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大势所趋/股悦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大家应该不陌生,就读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老师向学生提倡对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提倡的环保活动,包括种植树木以绿化地球环境、节约用水以保护自然资源,以及妥当地处理垃圾以避免环境受到污染等等。
尽管自小被灌输爱护地球的观念,而且大家都有责任,但时不时总是听闻环境遭污染和“地球生病了”相关的新闻。当前,全球暖化,气候告急,各国政府也积极推出应对政策,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保护环境全球课题
在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之下,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课题,多国已签署《巴黎协议》,致力应对气候的变化。
在投资方面,政府、决策者、机构投资者,甚至是散户投资者,如今也将“环境”因素纳入在考虑的范围内。
过去几年来,为提倡责任投资和永续发展,ESG投资(即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环境、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逐渐获得认可。
依据东方证券于今年3月8日发布的ESG专题研究系列:ESG投资的起源、现状及监管,ESG投资的定义如下:
环境(E)因素下,主要关注点包括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废弃物、污染、砍伐森林等。
社会(S)因素下,主要关注点包括人权、现代奴役、童工、工作条件、员工关系等。
监管(G)因素下,主要关注点包括贿赂和腐败、高管薪酬、董事会的多样性和结构、政治游说和献金、税务策略等。
ESG投资在务求争取长期回报之际,同时也推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投资策略。
因此,ESG投资的考量,也涵盖了企业的非财务绩效指标,关注企业对社区、环境和社会方面所作出的正面贡献。
简单地说,除了交出亮眼的业绩表现外,企业需要在ESG三大因素上,要有明确的制度。

本地机构已跟进
在我国方面,公积金局已宣布,并从2021年开始转型为永续投资者,放眼在2030年,投资组合全面符合ESG标准。
政府投资臂膀国民投资机构(PNB)亦计划投资100亿令吉在绿色与能源转型资产上,包括再生能源价值链、节能设施与科技、绿色建筑、绿色永续债券与回债,以及生物能源等。
一举两得
至于国内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过去几年也不间断地推出ESG相关的基金,以让更多的散户可以参与其中。
据美国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的研究,纳入ESG的企业通常在营运效率、节省成本、创新、降低合规成本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表现较佳,有助提升股东价值。
来让指数表现说说话吧!截至5月31日的标普全球1200 ESG指数,1年的总回酬为1.4%;3年和5年分别为45.77%和54.18%。
相比之下,标普全球1200指数表现,同期的1年、3年和5年的表现分别为-0.26%、42.12%和48.94%。
由此可见,ESG指数表现稍微优越,这些数据也再次验证了上述商学院学术研究,ESG企业可为股东增值。
因此,ESG投资可谓一举两得,具备潜能带来优于非ESG指数的回酬,而且也为拯救地球作出一份贡献。
大马十大企业ESG排行榜 马交所马银行居冠

(吉隆坡10日讯)ESGJourny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大马十大企业环境、社会和监管(ESG)报告排行榜中,来自金融服务领域的大马交易所和马银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得分并齐,同时居冠。
第2名分别是双威集团双威(SUNWAY,5211,主板工业股)(工业产品与服务领域)和双威产托(SUNREIT,5176,主板产托股);第3名为联昌国际(CIMB,1023,主板金融股)(金融服务领域)。
报告指出,本次研究是根据大马证券交易所主板13个行业共792家企业进行分析。
“调查表彰在ESG透明度方面表现卓越的上市企业。共有24家企业跻入前十名,一些排名同时出现多家企业,因认可它们在ESG报告表现上的同等卓越表现。”
这研究由ESG咨询师、永续发展专家、研究人员和学者组成小组,根据四个关键标准对各公司进行评估,即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2021年标准的遵循情况、ESG影响的实质性评估、与额外框架(FTSE4Good、TCFD、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ASB、IFRS)的一致性,及外部鉴证以进行验证和核实GRI报告和合规分析。
报告说,在向792家主板上市公司进行深入分析显示,在永续发展报告的合规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在GRI“符合”报告方面,仅3%(24家企业)完全符合GRI标准,GRI“参考”报告方面有11.7%(93家企业),以某种形式遵循GRI的公司为14.7%(117家企业),以及误用GRI参考的有8.5%(67家企业)。
“这种缺乏适当披露情况,恐引发透明度和可信度的担忧,若没明确的‘符合’或‘参考’声明,业者可能会误解合规水平,从而影响ESG评级和投资者信心。公司需确保适当披露,以维护问责制和全球报告标准。”
报告提到,有85.1%(674家企业)进行了实质性评估。每家公司报告涵盖5至28个实质性问题。未披露实质性评估的公司有14.7%(118家企业)。任命外部鉴证的公司只有13.2%(105家企业)获得了独立验证。
“虽然多数公司认同评估的重要性,但外部鉴证的利用率仍不足。加强实质性报告和独立验证可以提升可信度和投资者信心。虽然大马ESG成熟度在增长中,但在合规和鉴证方面的差距需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