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雪州苏丹“当头棒喝”/章龙炎

雪兰莪苏丹沙拉夫丁4月12日通过“雪州王室办公室”面簿专页,展示殿下购下的一幅艺术画,并悬挂在殿下的私人书房中。

这画特别之处,看似以我国的下议院殿堂为背景,除了中坐者和坐在其座位前的两名职员保持人样之外,两侧席坐满了青蛙和表情与姿势各异的各种猿猴,明显的是“影射”及讥讽那些跳槽及行为幼稚可笑(此前有议员已经被称为乌叶猴)的国会议员。

根据报道,雪苏丹收藏的画作引起大量网民的共鸣。说实在的,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很大程度放映出人民的心声,但我是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

不出声就是默认?

首先,按照某些政党领袖及其支持者的逻辑,不出声就是默认;他们到现在不出声不就是默认是猿猴了吗?

其次,国阵会在2018年全国大选倒台,主要因素据说是敦马哈迪医生“改过自新”带领马来西亚摆脱“盗贼统治”。所以,选民尤其是华人选民支持的人民代议士,都成了救国之士,而那些被敦马的土团党收入的不少“政治青蛙”,也都是救国之士。在国会上叫嚣的国会议员,也是救国之士,把他们描绘为青蛙猿猴,还会引起这些人的共鸣,让我感到困惑。

其三,其实作为一个选民,又把“一人一票”当作是神圣的使命义务,你选的议员被讥讽为猿猴青蛙,不是对你的选择的一种侮辱与讽刺吗?有此心态的人能够对此画产生共鸣,我感到费解。他们至少应该站出来为选出的代议士说几句话抗议。

不要误会我反对政治人物作为一个群体的讥讽。我向来就认为,政治人物不能作为道德模范。对雪州苏丹不但能够赏识画作,还通过社交媒体展示出来,希望对相关的政治人物可起到“当头棒喝”——尽管这只是个幻想。

再说,雪州苏丹此举,比我们华裔同胞喜爱动辄在社交媒体搬出汉奸走狗高明多了。

这些都是此画能引起共鸣之谜!

反应

 

商余

求知能力/健杰

【用画写诗】文|图:健杰

前阵子看到一个新闻,关于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54 年的一幅抽象画作《黄与蓝》,拍出了接近1亿9000多万令吉的事情。

引起我注意的是看到一个讨论,讨论内容聚焦在拍卖的价格和资本炒作的话题,许多和作品背景无关的文字,比如“这样简单的画我也可以画”、“不过两块颜色”、甚至是、逃税、洗黑钱、某国国旗等深感不屑的文字都出现了。

虽然大家对作品质疑,认为是商业和政治炒作,但有趣的是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艺术家本人或与作品背景有关的谈论。

更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群体里不乏一些在文化及艺术圈子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如果他们也参与其中,普罗大众就会更加认定这类艺术,只是被有心者炒作起来的课题而已了。

探索源头追根究底

因为普遍的教育缺乏这一块,难免大家会觉得品味艺术是些“高大上”的事情,也让艺术作品的鉴赏常有曲高和寡的情况,但我觉得,不懂不是问题,关键在面对事情的态度——对不懂的事情,我们会去探索源头追根究底?还是随着风向信口开河,人云亦云?

曾经向一位资深艺术家请教一些自己看不懂的当代艺术作品,也准备好来个烧脑的听教,以为他会说一些高深莫测难以消化的哲学理论,结果对方只是简单的回答:“很多当代艺术作品我也看不懂。”

他这一句回应让我思考良久。的确,当代艺术所牵涉的领域是很广大很复杂的,可能性和包容性都很大,很多概念都超越了我们个人的认知,即使领域中人也未必了解所有现象,对于我们不懂的可以不必装懂,但也不急着去否定,认为只是资本家的炒作。觉得无聊的、无法产生共鸣的,看过就算;觉得有趣的,可以去了解,去学习。

当代艺术的创作概念,很多已经超越了平面艺术和视界艺术的范围,这类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解析已经不是从画作或眼睛所看就能看懂艺术家的动机。

与其胡乱猜测或随着大众的风向人云亦云,何不花点时间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阅读艺术史,了解艺术家生平,他一生的经历与作品的关系、思想、创作概念,受何人何者何事影响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件作品的来龙去脉。

对一件事物不了解没关系,我们可以学习,但不要因为不懂而认为是对象有问题,那我们就永远不会去求知和学习了,艺术鉴赏如此,人生处事亦如此。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