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高教部应培养中文人才/南洋社论

继今年1月份中文必修科事件后,南方大学学院再起风波!南方大学学院日前发函通知所有的中文系博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必须使用国文及英文,不但引起该校的博士生议论纷纷,认为学校的政策与招生时“货不对版”,同时再度引起华团及华社关注,担忧南大此举将导致该校进一步变质。

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日前发出一篇措辞强烈的文告,就中文系博士生被迫以英语或国语进行论文答辩一事,谴责南方大学学院毫无担当、自我弃守及自我矮化。该会认为,该校不敢向当局据理力争,也完全忽视学生权益,更剥夺教授的专业意见,根本是失职无能。若不正视校方办学之沉沦,必将自绝于华社和学术界。

对于外界指责校方没有努力向高等教育部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申请使用中文书写和开题,南方大学学院董事会及理事会本月20日也发出文告,澄清校方在初期申请博士课程时,确实把中文列入教学媒介语之一。但在2018年12月获得开课准证时,高教部只允许英文为教学媒介语。

该校文告强调,在经过一再争取下,终于在2019年3月获准使用中文教学,但附带条件,考试必须以国文及英文为媒介语。申请使用中文为博士课程教学媒介语势在必行,但在过程中也必须兼顾博士课程的资格鉴定。

校方指出,目前将重心转移至博士课程的鉴定筹备上,并准备好在博士课程获得鉴定时,即刻再申请中文为无附带条件的教学媒介语。

南方大学学院作为一所民办的高等学府,在办学的过程中确实有其难处。董理事会及校方一方面要遵守高等教育部设下的条条框框,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华团及华社的意愿,稍有不慎,就会“顺得哥来失嫂意”!

我们觉得问题的症结在高教部,高教部应该顺应国际大环境的学习汉语热潮,允许包括南方大学学院在内的民办学府或私立学院的中文系,无条件使用中文作为教学、考试及论文答辩的媒介语,为我国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中文人才。

我国大专学府的中文系不同于欧美国家一些大学的汉学系,一些欧美国家的汉学系确实有使用外语来研习汉学,其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我国大专学府的中文系不同。作为培养高层次中文人才的中文系,理应使用中文作为教学及考试的媒介语,如此方能培养出真正的中文人才。

 
 

 

反应

 

要闻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高教部6措施助受灾大学生

(吉隆坡3日讯)高等教育部将通过6项援助措施,包括由学生自强基金会(YPS)发放2000令吉予每名在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泄露大爆炸事件中受影响的高等院校学生。

该部发文告指出,其余援助措施将在评估后陆续公布。

该部说,共有4名高等院校学生在该事故中受影响,惟他们的情况稳定,其中两人被安置在布特拉高原救灾中心,其余两人已返回家乡,惟仍处于受创状态。

该部已通过马来西亚政府大学志愿者理事会(MASKUM)展开救援任务,包括捐助基本生活物资、社会心理支持、医疗援助及志愿者服务。

“政府大专院校新学期预计在4月7日开课,高教部允许受灾学生延迟报到,更多详情可直接联系相关高等教育机构。”

该部也将分发食品、衣物、个人卫生用品等基本物资予所有救灾中心的灾民,并为所有灾黎,特别是出现创伤、焦虑症状者安排心理咨询服务。

该部也通过政府大学医院联盟(KHUAM)提供流动诊所服务,为灾民提供紧急治疗、健康检查及急需的医疗支援。

此外,该部已动员志愿者配合当局,确保灾后恢复工作顺利进行,并随时准备为灾黎,尤其是受灾学生提供一切必要援助与支持。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