻意要柬埔寨不要向日美欧倾斜。对于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岸田多次表示,这不仅会影响欧洲,也会影响亚洲。

日本的看法是,如果在台湾等地也发生片面改变现状的情形,将严重波及东盟国家。亦即,如果对于俄罗斯发动侵略战争,国际社会未能团结行动的话,很可能助长中国“霸权主义”的行动。

反应

 

言论

亚洲北约“半天吊”/谢诗坚博士

日本10月1日选出新首相石破茂,有两个动向值得关注。其一,在没有表明其亲中或亲台的立场时,他重申建立“亚洲版北约”的必要性,若有可能可考虑引进核武以强化对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威慑力。

他的目标是将日美同盟提升至英美同盟的水平,因为“今天的乌克兰就是明天的亚洲”。

这清楚重申日本是西方的盟友,尤其对美国更是形影不离。但由于担心中国反弹,日本也就不得不提防其他西方国家的节外生枝。

原本在今年7月在东京成立“新北约”的联络处,也暂告取消。毕竟识时务的日本也及时澄清无意在现时就申请加入北约,因为北约地区离亚洲甚远,若在此时强行让北约成员国军队在亚洲出现,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二,石破茂首相在8月访问台湾倒是令人意料之外,却也是他在当选自民党总裁前的访问,也就不被中国划上“反中”的标志。但他的真正立场要在上任后才能窥见其外交动向。

不会背离美国

如果根据石破茂出版的自传《保守政治家,我的政策、我的天命》来看,他是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弟子。石破茂十分推崇田中角荣,在1972年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他也在书中不忘强调中国对日本的重要性,这重要性不但偏重在外交,也触及贸易。据悉,中日在2023年的经贸交往共计3800亿美元,而且还有2万家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设立业务,石破茂不可能为美国砸了日本的饭碗。

不过,可以推测,日本未来的外交还是不会背离美国的,因为美国已控制了日本的经济命脉,任何背离美国的政策,石破茂是不会跟随的。

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已在军事上崛起,日本不得不谨慎行事。只要日本不过于亲美和媚美,也不为台独站台,中国就会容忍日本的“中立右倾”政策。

北约是在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英国及法国为首成立的欧洲防务军事组织。

另一方面,以苏联为首的“华沙公约”则在1955年成立,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组织,与北约打对台。但到了1990年政局大变,苏联垮台变回俄罗斯,也在1991年促成东德与西德统一,共同加入北约。华沙机构也因群龙无首而解散。

所有原华沙的公约国后来皆进入北约。直到今天,北约共有32个成员国。这意味着美苏两大阵营的交锋也因苏联的瓦解而告终,只剩下北约一个组织耀武扬威,唯我独尊。

北约组织不断加强,甚至也出现四眼联盟(印度、韩国、日本和澳洲)共同监视共产国家;若再加上新北约,相等于用强势包围中苏。

打进美国后院

与此同时,自中国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最早的行动就是打进美国的后院(欧盟)。

在中国及快建立起亚洲通往欧洲的列车网络后,中国基本上已把欧亚联成一块。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最近以来处处打压中国,欲置中国于死地而后快,因为它不能忍受中国破了它的龙门阵。

但归根结底,美国及西方国家打出的压制中苏的政治牌看来威力已在退减中,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在此时不忘提醒“新北约”的重要性,但又不敢过于冒犯中国,只能暂时悬挂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