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疫情警醒仍不足 90%国人缺立遗嘱意识

独家报道:李治宏

立遗嘱向来是华人普遍忌讳的事,但过去2年的疫情,却令随时面临生离死别的国人改变想法。

本报早前报道,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单是向公共信托有限公司(Amanah Raya Berhad)立遗嘱的国人就有约4万人,创下10年新高。

尽管如此,根据马来西亚资产规划师协会(MIEP)官网,至今仍有超过90%的大马人仍未立遗嘱,为何如此?这里请来该会主席薛国龙告诉大家更多。

问:为何大马至今仍没有立遗嘱的风气?

答:这可归纳几个原因。第一,许多国人仍不明白立遗嘱的重要性;第二,很多人认为立遗嘱很麻烦,需要准备许多文件和列明财产,结果抱着能拖就拖的心态,迟迟不立遗嘱。第三,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财产,所以不必立遗嘱;第四,很多人认为立遗嘱费用很高,是有钱人的“玩意”。

其实,立遗嘱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立遗嘱,其遗产将根据遗产分配法令,而非根据其意愿来分配。只要有一个银行户头,就必须立遗嘱,否则受益人很难拿到其遗产。至于立遗嘱的费用其实不高,只需花费1000令吉以下就可做到。

建议提供税务减免

问:过去20年来业界和相关组织对立遗嘱方面的宣导,是否有起到作用?

答:肯定有的。以前每个人一提到立遗嘱,就会想到自己不久后将离开人世,所以就很忌讳,现在的人会比较好一点,尤其是冠病疫情爆发后,会有更多人立遗嘱。

但为何我们立遗嘱的风气仍不盛,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原因,其他因素包括政府未有奖掖措施去推动,因此我们建议政府提供税务减免,立遗嘱可享有个人所得税减免最高3000令吉,以鼓励更多国人立遗嘱。

设信托国人少过1%

问:遗产规划其实不止是立遗嘱,还包括设立信托。在大马,设立信托的人多吗?

答:在大马,信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目前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但相信有开设信托户头的人少过1%。

信托可分为很多种,包括家庭信托、房产信托、保险信托、投资信托等。它是财务规划和传承财富的其中一种工具,通过它把资产(遗产)传承给下一代。

信托可减遗嘱争议

问:没有立遗嘱和设立信托,会面对哪些问题?信托又有什么好处?

答:没有立遗嘱,就必须根据遗产分配法令来分配遗产,要将遗产交给指定受益人,需耗费更长时间。

当然,遗嘱的有效性可以被挑战,例如指有关立遗嘱是在不清醒的情况下所立下,但信托可以解决遗嘱的这个问题。信托可以在立信托者过世及发出死亡证书后的4至21天后,就由信托公司把钱交给受益人。

在等待遗产分配的过程中,死者家属的日子要过、贷款需继续还,可通过之前准备的现金信托,应付全家好几个月的生活开销。

问:国人购买的人寿保险和公积金户头通常有安排受益人,如果在遗嘱中提名不同的保险和公积金受益人,两者会否有冲突或重叠?

答: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法律问题。我建议不要这样做。如果在遗嘱中提名保险和公积金受益人,而有关受益人并非你的近亲,这份遗产的安排将无效,可能会被挑战,进而令整个遗产分配出现问题。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要更换保险或公积金的提名受益人,就直接在保险提名人和公积金提名人上作出更改。

相关视频:

【南洋创富堂】大马九成国民没立遗嘱 问题出现在哪?

反应

 

雪隆

马华堂15日办遗嘱分享会

(吉隆坡4日讯)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马华堂)青年团将于12月15日(星期日)下午2点 至5点,在该会会所主办“不要让你的后代从遗产变遗憾”分享会。

马华堂今天在文告中说,根据马来西亚遗嘱及信托协会的统计,截止至2024年,约80%的华人尚未立遗嘱。这一现象导致了大量遗产无法迅速传承,甚至面临冻结的困境。

“马来西亚华人对遗嘱的看法,往往受到传统文化和认知的影响,这种文化态度使得遗嘱规划的参与率较低。虽然华人擅长累积财富,但对于长期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的重视不足,导致遗嘱和信托等规划工具的使用率较低,进而影响了财富的有效传承。

“为了提升大家对遗嘱规划的重视,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华堂青年团将举办一场专题分享会,旨在让各位企业主及其家人了解立遗嘱的重要性,并掌握需要注意的事项。分享会上,专业律师将现场解答与遗产相关的棘手问题,如法庭和债务问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到经验丰富的遗产规划师张权陞先生,他将分享如何通过了解马来西亚的遗产知识,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麻烦或纠纷。同时,知名律师林思霆将亲自分享多个真实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遗产规划的实际应用。

出席分享会的费用,会员免费,非会员20令吉,报名请联系:012-9796963(WhatsApp) 曾俊德。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