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烈火该熄啦!/刘泰安
“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凭说,海与天风独往来……”。
这段中国中央电视台1999年火红连续剧《雍正皇帝》主题曲的开场白,用来形容本邦国会反对党领袖、人民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当今的处境,似乎不为过。
这位当年风头强劲的“烈火莫熄”英雄,近年来的境遇只有“败”而没有“成”。他所创立和领导的公正党在最近一年半先后举行的4场州选举(即沙巴、马六甲、砂拉越和柔佛),不是全军覆没,就是输剩一两席,徒令他所统领的希盟大军黯然失色,迎战来届全国大选及期望收复河山的士气,伊于胡底!
希盟主席理事会在上周三(16日)针对在柔州选上阵50个议席只赢得12席的结果,发表声明承认败选的原因,包括各反对党多角竞争、竞选旗帜、投票率偏低、希盟的宣传与沟通出现问题等。
平心而论,列举的弱点有的不是希盟能控制的外在因素,例如多角战和低投票率;但也有希盟能控制的内在因素,例如竞选旗帜和宣传问题等。
没为误判道歉
安华一意孤行决定公正党在柔佛州选使用本身“蓝眼”的标志上阵,全不顾及希盟友党的感受和外界视为“志同道不合”的质疑,还辩称那是策略和战略问题,自家标志比希盟共同标志更有利于该党的选情。
如今选战失利后,只见安华通过希盟主席理事会文告承认使用标志的败笔,未见他为自己的判断失误而道歉。
回顾他之前在马六甲州选时收纳推翻原有州政权的“政治青蛙”,自以为“有情有义”,即使选后备受舆论指为希盟惨败的主因,由始至终不见他表示悔意。
其实,身为党和联盟的最高领导人,安华应对所有竞选策略包括调兵遣将等事宜负起最大的责任。失误和败选的后果,他都责无旁贷,必须概括承受,方显领导人的担当!
网媒“透视大马”上周二(15日)刊载智库巧思中心执行主任希索慕丁的评论,认为安华和希盟需要摆脱陈旧的“改革”议程,应该与时并进。年轻一代不是理解 “改革”时代的人,并非在 1998年期间安华被赶出政府时示威的人。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华喜欢使用过时的谈话方式,沟通技巧有限,使用了许多人不使用的行话。
这使我想起两位资深前新闻从业员朋友曾跟我分享的体验。她俩回忆说,安华当年官拜副首相时意气风发,有风使尽舵,让媒体备受折腾。他用尽冷门马来词汇,蓄意让媒体雨中追问新闻,没有半点同情心。很多记者提起他及身边的保镖与新闻助理,更无好感。
赋权测试人品
其中一位朋友形容,当时安华经常把记者当着老鼠来玩。有一次,他在国会走廊遇到媒体群,露出“我有新闻给你们”的眼神。一大群记者跟上去,他就悠哉闲哉的步上楼梯。众记者挤在狭小的楼梯亦步亦趋,生怕漏了新闻。结果有位穿高跟鞋的女记者就在梯级间跌倒。安华走上另一层楼后,才向记者群摇摇手说:“我今天没有新闻。”可怜那位跌倒的报界同行。
又有一次,安华选择在户外雨中对记者发言。他有助理撑伞,记者们却淋着雨把录音机凑上去听他讲话。我那位朋友当时心想:“这个人是不是变态的?”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有此名言:“如果想要测试一个人的品行,那就给他权力。”
试问,安华权力在握时对替他宣传的“无冕皇帝”都那么寡情薄义,对平民百姓又怎会真正有情有义呢?他当年骄横跋扈的品行,20多年后的今天会有所改进吗?只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或许,他至今未能当上我国首相,对人民并非坏事。
常言道,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纵观安华当下行事作风所表现出执迷不悟的态度,和刚愎自用的格局,似可预见他“到此为止”的高度,以及“永远候任首相”的结局。他的“雄心壮志”烈火,也该熄灭啦!
国旗插图失误 安华:不该施压或反应过度

(曼谷18日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指出,在封面国旗插图失误的事件上,调查必须按照正当的法律程序,但也不该施压或反应过度。
安华今天结束在曼谷为期两天的工作访问后,通过大马媒体奉劝大家不要因此而反应过度,必须遵循法律程序。
他说,国旗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发布不完整辉煌条纹图案的错误不能等闲视之,一切依法查办。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国旗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象征。这不是一件小事,交由法律程序处理。”
他是回应《星洲日报》封面刊登的辉煌条纹插图不完整事件一事,这么说。
《星洲日报》早前已就有关错误刊登道歉启事,并解释这是在制图时无心犯下的错误。该报也宣布其总编辑和副编辑主任,立即停职。
警方正援引1963年徽章及名字(防范不当使用)法令第3(1)(c)条纹和1984年印刷机与出版法令第4(1)(b)条文,调查此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