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欧洲奢侈品成抗通胀良方?/奕帆丰顺

随着消费需求在疫情趋缓后回暖,奢侈品行业将从中受益。由于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我们认为奢侈品行业的发展前景向好。

此外,奢侈品公司在商品上拥有较大的定价权,在全球高通胀的环境下,该板块将成为抗通胀的良方。

奢侈品消费重镇

随着欧洲经济从疫情中快速复苏,并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认为欧洲的增长前景良好。市场普遍认为,欧洲经济将在未来几年强劲复苏,2022年和202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分别按年增长3.9%和2.6%。

除了增长前景获看好外,政策利好和欧洲银行资本充足,也使该市场更具吸引力。在本轮危机中,欧洲政策制定者的应变能力,明显优于环球金融危机和主权危机爆发时期。

在各领域中,我们尤其看好非消费必需品,该板块在斯托克600指数(STOXX 600 index)中的比重超过11%,并有望在2022年录得90%的盈利增长。而2023年和2024年的盈利增长,预计也将高于平均值。在非消费必需品板块中,奢侈品行业的表现尤为亮眼。

对冲通胀工具

全球通胀快速走高,并持续处于高位。在此背景下,奢侈品行业的吸引力大增,这是因为奢侈品公司拥有较大的定价权,可在需求不减的情况下提高价格,且其涨幅比通胀还要猛。

瑞银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过去20年中,以平均通货膨胀率2.5倍的速度提高价格。此外,香奈儿(Chanel)经典口盖包在2021年涨价三次,每次上调1000美元(约4200令吉),涨幅高达60%(截至2021年11月)。

其他知名品牌如路易威登等的加价幅度也相仿。由此可见,奢侈品行业未来的盈利表现将更具韧性。

概括而言,大多数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对价格并不敏感,因此,奢侈品品牌可以不断提高产品售价,而且涨幅远高于通胀水平。在高通胀的环境下,奢侈品或可成为抗通胀的利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奢侈品公司不但拥有较大的定价权,而且需求前景依然强劲。过去两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蓬勃发展,许多中国消费者日益重视奢侈品的购物体验。

国际咨询公司贝恩(Bain)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奢侈品的销售额达745亿美元(约3129亿令吉),整体规模较2019年近乎翻倍。

这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旺盛,即使爆发了冠病疫情也未能影响他们购买奢侈品的热情。在疫情爆发之前,中国消费者大多是去欧洲旅游时购买奢侈品。疫情爆发后,市场担忧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将会锐减。

中国料成最大市场

但事实证明,中国消费者仍可透过不同管道购买奢侈品,其中包括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在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等。

中国也有望在2025年前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

由于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供应方也急起直追以赶上进度。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其购买行为转移至线上。贝恩的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整体线上渗透率从2019年的13%,增至2020年的23%。

另一方面,欧美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同样旺盛。例如,古驰(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Kering)在欧洲地区的收入录得双位数增长,而在美国的收入亦较2019年增长45%。

疫情趋缓释放需求

随着疫情趋缓,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奢侈品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同时,过剩储蓄的溢出将推动消费支出激增,令奢侈品市场从中受益。疫情期间,欧洲的储蓄率明显上升。许多持有现金的消费者都迫不及待想要进行购物,故对奢侈品市场持乐观态度。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及各国政府更好地防控疫情,消费需求将会回暖,带动奢侈品市场高速增长。

欧洲向来是奢侈品消费市场重镇,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非消费必需品板块将持续增长。

2021年,全球三大市场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而在后疫情时代被抑制的需求得到释放、收入上升和购买力提高等因素的带动下,奢侈品市场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总括而言,我们看好奢侈品行业的发展前景,投资者亦可将它作为对冲通胀的工具。

反应

 

国际财经

LV北京旗舰店迟迟不开 中国奢侈品困境加剧

去年6月访问中国的时候,LVMH总执行长伯纳德·阿尔诺在北京实地考察了该公司顶级品牌Louis Vuitton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开设旗舰店的地方。

一年多过去了,这栋五层楼高的建筑物仍然处于被围挡遮盖的状态。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家店最晚可能要到明年才会开业。

如此重要的项目进展缓慢,反映出了LVMH等欧洲奢侈品公司在华面临的挑战。在严格的冠病疫情封控解除后,中国市场需求不增反降。令人失望的局面,使得这些品牌的市值自3月以来缩水了约2510亿美元(约1.10兆令吉)。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滑坡还将继续。据知情人士透露,爱马仕的销售罕见地降低了对客户"配货"金额(爱马仕一包难求,只有消费金额达到了一定门槛才能获得购买资格)的要求。包括开云集团和博柏利集团在内的公司,正在诉诸至多打折50%的手段清理库存。

销售主管们过去习惯于被客户缠着要最新产品的介绍,现在则很难让VIP们回电话。为了吸引中国的豪客,LVMH掏腰包请一批中国客户飞去巴黎观看夏季奥运会。咨询公司Digital Luxury集团的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奢侈品市场今年料将至多萎缩15%。

担忧永久低迷

在中国经济难以走出全国性房地产危机泥淖的背景下,这种下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色彩。但更让欧洲奢侈品巨头发愁的是,需求发生永久性转变的迹象。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政府反腐、促进收入更平等分配的运动,让炫富成了一件不仅不合时宜、而且还可能有危险的事。

与此同时,年轻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将钱花在旅行等体验上,而不是身份象征上。

“不利因素包括政策驱动的‘奢侈品羞耻’和经济挑战,后者导致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财富效应减弱,”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加里吴(译音)称。

“对于许多人来说,在这个时候炫耀自己的财富可能并不明智。”

Louis Vuitton未来的这家旗舰店位于三里屯的太古里。旁边的两栋建筑则分别租给了LVMH旗下的Dior和Tiffany,开业时间尚不清楚。记者多次联系LVMH置评未果。

太古地产发言人表示,Louis Vuitton店的建设正在按计划开展,旗舰店在建期间,该品牌于9月在太古里另一处开了一家临时门店。

该发言人表示,太古对中国内地的奢侈品零售市场仍然“充满信心”。

爱马仕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没有设置消费门槛。

需求爆发期已逝

LVMH和开云集团等公司已向中国投入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以满足中国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增长的需求。根据咨询公司Bain&Co,2011年-2021年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了约四倍,达到4710亿人民币(约2885亿令吉)。

史蒂文·安(译音)回忆起上个十年里,他作为一家公关公司的高管在上海出席活动时,每个人都穿着奢侈品。

“那些年,你会发现你周围几乎每个人都穿着至少是‘LV级别’的服装,”身为时尚咨询公司Chi Design创始人的安氏说。“爱马仕、香奈儿和LV是最常见的品牌。”

但现在,需求正在下降,事实证明,对后疫情时代将出现支出热潮的预期落空了。

欧洲名牌几乎都中枪

开云集团警告称,其年度利润将降至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受中国放缓影响,该法国集团旗下的最大品牌古驰(Gucci)第三季度可比销售额大跌25%。

LVMH报告称,亚洲除日本的销售额同期大降16%,降幅较前一季度的14%有所扩大。

LVMH财务总监让·雅克·吉奥尼上月在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中国内地的消费者信心现在回落至冠病疫情期间创出的历史低点。

瑞士9月对华手表出口额同比重挫50%,令江诗丹顿和万国表背后的历峰集团集团、拥有欧米茄的斯沃琪集团等公司面临压力。

化妆品也未能幸免

化妆品生产商也未能幸免。欧莱雅公布,上季度北亚地区可比销售额下降6.5%,该公司表示,中国美容市场继续恶化。雅诗兰黛撤回全年业绩指引,部分原因是中国需求疲软——当地三季度销售额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其股价创纪录大跌。

销售额下滑反映了中国市场情绪的显著转变。

低调成为社会主旋律

“现在的主旋律是‘低调’,这一定程度上是出于社会原因,”Weinberg资本伙伴的创始董事长兼开云集团董事塞尔吉·温伯格9月接受法国电视网络BFM Business采访称。“大表、名包、看得见的东西都被抛弃,以保持社会团结。这是行为上的一种变化。我不知道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但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北京方面加大了反腐力度,落马的高官数量连续两年创下纪录。此前风光无限的金融和科技行业也被整顿。

然而,反腐可能只是一部分原因,因为自习近平十多年前上台以来,反腐就是他治国的一个标志。

黄金时代落幕

随着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滑,消费者越发悲观,对经济的担忧成了核心情绪。

黄金时代已落幕,社交媒体用户称现在是“历史上的垃圾时间”。

46岁的可可李(译音)过去每年都会在奢侈品上花掉大约60万港元(约33.82万令吉),约占她收入的20%。丢掉了在香港的跨国公司高管职位后,她改掉了这个习惯,并把自己的一些爱马仕手袋挂在内地网络平台上出售。

“过去,我遇到喜欢的奢侈品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李氏说。“我现在没有什么特别想买的东西,因为我不知道未来的收入在哪里。”

咨询公司Luxurynsight总执行长乔纳森·希夫尼表示,奢侈品在中国“的重要性正在减弱,尤其是对中等收入群体来说”。他还补充道,该公司的数据显示,四分之一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西方品牌的吸引力不如12个月前。

过度扩张也是原因之一。

“起得太快,塌得也会很快,”奢侈羊绒生产商Brunello Cucinelli SpA的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布鲁内罗·库奇内利称。“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度互联的国家,这种风险正变得司空见惯。”

哪些品牌逃过一劫

事实证明,有几个品牌更具韧性。爱马仕第三季度在包括中国的地区销售额增长1%,尽管增速不及预期的2.3%。

爱马仕首席财务官埃里克·杜哈尔古埃告诉记者,尽管在华增长放缓,但爱马仕的业绩还是挺住了,因为最忠实的客户仍然会大手笔地购买最昂贵的产品,如珠宝、手袋和成衣。

Prada同期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增长了12%,日本销售额因游客支出而增长了48%。该公司持续胜过竞争对手,这要归功于其姊妹品牌Miu Miu的成功,它深受Z世代消费者的欢迎。

投资者正在观望,中国的刺激措施是否有助于提振需求,不过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一点。根据百度,在10月初的国庆长假期间,中国各大商场的客流量同比下降了18%。

即使经济好转,购物者对奢侈品价值的看法也不太可能跟以前一样。

不再热衷品牌

上海零售业咨询公司BrighterBeauty的总执行长杰西卡·格里森表示,有抱负的中国人“不再需要品牌来定义他们的快乐、不再需要标签来证明他们有钱,而把钱用在了对自我、健康和娱乐体验方面的投资上,我认为这种趋势不会逆转。”

张彤(译音)过去每年至少要花上10万元人民币购买Gucci包、限量版Air Jordan运动鞋和漂亮的礼服,因为她试图模仿中国成功人士的惯常做法。

“当时我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现年24岁、居住在上海的张氏说。“我只知道有一条标准道路可以遵循,穿着或表现得像个很酷的人,所以我只是照着做。”

现在她正在攻读博物馆学博士学位,喜欢一件朴素的T恤、大学免费提供的一个帆布包和一双Crocs鞋。显酷不再意味着炫耀大牌、追求某种职业,而是在社交媒体上有个好故事可以讲。

“穿得很贵已经不够了,”BrighterBeauty的格里森说。“中国消费者发现,具有买更多东西的能力,并不能带来更多幸福感或成就感。”

来源:彭博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