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ESG恐沦企业形象包装

【赴一场大马ESG征途·下篇】

独家报道:黎添华

本地教授连惠慧博士,最近爱上了一本厚达500多页的书 ——《善经济》。

书中倡议着真善美的经济如何构建出美好社会,而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又如何将企业利益最大化。

有趣的是,对刚被国际学术认证机构Reseacher.com评选为全球1000位顶尖金融与经济学者的连惠慧而言,这概念与佛教2500年前主张的“利他利己”不谋而合,只是来到了这个世纪,它有了新的代号“ESG”(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及Governance治理),更在冠病大流行后凸显其重要性。

有学者预测,这组字母至少将叱咤未来半个世纪,但关键问题是:我国真的准备好了吗?

成为利益交换筹码

对马中大湾区科技联盟秘书长邓炯州而言,早在2018年大马交易所(Bursa)推出自己一套ESG标准前,ESG 其实一直都存在于现有体制下的各个方面。举例,我国在保护环境环节中有一套明确的法令与条规来管制;在雇佣劳工方面,我们也有不少劳资双方的相关法令,只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碎片化地存在,并没有整合成一套更全面、精细的综合机制。

他向本报指出,一家企业的形象扮演重要角色,加上能影响股市表现,因此不少大集团都会将ESG视为企业形象工程。这样的操作并没不妥,但在我国出现的却更趋向于个人形象的粉饰,又或成为利益交换的筹码。

“一些企业会利用集团资源,又或外国企业的ESG投资来进行个人形象包装,如,慈善、环保工作等,以换取更多的磋商资源,再不就试图借此力争勋衔。”

他以企业社会责任(CSR)为例,部分本地企业看似捐钱做善事,再不就‘协助’地方政府推动某些项目,然后冠上CSR的名义。然而,这种一次性且投机性质的“贡献”,更像是一场个人形象包装秀,并不具备长期效益。

行善缺乏长期效益

一名不愿具名的“拿督级”槟城议员向本报指出,不少企业在推动“善举”时都是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出发点不仅偏离ESG 的意向,更没实际地惠及集团。

“你看CSR就知道了,有者做的十分Low(低级),以为偶尔捐钱、送物资就够了,也不在乎年度报告中如何交代,因为更看重本身与权力机构的关系。”

这名议员透露,他曾建议企业常年捐助保护濒临绝种的动物、保育古迹,或大自然修护等项目,惟企业更倾向于不需长期承诺的活动。

据了解,欧美很多企业的ESG方式相对较具长期效益性质,且具备交易意义。无论是“领养”方式保护古迹、或拨款在保育稀有动植物项目,业者都会派职员参与,而不是拨款了事。

“此外,他们也不时对外举办教育觉醒活动,唤起企业内外对该课题的认知。相对的,我国企业灾难时捐物资、佳节送礼,又或出自传卖了做教育慈善等做法,显然较不具备长期效益,更有欠透彻。”

免成官商滥用“公器”

ESG被滥用的情况,或许还有我们想像不到的一面。邓炯州表示,我国国情相对复杂,官商潜规则的一些‘黑操作’也不时带上法庭并被定罪。若机制不透明、监督不严谨,加上评级单位的独立性被vdd质疑,都很容易让ESG成为企业与权力机构交换利益条件的‘公器’。

再者,由于Bursa的标准多由上市公司所遵守,非上市公司和家庭工业可能面对门槛太高的窘境,因此不少非政府组织和各别州官联单位也先后推出自己的一套准绳,这大大加剧了往后所可能出现的矛盾。

“试想想,Bursa有了自己的标准,如果槟州政府另有一套标准,环保性质的非政府组织又有一套标准,届时中央政府出台一套准绳时,我们要跟谁的呢?”

“萝卜”利益吸引企业

邓炯州强调,其实ESG还是有值得推行的社会意义与企业价值,无奈很多时候我国的政治乱局、官联机构间的权力博弈,以及利益单位的角力,都让原本拥有良好初衷的计划,最终沦为各方的工具。

也因如此,他认为国内的现实情况需纳入在政府的落实考量内,以便减低任何被滥用的可能性。其中政府、企业、民间、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的结合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旦各方各司其职,加上政府的赋权,我国的ESG也能落实得相对妥当。

较早前,他也提醒,由西方世界主导的国际社会在倡导ESG 时多与利益挂钩,将之打造成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利益的“萝卜”,因此才吸引企业像觅食的兔子般毫无疑问地跟随。

然而,这些标准背后都是庞大的商机,如打造ESG时的机制、教育、培训、审核、评级,以及日后出现的再培训、再审核与评级等,全都是一笔开销,更蕴藏着国际间的角力。

“不是说ESG就不好,我国还是要推动的。只是必须在推行前清楚了解它背后的经济目的,解构间中可能出现的国际政治意图。”

消费群付不起代价

联合国中小企业创新协会会长方翰杰博士坦言, 本地企业要落实ESG,还得面对几种现实考量。

第一,我国的商业结构相对较多枝节,外包分包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赚幅也有限,落实ESG很可能将加重业界生产成本。

第二,我国在现有体制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保障,如医疗体系、社险、公积金等,若外国企业以更高标的ESG为由,要求我国落实额外的保障,无疑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

第三,我国消费群体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为ESG买单。尽管部分企业成功在不增加成本下落实ESG,但不少还是须承担一笔不小的开销。就此,顾客是否愿意为ESG买单成了关键。

“新加坡要落实比较容易,因为他们的消费群体相对成熟,消费能力强。但我国则不一样,我们的社会可能付不起这个代价。”

须分阶段栽培企业

方翰杰站在国际博弈的角度指出,发达国家经常将不环保的行业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之后又对发展中国家展开更高标的要求,这无疑等同将高额成本转嫁予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甚至还在各方面牵制这些国家的发展。

他举例,一位卡车司机为了方便卸货,因此让一位步入青春期的儿子留在车上,哪怕后者什么都没有做,但这在我国看似无伤大雅的举动,在美国来说是违例的。

“这显然是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着我们。他们撇得一干二净后,就展现一幅清高姿态。最后跨国企业可能越做越好,但是本地的中小企业呢?”

我国还没准备好

他强调,其实ESG不是不好,惟我国各方面还没有准备好。即使目前上市公司都已经落实了ESG, 但到位与否,及能否让其他企业相继推展都有待检视。

“如果你的公司与外国有联系的话,那必须得推展ESG, 不然以后出路就少了。家庭工业要落实自然是好的,但需要考量成本。”

他建议,若要我国全面落实ESG,政府有必要分阶段鼓励,其中相关部门有必要大量栽培企业,同时相关的教育工作也应该渗透到消费群中,以培养他们的成熟度。

此外,企业也必须得从内部做起,例如要有自省能力,并提升企业规格。也唯有提高竞争能力,才能掌握市场话语权,而不是靠外部压力来自我提升。

官联机构以身作则

在理科大学任教的连惠慧教授认为,我国若要落实ESG,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让官联公司或机构先推行。

尽管她不认为私人界有继续推搪落实ESG的借口,但最有说服力的方案,莫过于先让官联机构开跑。

“以身作则的方法可让私人界没有借口不落实,同时也能让官联机构彻底了解当中的实际运作情况,之后再调整完善整个机制。”

她也建议政府在现有政策下,对落实ESG的企业加大税务减免的奖掖鼓励,甚至颁发认证等。

她坦言,无可否认,企业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赚钱,若能赚钱之余还打造真善美世界,甚至还能为企业带来更长远的价值,各方都应该积极正面地看待ESG。

结语:去芜存菁落实ESG

打从穴居人围火群居开始,人类就该本能地意识到唯有群体合作,朝同一个目标迈进,才能让大家克服共同的生存威胁。

如今,全人类真正面对的共同危机不是利益不够,而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灾害、粮食短缺所引发的资源纠纷、一系列的传染病、一连串的掠夺剥削,以及一场场导致民不聊生的政治纠纷。明乎此,ESG无疑是缓解危机的密码,而无论社区、国家,乃至全球更需要集体面对,共同承担,才能确保我们都能在层出不穷的危机下继续生存。

或许,目前更有意义的思考是我们该如何去芜存菁,并在不对中小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压力下,将ESG落实得与理想更近一些。如果ESG注定是人类宿命里的一场长征,愿我们能决定结果。

相关报道:

【独家】ESG指南知易行难

【独家】市场投资指标·牵动国家兴衰 ESG企业发展引路灯

反应

 

财经新闻

建筑与职场健康双承诺 大华银行绿色典范

在当今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环境、社会与监管(ESG)对长期增长和竞争力的深远影响。作为马来西亚金融行业的领导者之一,马来西亚大华银行(UOB Malaysia)不仅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走在行业前沿,更通过在其总部大厦——马来西亚大华银行吉隆坡总部(UOB Plaza 1 KL)的可持续性建设中付诸实践,展现了其对环境责任和员工福祉的承诺。

这座屡获殊荣的绿色建筑不仅是马来西亚大华银行业务的运作中心,更是其在可持续发展旅程中不断探索与前进的重要象征。通过精心设计和创新的绿色解决方案,马来西亚大华银行向整个行业展示了如何在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和环境责任。

追求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最佳实践的过程中,企业常常忽视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在构建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同时,最终将为公司带来显著回报。

解决这些差距代表了迈向可持续性旅程中的“低垂果实”, 它们不仅有助于培养企业韧性,提升生产力,并且能推动业务增长,最终为那些积极转型的组织带来更强的市场表现。

马来西亚大华银行深刻理解这些价值,并通过其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承诺,走在行业前沿。该行的可持续性战略不仅体现在绿色融资解决方案的推广上,更通过推动绿色实践和关注员工福祉,打造有利于社区和公司长期发展的文化和环境。

绿色建筑脱颖而出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马来西亚大华银行的代表性成就便是其屡获殊荣的总部——大华银行吉隆坡总部。这座大厦在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盟的绿色建筑中脱颖而出,荣膺多个绿色建筑奖项。

特别是在2024年东盟能源效率与节能最佳实践奖和2024年国家能源奖中,它以卓越的能源效率表现,荣获了节能建筑类别的最高殊荣。

大华银行吉隆坡总部于2022年完工,是一座37层的现代化建筑,其设计融入了生物亲和性元素,如自然采光和绿化景观。这些设计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与自然环境紧密连接的工作空间,还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在提升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整体生产力和创新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华银行吉隆坡总部是马来西亚首座获得GreenRE铂金认证的银行总部,这一认证是马来西亚绿色建筑评级体系的最高级别。

此外,该大厦还获得新加坡BCA Green Mark认证,标志着其在可持续建筑领域的领先地位。

共建积极工作环境

马来西亚大华银行深知,员工的福祉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基石。

因此,大华银行吉隆坡总部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并通过多项设施和举措,致力于为员工创造一个健康、包容且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这座26万9000平方尺的大厦内设有多功能空间,包括每层楼的餐厅、健康诊所、健身房、托儿中心以及多个休闲区域,如顶楼和空中休息室,此外,还有配备娱乐设施的游戏室。这些设施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工作体验,还加强了团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楼内部展示了马来西亚大华银行年度绘画奖及其他马来西亚本土艺术家的作品,这不仅提升了办公环境的艺术氛围,也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与灵感。

黄慧慧是马来西亚大华银行首位女性总执行长,她说:“我们希望以‘UOB方式’培养我们的员工,我们始终认为员工的福祉是组织成功的关键,而我们正致力于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促进个人成长、发挥最佳潜力的空间。我们相信,一个健康、支持性强的工作环境不仅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也有助于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

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从绿色建筑到可持续金融,马来西亚大华银行践行环境与社会责任之道。

根据马来西亚大华银行《2024年商业前景研究报告》,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企业意识到能源转型的重要性。然而,尽管企业普遍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长远利益,但许多企业仍面临着高昂的初期投资和技术知识的不足,导致许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迈出第一步。

数据显示,超过80%的马来西亚企业承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仅有39%的企业付诸实践。究其原因,除了高昂的成本外,企业还缺乏有效的技术评估和实施解决方案的能力。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等一系列可持续措施,企业不仅能减少碳足迹,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马来西亚大华银行通过创新的可持续融资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了可行的支持。无论是能源密集型行业,还是难以减排的传统行业,马来西亚大华银行都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绿色融资服务,并辅以实用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企业克服实施障碍,顺利推动绿色转型。

例如,马来西亚仅有44座建筑获得GreenRE铂金认证,这一认证代表着最高的绿色建筑标准,其次是金级 (109 座)、银级 (89 座建筑) 和铜级 (192 座建筑)。这意味着,全国只有434座建筑成功申请了绿色认证,即使是这些已经获得认证的建筑,仍然可以在ESG采纳方面进一步提升。

可持续设计与创新实践

大华银行吉隆坡总部不仅在能源效率上表现卓越,它在健康、安全及其他先进技术方面也展现出未来-proof设计理念,为构建一个可持续且宜人的工作环境奠定了基础。

例如,大楼配备了传感器驱动的LED照明系统,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的落地窗,以及高效的空调系统,这些设计大大降低了电力消耗和碳排放。

与此同时,建筑内部还实施了水资源节约措施,如泄漏检测系统,并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其环保认证等级。

马来西亚大华银行总执行长黄慧慧表示:“我们非常荣幸在区域和国家级别上获得这些奖项,这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坚定承诺。通过设计、功能和使命的结合,我们不仅创造了一个反映我们价值观的空间,还展示了如何在推动长期增长的同时,承担起社会和环境责任。”

“大华银行吉隆坡总部是我们推进ESG最佳实践的重要里程碑,它为我们的员工、客户及更广泛的社区创造了持久的价值。”

绿色建筑与社会责任

通过提供实用的融资和技术支持,马来西亚大华银行帮助企业提升建筑的绿色认证水平,同时也推动了马来西亚在绿色建筑方面的整体进步。

大华银行吉隆坡总部不仅仅是绿色建筑的典范,它更是该行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推动社会责任的实际体现。

从节能减排到员工健康,从绿色融资到行业转型,马来西亚大华银行通过具体的行动展现了如何在实现长期经济目标的同时,保持对环境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黄慧慧强调:“我们不仅仅是在谈论可持续性,我们在通过行动走在前列。”

大华银行吉隆坡总部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展现了可持续发展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无限潜力与价值。未来,马来西亚大华银行将继续秉承这一使命,为马来西亚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推动行业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定的步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