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华、陈修信、华文、华教/罗汉洲

1956年,英国委派一个由李特勋爵领导的调查团来马来亚进行调查,以便为马来亚拟订独立宪法。

该团收到131份备忘录,联盟三党备忘录的内容大致如下:独立后,保持马来人特权15年、马来语为国语,英巫语为官方语文、独立前在槟、甲两地出生及独立后在国內出生的华印人自动成为公民、在我国住滿5年者可申请公民权、语言考试暂停1年。

李特调查团在翌年2月发表独立宪法报告书,内容几乎是联盟备忘录复印本。惟保留马来人特权15年条文则不知在哪一次修改时被删除。

马华弃争官方地位

至于华团要求列华巫语文为共同国家语文则完全没有提到,原来联盟三党在1955年已决定国家语文政策,马华放弃为华文争取官方地位。最后,联盟委陈东海草拟独宪法,经联盟小组讨论后,带往伦敦作最后的独立谈判。换言之,宪法内保护华人母语教育的条文是联盟小组集体的决定。

有人说,华淡小不违宪的判决所引用的宪法条文,“就是陈修信当年所写入的”,此话不知从何说起,1955及1956年时,陈修信仍是二线领袖,他上面尚有陈东海、李孝式、梁宇皋等人,但他个人就有“写入宪法”这样大的威望吗?愿闻其详。

把陈修信推出前台

1959年,东姑阿都拉曼为了要架空强硬的林苍佑,于是把陈修信推出前台,且不讳言陈修信是马华的领导人,当时华人乃戏言华有2个总会长,一个是党员推选的林苍佑,一个是“钦点”的陈修信,陈修信乃仕途顺遂。

“陈修信认为一个失根的民族不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因此华教必须获得保存”。在下孤陋寡闻,从未听陈修信讲过这样的话,不知道有什么文件、记录可证实陈修信确实有这样开明的思想,懂得维护母语教育,抑或为了美化他而强把这思想套在他身上?

在1950及1960年代,有华文教育与华人教育之分,后者是指华人接受非华文教育,如独立前的华人从小就在英文学校念书,是为华人教育,他们没有机会学习华文,不懂华文华语,不少纯受英文教育的华人甚至以“I don't speak Chinese”为荣,当时我们揶揄这些人为“高等华人”。

“陈修信关心华文教育,更关心华人教育”。我不相信他关心华文教育,因为每当党内有人重提华文教育时,他就以“种族关系”压下,但我相信他“更关心华人教育”这句话,因为他在1961年正式出任马华总会长后,马上就配合巫统腰斩华文中学,华人在华小毕业后就须进入国民中学接受华人教育,尚幸时代不同了,华裔知道掌握母族语文的重要,所以如今已罕见高等华人了。

从创党就轻视华教

马华从创党开始就轻视华文教育,受东姑委任为联盟总秘书的陈东海“知恩图报”,在谈国语问题时说,华文是非常难学的语文,我就学不来,要巫印人学华文、讲华语是不可能的事;他又说,你们看现在的国语考试成绩,华印人甚至超越马来人。因此以马来文为唯一国语是正确的(以上资料取自张木钦著《民族先锋之歌》及《南洋商报》22-12-2000“社会契约的初版衍变”,作者为利支)。

这其实是马华当时领导层的共同心态,梁宇皋曾痛责林连玉是江湖卖艺人。我非常惋惜陈东海不能长命百岁,不能看到今日华小有20%非华裔学生,也有马来教师教导华文,也看不到华印人的国语考试即使超越马来人,且又考得10个A以上,但又如何?

 
 

 

反应

 

言论

商人岂能无祖国/罗汉洲

台湾商人郭台铭曾说:“商人无祖国,市场就是我的祖国。”意思是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是祖国,十足的“有奶便是娘,祖国管他娘”的思想。

因为香港商人李嘉诚(加拿大国籍)把旗下43个港口、199个泊船位转卖给以美国贝莱德集团为首的财团,这句话又“活跃”一时。但不是李嘉诚用这句话为自己辩护,而是一名台湾“名嘴”用它来为李嘉诚开脱。

他认为李嘉诚卖港口是“在商言商、商人无祖国”,有钱赚就卖,他没有做错什么。

如果在商言商、有钱赚就卖,那为何不卖给中国人?许多中国公司随时都可以买下这些港口,但李嘉诚似乎有“宁给外人,不与家奴”的心态。

别诬蔑中国商人

又有台湾“名嘴”说,中国政府插手干预,显见中国商人没有做买卖的自主权。但拜登禁止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厂、禁止中国人投资某些行业、禁止中国人购买某些房产时,这些“名嘴”噤若寒蝉,难道美国干涉市场自由就是合理,中国干涉就是不民主?

实际上,“商人无祖国”这句话是彻头彻尾的胡扯。中国春秋时代的“弦高犒秦师”就已清楚证明中国商人自古就“有祖国、爱祖国”的观念。当今不懂中国历史(因为台湾去中国化教育)的人,请别诬蔑中国商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叶,中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许多在海外经商赚到钱的华侨都会返乡建设乡里,架桥铺路、兴学堂。谁说商人无祖国?新加坡商人陈嘉庚兴办集美学校、厦门大学,数次捐资抗日;大马商人杨忠礼兴建金门大学,是商人有祖国的明证。

孙中山先生发起推翻满清封建政府运动,获得全世界华侨(当然是以商人为主)全力支持。

抗日时期,海外华侨贡献了约三分之一抗日战争的经费,捐献的战机超过300架、坦克超过30辆、救护车上千辆。

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海外华人率先响应,也投入最多资金。大马商人郭鹤年投放巨额资金支持改革开放,邓小平因此数次与他会晤。所以“商人无祖国”是一派胡言。

有“玻璃大王”之称的曹德旺,他早年考虑到美国市场而去美国设厂、加入美国籍。由于他的玻璃品质上乘,全球四分之一汽车采用他的玻璃。

他想起如此先进的工业应该归于祖国,于是不惜给美国敲诈近3亿美元“税务”,脱离美国籍,举家回乡设厂制造玻璃。

宁折不弯大有人在

换言之,曹德旺是在美国赚到大钱后回国报效祖国(最近又在福建兴办大学);李嘉诚是在中国赚了大钱后,资产却转移外国。所以曹德旺曾公开说:“我是企业家(设厂赚外国人的钱),李嘉诚是投机家(赚中国人的钱去报效外国人),不要拿他和我相比。”

1950年代,香港商人霍英东不顾英美禁令,冒着被对付的危险为中国输送民用军用物资。现在香港人都知道霍英东的儿子霍震霆、孙子、孙媳妇(跳水皇后郭晶晶)在没有护卫随行下逛街,因为凡是中国人都钦佩霍英东的为人;而香港人观察到,李嘉诚的保安团队超过30人。

我曾在本栏提到任正非。美国摆明要吞噬他的企业及5G技术,即使连累女儿孟晚舟被加拿大拘留数年,任正非父女宁折不弯,宁可失去庞大市场,也不让美国轻易得到超前的科技技术。

中国还有数不清如曹德旺、任正非那样有骨气的正统商人,他们的企业或个人已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尽管损失巨大,他们却站稳“有祖国、爱祖国”的立场,坚持中国国籍。

但树大有枯枝,所谓“商人无祖国”只是极少数几个见利忘义的逐臭之辈所为。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