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补贴可以没完没了吗?/李兴裕

面临消费价格和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政府增加了补贴,并实施价格管制(设立顶价),以将贫困、中低收入家庭的食品与服务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政府对一系列产品包括汽油、天然气、电力、食用油、糖、过路费和巴士车资提供补贴和实行价格管制,这些物品与服务约占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篮子的20%。

据估计,如果没有这些补贴(涉及总额510亿令吉),今年5月的通胀率可能会高达11.4%,而非2.8%。

今年至今,政府提供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补贴总额773亿令吉: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占373亿令吉;包装食用油每公斤补贴4令吉;97亿令吉用于电力、鸡肉和鸡蛋; 117亿令吉用于现金发放,其余146亿令吉用于各种形式的援助。

这笔773亿令吉的补贴,估计占政府总收入的30.3%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6%。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金额,此前的最大金额是2008年的352亿令吉(占政府总收入的22.0%和GDP的4.4%);以及在 2011至2014年期间(介于362亿至441亿令吉之间,或占总收入的18.1%至21.4%和GDP的3.5%至4.9%之间)。

政策开倒车

这些善意的物价补贴和管制,旨在通过在当前高通胀和生活成本上升的环境下保持低价,来缓解消费者的压力和保护他们,但这样做的代价很大。

从表面上看,逐步取消这些补贴,似乎是不体谅和麻木不仁,因为这会进一步加剧那些已在苦苦挣扎的国人的困境。

但这些无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价格补贴,尾随而来的是高昂的经济和财政成本。它被认为是最昂贵和最开倒车的财政政策之一。

尽管来自财政永续性和公平方面的经济论据,证实了补贴和物价管制改革的必要性,但出于避免政治反弹的民粹主义政治考量,补贴改革难以实施。

燃料和食品等日常消费品的补贴,虽然旨在让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受益,但它们通常具有递减性质。大部分补贴也让高收入群体从中受益,扭曲了收入分配,进一步扩大了贫穷、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

财政部估计,政府提供的补贴总额,有一半以上分配到较高收入或20%最高收入家庭(T20)手中。

巨额补贴令政府的财政预算变得紧张。难以为继的补贴会加深财政赤字,迫使政府增加借贷并增加债务。

补贴占政府总收入的份额已从2012至2018年期间的平均每年15.1%,于2019至2021年降至年均9.2%。补贴在GDP总额所占的比重,也从2012至2018年期间的每年2.9%降至2019至2021年期间的年均1.5%。

然而,今年至今773亿令吉或更多的补贴,估计占总收入的30.3%和GDP的4.6%,这主要是由于能源和原产品价格飙升。

机会成本巨大

补贴也令社会面临巨大的“机会成本”。它降低了财政能力,因为用于补贴的巨额财政资源,挪走了从教育、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和房屋等其他领域的拨款。

补贴计划鼓励浪费和贪腐。当产品价格便宜且补贴低于市场价格时,随着需求转向补贴产品,就会鼓励过度消费和浪费。

它还扭曲了真实的市场价格均衡,因为补贴而人为地降低物价,会导致资源投入生产力较低的经济活动,以及低效使用(如补贴燃料价格和电费)。此外,拥有大量化石燃料和能源补贴的国家,往往在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方面的记录不佳。

正是由于燃料价格偏低,加上宽松的信贷便利和拥车政策,导致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造成交通拥堵和碳排放污染,加剧了气候变化。同样的,取消电费补贴,将使发电来源走向绿色环境永续性。

补贴助长了贪污,因为投机者利用补贴家庭消费与商业和工业用户之间的价格差异从中牟利,这造成了跨境囤积、黑市和走私活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当价格补贴和管制,使物价低于实际市场水平,并在某些情况下,顶价低于生产者成本以时,生产者的赚幅会受到影响,而投资者会由于无利可图或利润微薄,而把资本投入其他领域,寻求更好的回报。当投资和生产减少,有关产品的供应也将会跟着减少。

可借鉴3C改革方案

为什么补贴这么难以削减?如何管理经济和社会影响?

简而言之,许多政府在补贴改革方面遭遇困难,是因为它们害怕破坏政治平衡。当补贴改革进行时,消费者会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这往往会引发民众的反弹和群起抗议。

如果公众对政府削减燃油补贴,以实施补偿中低收入家庭的计划缺乏信心,他们会发现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开销可信度低,并会抵制补贴改革。

借鉴于各国实施补贴改革的经验,以下三个“C”——可信(Credible)、偿付(Compensation)和沟通(Communication)是重要的原则。

(i)可信——从全民获得补贴,转变为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补贴,需要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全面和透明机制,以鉴定贫困家庭并提供有关福利。推行自动定价机制;并分阶段上调价格,以让有关调整顺利进行。

(ii)偿付——通过针对社会中特定目标群体的现金或接近现金的转移,例如有关福利只限提供给贫穷人士、儿童或退休人士,或是某些特定地区的家庭。

政府可提供优惠券,允许目标家庭消费一定“生命线”数量的补贴食品或燃料产品。与提供全民的物价补贴相比,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补贴,可建立更具成本效益,影响更深远的社会安全网。

(iii)沟通——透明和广泛的沟通,解释为什么我们必须从产品补贴转向针对目标家庭的补贴机制,因为这将使弱势家庭受益更多;从全民补贴计划中节省的资源将如何重新用于其他优先开销,例如基础设施投资、为老化人口提供养老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为未来新生代提供更好的教育,或是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定期发布有关有针对性的社会援助计划的规模,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政府预算的信息。

需要强大政治勇气

实施艰难的补贴改革需要强大的政治勇气。透明度和与利益相关者对话,是补贴改革的基石,以决定其模式和落实范畴。

以妥当的方式取消补贴,改为以针对贫困与弱势家庭更有针对性的开销,以及封堵漏洞与浪费,还有富生产力的投资,可以促进永续的财政管理,并取得公平的结果。

ADVERTISEMENT

 
 

 

反应

 

财经新闻

削减柴油补贴冲击温和 年底轮到RON95与白糖

(吉隆坡23日讯)柴油针对性补贴对通胀影响轻微,相信会促使政府打铁趁热,加速推进削减RON95补贴,预测今年末季就会出手,同时,削减白糖补贴的计划也将提上日程。

银河证券分析员指出,我国7月份通胀同比增2%,低于该行与彭博的预测。

“柴油价格在6月10日调价60%后,我们发现,个人交通设备操作和燃料及润滑剂设备组别仅轻微增长。另外,按月来看,这两个组别均有回落,表明柴油价格调整的影响甚小。”

不过分析员也提醒,强劲的宏观经济指标、雇员公积金的灵活户头提款、劳力市场和外部需求改善,依旧可能造成通胀上行。

分析员指出,柴油价格温和上扬,带来的有利的格局,可加速合理化RON95补贴,并有可能在2025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另外,当前布伦特油价下滑,加上令吉走强降低本地燃料成本,也让改革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分析员也引述首相署办公室一位高级官员透露,白糖补贴改革也有可能落实。

“政府每年资助白糖厂商5亿令吉,以便维持每公斤2.85令吉的顶价。若政府取消顶价,也会对通胀形成上行风险。”

回顾历史,我国曾在2013年取消白糖补贴,当时白糖价格每公斤增长30仙或12%,导致食品价格在3个月内出现短暂上扬,政府后来在2023年恢复白糖补贴。

2013年期间,白糖在通胀篮子中的占比为0.2%,如今占比为0.1%。”

同时,分析员也指出,游客数量增加也让旅游相商品与服务成本走高,特别是餐饮、住宿与航运成本。

不过分析员认,尽管考虑到通胀潜在的上扬因素,但国家银行转向鹰派立场还为时过早。

“我们认为,国行等待RON95价格调涨实施逐渐明朗后,再决定货币政策的方向,因此,我们预计国行将在9月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会议中,维持隔夜政策利率(OPR)不变。”

各大投行下调通胀预测

鉴于7月的通胀比预测低,不少投行纷纷下调年度的通胀预测。

根据彭博报道,继大华银行和肯纳格投行在上个月下调年度通胀预测后,马银行和兴业银行也跟随下调步伐。

马银行投行将年度通胀,从2.1%下调至2%,而兴业银行则从2.6%下调至2.4%。

兴业投行分析师认为,未来通胀走向,需要关注RON95补贴改革外,还包括公积金第三户头带来的潜在需求上升,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与食品价格上扬的溢出效应。

“公务员加薪,也可能会推高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目前,国行仍然维持全年通胀在2%至3.5%的目标,同时也说,若没有意外,我国全年通胀应该不会超过3%。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