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陈嘉庚精神穿透百年/蓝中华博士

2022年2月22日,我终于收到了来自厦门的包裹。因为疫情的原因,该包裹迟到了约半年。这是一封寄自中国厦门市陈嘉庚教育基金会的贺信。

贺信祝贺作为陈嘉庚奖学金得主的我顺利从厦门大学毕业,并冀望我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弘扬嘉庚精神等等。除了贺信之外,包裹内还附上一本《厦门简史》。信和书都不重,重在陈嘉庚精神从薄薄的信纸传递了过来。陈嘉庚,这个人物和名字,我曾从报章上看过和阅读过,知道他是一个伟人。已经离世数十载的陈嘉庚,本来与我不会有任何关系。2017年,我获得了厦门大学博士课程与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的录取,让我与这位伟人有了联系。

2017年第一届陈嘉庚奖学金的受益者多达312名,分为博士、硕士、本科和短期中文等课程奖学金。陈嘉庚奖学金涵盖了全额学费、杂费、宿舍费,以及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每个月获得的生活津贴各别为3000元、2500元和2000元人民币。

资助学子完成梦想

相比起中国政府奖学金或新汉学奖学金,陈嘉庚奖学金不是最丰厚的,惟该奖学金的设立及时地帮助许多学子完成受教育的梦想。我与一位马来西亚同胞和越南学生,共同成为了第一届陈嘉庚奖学金博士班得主,并负笈于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

也与其他奖学金不同的是,所有奖学金得主必须上一个学期的《陈嘉庚精神与华侨华人史》学分制课程,参观陈嘉庚纪念馆和陈嘉庚墓,以及出席各种缅怀陈嘉庚的戏剧和话剧表演,还有一次“西安和延安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和课程,本来对陈嘉庚伟人事迹不熟悉的学员都可以有一个较深的掌握,特别是对陈嘉庚的精神有更深的体会。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家庭,无法与其他同龄人在同一个起跑线起步,但获得比他人更好的知识,将可突破原生的限制,未来从而有无限可能。要求知识,唯有教育。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命运,都可以依靠教育而获得改变。

陈嘉庚在百年前就领悟了这个道理。从20岁第一次出资2000银元在集美创办惕斋学塾到他辞世为止,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创办和资助的学校多达118所,一生用于资助教育事业的资金超过1亿美元。

毁家兴学富豪难比

1929年全球经济衰退,陈嘉庚的企业也深受打击。当时一家英国银行愿意贷款帮助陈嘉庚渡过难关,条件是要停止资助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从而可以减轻其资金支出负担,但陈嘉庚的回答是:“企业可以收盘,学校决不能停办!”陈嘉庚变卖家产保住了厦门大学续办,成就“变卖大厦,维持厦大”的陈嘉庚精神佳话。

陈嘉庚的捐献可能无法与当代超级富豪一掷千金的捐款相比,但他的毁家兴学的捐献精神高度,是那些超级富豪无法企及的。后人可以继续受惠于陈嘉庚的遗产,证明了他坚持办教育的精神,是非常正确和独到的眼光。

受惠于陈嘉庚遗产的悻悻学子,没有数万也有数千,他们得以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全赖于获得受教育机会。

财富和家产传承不过三代,陈嘉庚精神通过兴学办教育却能穿透百年代代相传下来,这为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反应

 

文教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 与善才研究院访陈嘉庚馆

(吉隆坡9日讯)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及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一行12人于日前到访马来西亚陈嘉庚纪念馆,并与陈嘉庚基金代表进行交流。

当天中午12时,陈嘉庚基金于紫藤茶坊设素宴招待一行人,并邀请了在马来西亚一直致力于善传承使命的组织和个人一同参与。

当天宴会的出席者有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副主席陈景岗、陈松青、锺启章、秘书长庄诒晶、副秘书长吴袺濠、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文化中心财政拿督李德华;马来西亚社会企业家基金会长拿督曾华健;观音世界基金会创办人明吉法师与基金会成员性道法师及真慧法师;马来西亚创价学会出版部主任谢国平、公关事务与通信部叶原点及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林炳杰。

该基金文化中心副主席陈松青表示,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于2013年成立,以弘扬嘉庚精神为宗旨,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纪念陈嘉庚及与其同时代的伟大先贤、传承他们的精神,至今已经筹办了不少的各类大小活动。

其中,以“陈嘉庚精神奖”作为年度重点,通过将精神奖授予对马来西亚社会有巨大贡献者,匡扶社会正气,激励大众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今年适逢陈嘉庚诞辰150周年、南侨机工赴华抗战85周年、马中建交50周年,陈嘉庚基金在8月至9月刚完成“庚·续:重走南侨机工滇缅路”活动,约有200名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参与,组建车队重走滇缅公路。

逾2千学生参与常识赛

另外还有与陈嘉庚基金联谊会及其成员单位合作举办了四届的“国际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今年更有超过两千多名来自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及菲律宾等多地的中学生报名参加。

同心志业创始人广普法师在交流中表示,她自幼聆听父亲讲述陈嘉庚先生的事迹,对其倾尽家产兴办教育、支持民族抗战的无私奉献深感敬佩。她也提到,陈嘉庚不仅是海外华侨的楷模,更是民族团结和教育信念的象征。他的崇高精神不仅激励了海外华侨,更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善传承导师王超教授表示,如今在谈及公益事业时,多以洛克菲勒、卡内基、比尔·盖茨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然而陈嘉庚之公益事业及贡献丝毫不亚于他们,并且也更贴近亚洲各国。因此,他认为在未来可将陈嘉庚打造成亚洲的公益精神象征,缩短亚洲社会与公益精神的“距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