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印度瑜伽大师对华友善 萨古鲁全球爆红

报道:曾浩年

印度瑜伽大师萨古鲁超越地缘矛盾,指出中国只是假想敌,释放对华友好讯号,对抗仇恨与民粹,更要摆脱英国殖民思想,鼓吹数百万信徒管理自我,不要对世界造成破坏。

自2020年6月中印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流血冲突,两方互有死伤,中印的新仇旧恨又再被燃点,外交关系陷入冰点,更刺激印度国内一直强烈的大印度民族主义与反中情绪。

在今年3月24日中国外长王毅出访印度,两国高级别的官员交流有助于双方和平解决边境问题,但民间非理性的仇恨却是难以根治,群情汹涌,印度国内几乎无人敢于公开就中印的合作发言,传媒炒作仇恨言论却是大有市场。但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之下,依然有人能就中印的建设性关系提出理性的声音,更令人赞佩的是他的言论未有引起公众反弹,反而赢得连连掌声,他就是全球人气急速上升的印度瑜伽大师、精神导师、Isha基金会创始人萨古鲁(Sadhguru)。

萨古鲁也以其机智的临场对答能力而闻名,经常面对各种为难甚至恶意的问题,但依然能保持风度与幽默,以清晰的文句和咬字回答观众的提问。虽然他的核心思想是超越国界与民族政治,但面对一些敏感的政治相关问题他也能得体地回答。

巧妙回答军事问题

曾经他被问到印度是否需要强大的军队,他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背后的政治意思——如何应对中国与巴基斯坦,萨古鲁指世上只有一个国家“有可能”想攻击印度(即巴基斯坦),而印度与中国的敌对关系则只是想像性的,为此而购买极贵的法国战机并无必要。

一个国家需要防卫力量,那大可以向中国购买更平价的战机,这样印度就“消灭了一个主要的敌人或者你想像中的敌人”,而资金用于投资巴基斯坦,印度就消灭了另一个敌人。

萨古鲁也多次指出英国殖民对印度的遗害,甚至认为“印度”这个国名本身就是英国殖民者的操控与奴役的技术,如此种种“政治不正确”的言论,却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在场外也没有引来媒体的抨击,证明了印度国内依然存在有力的理性力量,能对抗日益壮大的仇恨和民粹。

萨古鲁原名贾吉·瓦殊戴夫(Jaggi Vasudeva),1957年出生于印度迈索尔市(Mysore),父亲是一名眼科医生,母亲则是家庭主妇。

他从13岁开始学习瑜伽,其后入读迈索尔大学(University of Mysore)修读英国文学。

他热爱旅游,骑摩托车游遍印度各地,但一次到达印度与尼泊尔边界时,他由于没有护照而无法出境,这促使他生起努力赚钱的想法,毕业后开始从商,经营过一个家禽饲养所、一个砖厂和一个建筑公司,都能获利。

灵性启蒙热衷公益

萨古鲁在25岁时在查蒙迪山(Chamundi hills)上经历了激烈的神秘灵性体验,6个星期后他将生意交托给朋友,开始踏上灵修之路,依靠其生意的获利,他到处免费开班传授瑜伽,这些课程就是后来拥有900万志愿者的Isha基金会的前身。1992年萨古鲁成立Isha基金会,并在哥印拜陀(Coimbatore)建立了占地60公顷的静修中心。

Isha基金会热衷于公共事业,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授予它特殊谘商地位。2006年发起绿手计划(Green Hands),在25万名志愿者帮助下,在泰米尔纳德邦种下逾85万棵树苗,2017年发起了河流拯救行动(Rally for Rivers),拯救印度大河高韦里河,目标是12年内种植24亿棵树,让高韦里河恢复40%的河水。

高明演说能力

萨古鲁以其高明的演说能力、与人为善的态度、对问题的清晰分析能力以及对生命的深刻观点,一步一步地吸引了大量追随者学习瑜伽。

萨古鲁极其善于运用网路的力量,其优管频道有超过950万订阅,让其影响力如滚雪球般不断增加,结交了众多高官名人富商,美国一线主播乔·罗根(Joe Rogan)与特里弗·诺亚 (Trevor Noah)都邀请萨古鲁登上他们的节目,奥斯卡影帝韦史密夫(Will Smith)也曾邀请萨古鲁作客。

内在工程超越身分

作为一名瑜伽大师,萨古鲁的主要教导是一整套他称之为“内在工程”(Inner Engineering)的身体与精神修养方案,其中包括瑜伽与冥想训练、呼吸方法、情绪与心态的管理、日常生活比如饮食指导等等,“内在工程”并无太多神秘成分,反而是一套能在日常生活中轻易练习的实用系统,比如学习慢速深呼吸、坚持日常瑜伽运动、建立强壮的心态等。

萨古鲁认为,生命的一切在于管理好自己,此外无他。可以说“内在工程”就是一整套自我管理的“技术”。

萨古鲁强调人总是会被各种身分(Identity)限制,身分等同于限制,不论是国家、性别或名誉等等,而人一但想像出认同(Identification),就有所限,情绪与心态就会受到外物奴役,生命就会变得沉重难耐,而只有一步步解除这些后天外在而来的认同与身分,集中自己的精神于生命真实的凡性(Mortality),才能取回对自我的最高权力。

除了作为一个会死的生命,一个永远成长中的生命,人类不应该有任何既定的身分,如此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高等生命才能发展全部潜力以“活到极致”,而这也就是生命的唯一目的、说起来也其实是所有生命在世上唯一可以做的事。

劝人不要向往天堂

萨古鲁强调人不要向往天堂,因为现世就是唯一的世界,因此他经常对听众发问:“我们要如何确定,不是我们已经活在天堂之中,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管理不善,而自己把天堂搞破了?”

可以说,萨古鲁的观点非常纯粹,没有国族、也没有意识形态,纯粹只是“一个作为生命的观点”。 

萨古鲁小档案

萨古鲁(Sadhguru),原名:贾吉·瓦殊戴夫(Jaggi Vasudeva),1957年生于印度迈索尔(Mysore),父亲是眼科医生。他13岁开始初学瑜伽,毕业于迈索尔大学,主修英国文学。

26岁在迈索尔开设第一个瑜伽班,1992年成立Isha基金会,并在维灵吉瑞山下建立了占地60公顷的大型静修中心。

2017年印度政府授予他莲花赐勋章(公民第二等荣誉)以表彰他为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2024风云人物李飞飞 AI先锋开拓机器人时代

报道:宋阳标

《亚洲周刊》2024年度风云人物,选出北京出生、成都七中肄业、斯坦福大学华裔人工智能(AI)科学家李飞飞(Fei-Fei Li),她被誉为“AI教母”,赋予AI能够读懂图像的眼睛,突破了大语言模型只是搬弄语言、脱离现实的限制,让AI拥有仿如人类的“空间智能”,奠定了机器人能和三维现实互动的条件,开拓机器人时代,带领文明进入人机交流的新纪元。

她2024年创立的空间智能公司“世界实验室”(World Labs)首3个月已融资10亿美元(约44.82亿令吉),火速晋身独角兽企业之列。

让AI跳出电脑主机盒

李飞飞出身清寒,美国读高中时在中餐馆洗碗,父母不惜一切成就她的科学梦,凭强烈好奇心和不懈精神,尽得中美教育之长,既有过人毅力,亦有独特创意,成为两国桥梁,改变人类命运轨迹。

2025年是AI机器人跃飞发展的一年,中国华为将量产人形机器人,美国特斯拉的机器人Optimus亦将投入工厂工作,改变人类社会运作方式。

从ChatGPT等“会说话”的AI,到“能看见”再到“能办事”的AI机器人,背后功臣是被誉为“AI教母”的李飞飞。

她对于“空间智能”的研究教会了AI分析图像,仅从二维画面就能推论物件处于三维空间中的结构,让AI不只能够看见世界,跳出电脑主机盒的束缚限制,于三维现实中互动,正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

李飞飞将自己对于“空间智能”研究的影响比喻为生物的寒武纪大爆发,期间地球生物开始出现感光细胞的结构,开始能看见世界,随之而来就是生物多样性大爆发。

让AI具有“空间智能”

她2024年4月创立的World Labs在12月推出首款AI系统,以一张图像就能转换成可互动的三维场景,对电影、游戏制作带来革命性改变。

World Labs目标是透过开发仿如人类般的视觉数据处理方法,让AI具有推理三维世界运作方式的“空间智能”。

李飞飞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还是斯坦福大学的首位红杉讲席教授和AI实验室主任、以人为本AI研究院(HAI)的院长。

她还曾担任社媒X平台的独立董事、跨国科企谷歌的副总裁。

如果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她,那就是李飞飞是一个AI的前行者,她用AI技术和人类的理性照亮人类未来之路。

从硬核物理走向AI

李飞飞的家庭背景对她的人生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老师,这种“猫爸虎妈”的教育模式,尤其是母亲严格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从小对物理学展现强烈好奇心,连骑脚踏车都会想着背后的物理学原理。

李飞飞1976年出生于中国北京,并在四川成都成长,成都七中初中毕业。

16岁时,她随父母移居美国新泽西州,高中期间还在中餐馆打工刷碗,时薪只有2美元(当时约5.38令吉)。但她工余时还看母亲推荐的西方经典名著,让她比一般的理科生有更宽广的人文视野。

1995年,她以全班第6名的优异成绩从帕尔西帕尼高中毕业,并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1999年,她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后,前往西藏进行了一年的藏药研究。

获电子工程博士

2000年,她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在2005年获得电子工程博士。

李飞飞是一个孤独、聪明的孩子,疯狂热爱读书。

她的家庭有点不同寻常,小时候,她的父亲送给她一只小狗,那时候,中国的城市家庭中很少有这样的事情;她的母亲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鼓励她读《简爱》,她同时也爱读《呼啸山庄》,“艾米莉是我最喜欢的勃朗特”,李飞飞说。

李飞飞12岁时,她的父亲移民到新泽西州,她和母亲好几年没见过他。

当李飞飞16岁时,她和母亲也到了那个小镇。抵达美国的第2天,父亲带她去了一家加油站,让她告诉机械师修理他的车。

她几乎不会说英语,但李飞飞通过手势想出了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2年内,李飞飞已经学会了足够的英语,可以担任翻译、口译员,并为只学过最基本英语的父母担任翻译。

她说:“我必须成为父母的嘴巴和耳朵。”

她在学校也表现得很好。她的父亲喜欢在旧货市场上找东西,给她找到了一个科学计算器,她在数学课上用过这个计算器,直到一位老师发现了她的计算错误。他们发现,计算器的功能键坏了。

人类生命基本就是智能

1995年,李飞飞考入普林斯顿大学,期间发现爱因斯坦、薛定谔、玻尔等科学家都在专业生涯晚期时开始转向探讨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奥秘。这让李飞飞不自觉地追随先驱的脚步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等命题。

“对我来说,人类生命的基本问题就是智能。带着这样的探寻目光,我步入了神经科学的世界。在几次神经科学领域的实习经历中,更加确定了对智能的热爱。于是,我从硬核的原子世界、物理世界,转向了对智能的探索”,李飞飞说。

重组电脑认识世界的方式

本科毕业以后,李飞飞到加州理工学院攻读AI和计算神经科学,她选择将计算机视觉作为研究方向,这一领域当时很少有人接触并研究。

计算机能够识别的物体种类极其有限。

而业界大多观点认为算法才是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李飞飞却意识到要想让机器认知到更大的世界,或许还需要一个庞大的数据集。

ImageNet电脑视觉同行

与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李飞飞能够看到并促进看似不同的领域之间的联系,这促使她想出了ImageNet。

她的电脑视觉同行正在研究帮助电脑感知和解码图像的模型,但这些模型的范围有限,研究人员可能会编写一种识别狗的算法和另一种识别猫的算法。李开始怀疑问题不在于模型,而在于数据。

她认为,如果一个孩子通过体验视觉世界来学习看东西——通过观察她早年无数的物体和场景——也许电脑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学习,通过分析各种各样的图像及其之间的关系。

组织整个世界视觉概念

这一认识对李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一种组织整个世界视觉概念的方式”,她说。

但她很难说服同事们,在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中标记每个物体的每一张可能的图片是合理的。更重要的是,李飞飞认定,为了使这个想法奏效,标签的范围需要从一般的(“哺乳动物”)到高度特异的(“星鼻鼹鼠”)。

2007年,李飞飞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当她谈到自己对ImageNet的想法时,她很难得到同事的帮助。最后,一位专门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教授同意与她合作。

她的下一个挑战是建造这个巨大的东西。这意味着很多人将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做标记照片的繁琐工作。李飞飞试图给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每小时10美元(当时约35.13令吉)的工资,但进展缓慢。然后,在学生的建议下,她通过网商平台将这些图片标记任务分散给了全球5万人完成了这项工作,将项目完成时间从19年大幅缩短到2年半。

2009年,李飞飞的团队认为这个庞大的数据集——320万张图片,已经足够全面,可以使用。他们发表了一篇关于它的论文,以及数据库。后来数据库的图片量增长到1400万张。

遇到AI教父欣顿

起初,这个项目很少受到关注。但随后该团队有了一个想法:他们联系了次年在欧洲举行的电脑视觉比赛的组织者,要求他们允许参赛者使用ImageNet数据库来训练他们的算法。这成为了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

2012年是影响AI走向的时刻,在那年举办的第3届ImageNet比赛上,李飞飞遇到了后来被视为AI教父的杰弗里·欣顿。

ImageNet使深度学习得以壮大

欣顿来自一个传奇的家族,他的祖辈有布尔代数的创立者,还有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包括后来获得中国第一张绿卡的寒春以及寒春的哥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韩丁。

欣顿于2024年10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曾在2018年得过与AI相关的图灵奖。他还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

在第三届ImageNet比赛上,欣顿和他的2名学生克里泽夫斯基、苏茨克维设计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算法AlexNet,利用该数据库训练了一种被称为深度神经网络的AI,以高达85%的识别准确率夺得了当年ImageNet挑战赛的冠军,创下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世界纪录。AlexNet基于上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但当时这套算法被业界视为“老古董”,直到经过ImageNet数据集训练后才重获关注。

AI领域的深度学习革命也自此开启。

李飞飞本没打算去看欣顿领奖,她正在休产假,婚礼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她的新婚丈夫是机器人专家萨瓦雷斯,但她意识到历史正在被创造。

于是,李飞飞在最后一刻买了一张票,挤在中间的座位上坐了一夜的飞机。

欣顿的ImageNet神经网络改变了一切。到2017年,即比赛的最后一年,参赛冠军电脑识别图像中物体的错误率已从2012年的15%降至3%以下。

ImageNet使深度学习得以发展壮大——它是自动驾驶汽车、面部识别、可以识别物体的手机摄像头等最新进展的根源。

欣顿的学生苏茨克维与李飞飞的学生卡帕斯后来成为OpenAI的联合创始人。

■下篇预告

李飞飞引导AI发展服务人类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