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情此起彼伏 全球供应链再现危机
(北京26日讯)中国对疫情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可能将在亚洲、美国和欧洲之间的供应链上引发又一波混乱。
疫情在各地不断出现,中国政府则以“零容忍”予以抗击,自从两年多以前疫情在武汉最早爆发以来,这样的情况周而复始。
中国的港口船舶滞留,再加上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这种连环打击可能将扼杀本已遭受通胀压力和其他不利因素影响的经济复苏。
即使疫情得到遏制,其造成的干扰也将波及全球,并持续全年,直到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轮船再度得以扬帆远航。
“我们预计混乱程度还要超过去年,”欧洲第二大集装箱吞吐量的安特卫普港总执行长雅克·范德梅伦在接受采访时说。
“这将对整个2022年产生不利影响,且影响巨大。”

全球化或结束
中国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2%,而抗疫限制措施导致工厂和仓库停转,卡车运输速度放缓,集装箱拥堵加剧。美国和欧洲的港口已是应接不暇,再有额外的冲击将难以承受。
“产品出口活动一旦恢复,大量船只驶入美国西海岸港口,我们预计等待时间将显著增加,”供应链风险分析公司Everstream Analytics的总执行长朱莉·格德曼说。
在短期内,货物堆积意味着成本上升。从长远来看,这种混乱正在重绘与跨境商业密切相关的全球经济版图。
对一些企业高管而言,构建无远弗届的生产网络不再是一个爱国政治口号,不确定性如此之高,确保业务正常开展才是上策。
“这加速了供应链变得更加区域化的迫切需求,”墨西哥工业建筑和配送中心开发商Vesta的总执行长洛伦佐·贝霍,上周在电话会议上说道。
将供应链缩短到诸如墨西哥等地,减少对亚洲的依赖,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洛伦佐·贝霍说:“我们所知的全球化可能即将结束。”
特朗普对中国船征收港口费 中国外交部:损人不利己

林剑
(北京18日讯)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于17日通过《联邦公报》公布新规,将对中国船只及中国制造的船只征收港口费用。该措施将按每次航行收取,每艘船一年最多征收5次,预计于10月14日正式生效。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作出回应。他表示,针对美方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的问题,中方此前已多次明确立场。林剑再次强调,美方相关措施“损人不利己”,不仅会推高全球海运成本、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还将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最终损害的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无法真正带动美国造船业的发展。
林剑呼吁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立即停止错误做法,并强调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根据USTR的新规,收费标准将依据船舶净吨位或货柜卸载数量计算。若船只由中国企业持有并为中国制造,每吨将征收50美元港口费,未来三年每年递增30美元。若以货柜数量为准,则每个货柜初期收费120美元,三年后上调至250美元。
若船舶为中国制造但非中国企业拥有,每吨将征收18美元,并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增加5美元。至于非美国制造的运车船,则将按每辆车征收150美元的费用。
据了解,新版收费方案相较于今年早前提出的原始草案金额有所下调,这是由于业内普遍反对,并担忧此举将对美国自身航运业带来不利冲击。
新闻来源:今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