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甲乙丙丁养成记·3】不起眼却左右作品质量 好临演可遇不可求

【甲乙丙丁养成记】

第三篇|报道·黎添华

影视圈盛行一句话: 小孩、动物和临演,是导演最怕的3种“演员”。因为这些“演员”最难掌控,而任何一个闪失更会坏了整出戏。

不过,尽管临演重要,但由于福利待遇欠奉,加上面对许多局限与挑战,越来越少人愿意充当临演,而称职且态度好的临演更是十分稀有。当大家都把焦点放在导演、明星时,或许是时候让我们探讨剧组里最不起眼的螺丝钉了。因为就算临演从来就只是一种“无名的存在”,但却绝对能左右作品素质的关键。


 

临演锐减 符合条件的更少

马来西亚华人演艺人公会(AMCA)总会长魏汉文坦言,疫情期间,有名气的演艺人都面对糊口问题,临演自然也不能幸免。其中,因为剧集开拍得少,不少临演只好转向出任外送、电召车,或网卖等工作。

长期下来,临演不愿再重返工作岗位,就算回到片场也可能面对演技生疏的情况,因此剧组将更难找到好临演,整体制作水平也有下滑的可能。

一名不愿具名的新加坡资深监制也有同感。她接受本报越洋电访时透露,狮城业界面对临演越来越难找的窘境,而符合条件的临演也不多。

“一人多角”好尴尬

这名以制作剧集为主的监制分享,有时剧组要求医生角色的临演,但被经纪公司派来的却是气质不符的临演,完全没有说服力可言。

再来,由于多数剧组对临演要求不高,加上连续剧集数太多,副导与助导也可能超过一人,所以忽略了临演是否曾在同一部剧集中出现过,最终酿成“一人多角”的尴尬。比如,某临演今天是医生,明天是律师,后天又成了办公室白领。

“一些眼尖的观众会发现的。这反映出制作水平是否精良。”显然的,临演锐减确实会影响影视作品的质量。

待遇较好 泰国临演市场大 

马新一带的临演难找,但对同一个区域内的泰国而言却不成问题。泰国导演亚努宋索沙晋在接受本报视频访问时指出,由于泰国影视业蓬勃,机会较多,加上市场资金充足,因此临演的薪酬福利相对较好外,市场上有许多经纪公司协助提供临演。

“泰国有很多人要当临演,渠道也很多。所以不难找。”

他也说,泰国临演多数都有演出经验,而且态度也很好,对演出尺度开放,更愿意听从导演任何指示。当然,泰国对临演的待遇也相对较好,除了基本的膳食与时薪外,保险、医疗、甚至住宿与交通都会提供。更重要的是,泰国影视业对临演相对尊重,甚至愿意提拔临演出任要角。这在马新一带则少见。

社媒专页征求临演

狮城“临演天王”云昌凑在接受本报电访时就表示,一旦出任了临演,剧组多会瞧不起这些演员,认定他们一辈子就只能当个跑龙套,所以连小角色也不给,甚至还会在片场上对临演大呼小叫。

此外,本报早前访问许多临演也被告知,经纪公司抽佣太凶,部分临演更惨遭不法分子以“需要拍造型照、培训、拉关系”等为由而骗取订金,再不就面对演出机会不多的窘境。一些导演更只会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临演,再不就为了节省预算而在学院或中学戏剧团体中,以低于市价的价码招聘临演。

所幸,随着网络发达,目前许多社媒专页都会有征求临演的消息,如“大马影视幕后工作社”、“我也想当演员”、“吉隆坡剧组招聘”、“临时演员kelefe extras talents freelance jobs”等。另外,一些大学剧团或戏剧团体的专页,不时也会有临演试镜及征聘讯息。

 

出人头地 不是不可能

马来西亚影视业者协会副主席姜志昂曾执过导筒,如今更出任监制,多年经验让他发现,临演要出人头地不是不可能的,但前提是临演们是否作好准备了。

他说,目前业界不缺背景演员,其中,这类“充人数”的演员可以随时找到,但有特写、有对白、有故事性或特定角色的临演,同样也能像明星般抢手。

特色临演抢手

“我们需要有特色、有特长的临演,比如肥得可爱、特高的人、很会哭,或拥有魔性笑声的临演。这些临演会很抢手。”

他认为,只要临演在外形或特殊专长上具有特色,那么往后任何剧组在需要这些临演时,自然都会一窝蜂地找这些人。

再来,多方面掌握其他技能,如饶舌、弹琴、武术等也是关键,这会大大增加自己的工作机会。他就分享自己曾需要一名会驾摩托的临演,结果到场的临演却不会驾驶,当场被退回。

另外,心态也很重要。他曾在拍摄某鬼片时需要烧香膜拜的临演,但是到场后的演员表示自己是基督徒,所以拒绝演出。

“他们之前说没问题,但是来了后我们才知道他们‘欺骗’了我们。”

明日:业界环境不好,或水平被指不达标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ADVERTISEMENT

 
 

 

反应

 

娱乐

【阿仪手撕娱乐众生相·第3篇·完】阿仪爆红现象 带来什么启发?

【阿仪手撕娱乐众生相·第3篇·完】
报道:王康妮/黎添华

 

对关注“阿仪BB”的粉丝而言,若能掌握读心术的话,或许他们最想知道的,不是阿仪心中的想法,而是和阿仪一同到大马拍摄的三甲佳丽心中潜台词。

毕竟在与三甲佳丽接受访问之际,媒体的关注几乎都聚焦在阿仪身上,而粉丝追捧的也都是阿仪,甚至以能和她合照为荣,让靠颜值与才华出圈的三甲全被比下去,哪怕现场不是修罗场,内心也俨然成了小剧场。但,媒体与粉丝错了吗?

 

不该向流量低头

对伍伦贡伯乐大学学院媒体系主任陈利威博士来说,阿仪爆红只能称之为一种“现象”,并不应赋予正面或负面的标签。

“其实只要没过度浪费时间在这类新闻,不影响工作、也没有违法的话,我觉得没多大问题。”

一种降格表现

不过,他强调,尽管民众可以对娱乐新闻的要求相对宽容些,但资本、媒体,及民众不应放弃支持有才华、有实力等条件的艺人。更重要的是,掌握资源的一方,不能向流量妥协,甚至因为流量而在某些课题与场合上,牺牲原则与立场。

陈利威就坦言,选出地方宣传大使的选美本是严肃认真的赛事,若为了流量与噱头而破格颁奖给某些本就落选的佳丽,无疑是在向流量低头,更是降格的一种表现。

红得快,消失也快?

前资深娱乐记者黄金靓也指出,阿仪爆红其实是对准了受众群的某种缺失,也符合了业界缺乏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她为媒体带来谈资,为资本带来商机。

不过,要在新陈代谢快速的娱乐圈生存并不容易,没有团队包装,或经纪人的规划,阿仪红得多快,就可能消失得多快,尤其观众是喜新厌旧的。

泰国导演亚努宋索沙晋就提醒,“骑咧艺人”若只是一再扮演丑角,那么其存在必定很快被淘汰,因为观众很容易对这类艺人的套路产生厌倦,加上很容易被其他人取代,因此并不长久。倒是艺人本身有必要洞悉这个现实,在爆红后立即做出定位调整,如转型,或投身其他领域。

短暂的新鲜感

不过,问题来了,琢磨过的阿仪,还是当初大家喜欢的阿仪吗?若没有后天栽培,阿仪又还能走多远?这全是残忍,却也最真实的提问。

更一针见血的是,影迷究竟是真的喜欢阿仪, 还是短暂的一种新鲜感?

 

没有最红,只有当红

阿仪爆红后,颠覆了不少人对投身娱乐圈高入门门槛的观念,而陈利威更不排除未来将可能出现更多的奇葩艺人,甚至成为一种“艺人品种”。

对马来西亚中文影视业者协会主席郑雄成来说,作为娱乐,他个人可以接受这类现象,尤其现在实境节目越来越多,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层面的艺人。不过,实力始终是关键,否则空有噱头,或当下爆红也只是昙花一现。

谨记入行目的

新加坡TCP Artistes经纪人Sean Kevin也向本报指出,阿仪现象或许让想进入演艺圈的人困惑了,更可能让人以为不靠颜值、不靠才华也能成为艺人,但他希望年轻人谨记自己入行的目的,毕竟娱乐圈是现实的,若为了爆红而进入娱乐圈是肤浅的想法。

“观众对艺人是有所期待的,娱乐圈没有最红的艺人,只有当红的艺人,想要进入娱乐圈就必须有心理准备。”

显然的,阿仪能红多久大家心知肚明,爆红的背后才值得我们反思的意义,而想投身演艺圈的年轻人也得学面对现实。

 

>>>> 爆红不是没有原因的

娱乐现象是门学问,里头有着许多的商业计算外,更不乏政治操作、观众的情感依归,甚至时代呼应的需求。也因如此,一些人红得不明不白不是没有原因的,一部C级电影能成为城中话题,更不是没有理由的。

明乎此,当“阿仪不红,天理不容”喊得响彻云霄之际,其实更值得探讨的是这背后的现象,其中,里头的尴尬并不是矛盾,间中的讽刺更不是问题,全是各取所需的一种表现,而这些看似光怪陆离的现象,绝对有我们值得反思的地方。

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聪明地吸收娱乐资讯,不会被舆论牵着走,更不会被资本利用,甚至连自己为何火红了一个人,也不知道为什么?

阿仪手撕众生相了,你可以不痛,但可别不醒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