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李克强召开17万干部会议 中国8兆救经济

报道:柳元

李克强召开17万干部视频会议,推出12兆救经济计划。外媒认为堪比1962年刘少奇“七千人大会”。

但如今北京并没有因为经济问题而出现权力动荡,境外猜测可说引喻失义。经济形势需要大刀阔斧的创意,放宽打房、退税、加强公共建设、汽车下乡津贴等都是重点。

中国国务院在5月25日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计有17万名县区级干部参加,这是自2020年疫情以来,第二次同等规模的全国大会议。

第一次是2020年2月23日,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的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该次会议同样也有17万人参与,两次都是中共建政以来最大规模的电视电话会议。

最大规模救市行动

这次会议被视为挽救经济的重要会议,会上提出的各种措施总共带动12兆人民币(下同,约7.9兆令吉)资本的释放,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挽救经济行动,规模甚至比2008年温家宝政府的“4兆救市计划”还要大。

这次17万人干部大会规模空前,而且是由总理李克强主持,而非国家主席习近平,因此被部分境外媒体将其与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相提并论,并暗示习近平权力不稳。

政治斗争?过度解读

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主要是检讨大跃进中“大跃进”及大饥荒的问题,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但在1月27日的全体大会上,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书面报告以外,口头报告则加入“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定调,使毛泽东极为不满,引发及后系列权力斗争。

但17万干部大会与“七千人大会”极为不同,会议由李克强主持,而非习近平主持,李克强也没有作出类似的破格“发言”。把17万干部大会视为中共权力高层的政治斗争,被视为过度解读。

李克强召开17万干部大会许多内容都其来有自,准备经时,并非临时起意。

稳市场主体 保就业民生

早在大会前一个礼拜的5月17日至19日,李克强到云南考察3天,在昆明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江苏、浙江、广东、四川、辽宁等中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共12省省长视讯出席,当时就提出“要用改革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突出就业优先,通过稳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保民生”。

在5月15日,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亦公布首套房的贷款利率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即0.2厘),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以来,首次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自3月以来也有超过20个城市推出取消限售或缩短房屋限售年限,对二手房市场起了刺激作用。

经历几个月铺垫,因此在5月25日下午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统一了全国认识,将“稳增长”视为当急要务,方向包括“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国务院也在26日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

会议前两天,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稳经济33条”,涉及刺激经济的金额达到12兆,是中共建政以来规模最大的刺激经济措施。

方案在5月31日正式落地,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正式对外发布,总共涉及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进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6个方面共33项措施。

33项措施牵涉的金额多达12兆人民币。

主力支援中小微企

提振经济措施当中,支援中小企是重中之重,在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人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举行政策解读发布会,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33项措施中有14条24处支持中小微企,占总措施比例约三分之一。

相关措施包括增添留抵退税额1400亿元人民币,又要求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并加大扶持。

今年新增1兆元以上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中,支持范围也涵盖中小微企。

40%政府采购留中小企

文件还明确提到,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6%至10%,提高到10%至20%;政府采购工程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从30%以上提升至逾40%,非预留项目要给小微企业评审优惠,增加中小企合同规模。

主力支援中小微企,源于4月经济数据当中,失业异常突出,4月全国城镇失业率增加0.3%,达6.1%,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更升到18.2%,而高考毕业季在6月、大学毕业季在6月至7月到来。

扶小企解决青年就业

今年预计大学毕业生人数更会创历史新高,达到1076万,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倘若青年失业率持续急升,将会带来严重社会不安危机。

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的任泽平就指出,中国中小微企占城镇就业率约80%。

由此可见,解决青年失业的主力仍然落在中小微企身上,因此中小微企的发展是这次挽救经济的重点。

中国也针对重点汽车行业加以津贴,推出“汽车下乡”,要在下沉市场将汽车普及化,也推出优惠与补贴,务求激活汽车行业,在整个供应链带来“连锁效应”,为提升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德国之声

中国经济开年有所改善 挑战依旧

(北京18日讯)中国国家统计局本周一(3月17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高于去年12月的3.7%的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73939亿元,同比增长3.9%;餐饮收入9792亿元,增长4.3%。

全方面扩大内需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试图缓解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对中国经济主要引擎——外贸出口的影响。除加大对经济的财政和货币支持等措施外,政府还拨款3000亿元人民币,推出并扩大电动汽车、家电和其他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即对个人消费者购买家电等商品进行补贴,补贴力度一般在15%-20%。此外,农历新年8天长假也为1、2月社会消费起到提振作用。

上述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今年1、2月,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5%、25.0%;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22%、21.8%、11.7%、10.9%。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许天辰表示:“零售额增长不错,反映出补贴在支持家电和手机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他补充说,“以旧换新”的效果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今年前两个月的汽车销量就已经出现下降。

失业率攀升至两年来最高

另一方面,1-2月份,中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

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17日在公布上述经济数据的同时,承认“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攀升至5.4%,为两年来最高,凸显了家庭面临的压力。

在刚刚过去的周日(3月16日),中国政府颁布了促进国内消费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内容包括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多措并举稳住股市,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扩大文体旅游消费、发展入境消费等等。具体措施将进一步公布。

房地产依然疲软
出口增长低于预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还显示,房地产行业虽有所改善,但依然疲软。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同比增长4.1%,比上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制造业投资增长9.0%,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则下降9.8%。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7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10259亿元,下降2.6%。

在外贸方面,中国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1-2月份,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65364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出口38812亿元,增长3.4%;进口26551亿元,下降7.3%。

先前,中国海关总署已于3月7日公布,按美元计,中国今年年前两个月的出口总值为53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3%,未达到路透社预期的5%增幅,也远低于去年12月的10.7%增幅。而前两个月的进口总额为3694.3亿美元,同比下滑8.4%,反映国内需求依然疲软。去年,出口是中国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高盛分析师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去年年底出口商因担心关税而提前出货带来的提振效应可能已在消退,而美国提高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已经开始显现。

今年一月上任以来,特朗普已将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关税提高了20%。特朗普3月16日表示,他将于4月2日征收对等关税,并对一些特定行业征收关税。作为报复,中国2月启动了对液化天然气(LNG)及煤炭等最高加征15%关税的首轮报复性关税措施,占进口总额的8.5%。从3月10日起,中国对美国产大豆、小麦、玉米、鸡肉、棉花等加征最高15%关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24年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中,有740个被列入此次额外关税范围,金额达223亿美元。相当于从美国进口商品总额的14%。

中国最高领导人将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维持在“5%左右”,但分析师表示,鉴于出口压力、旷日持久的房地产危机以及家庭需求依然有待提振,这可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3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现5%左右的预期经济增长,绝非轻而易举,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