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美国外部永续岌岌可危/Project Syndicate

2004年时所有人都开始谈论全球失衡问题。

由于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相对GDP的比率达到了让人吃惊的5.3%,人们担心美国净外债相对GDP的比率,会攀升到外国投资者会对美元计价资产收取更高风险溢价的程度。

“骤停”、美元崩溃和国际支付危机的幽灵,似乎正萦绕着全球经济。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相反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还缩小了,在2009-2021年间平均为2.7%。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尽管美国背负巨额净债务,但其投资收入仍然为正,这意味着对美国政府来说偿债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升息提高借贷成本

不过,这并不是说美国的外部可持续性已成为一个预料之中的定论。

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自2020年以来大幅增长,在去年达到了GDP的3.6%,也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其净外债达到了惊人的18兆美元(约79.2兆令吉),相当于GDP的78%。

而快速上升的通胀,则促使美联储着手调高利率并减持国债——这都是些可能阻碍经济增长并提升政府借贷成本的举措。

如果美国的净外债负担膨胀得过大,其债务的滚动偿付就会变得越发困难。

外国投资者可能会怀疑美国将选择用通胀来稀释其债务,并开始要求提高美元计价金融资产的利率——甚至完全停止购买。

换句话说,如果美国不能将其外债状况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外部可持续性的问题就会卷土重来。

那么美国和全球经济究竟面临着多大的危险?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考虑外部可持续性所依赖的四个变量:私人储蓄和私人投资之间的差额,预算赤字规模,投资-收入水平以及GDP增速。

储蓄投资差距缩小

从1950年代开始,美国的私人储蓄和投资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发生了改变,从2009到2020年,私人行为者的储蓄都超过了投资——平均每年相差约1兆美元(约4.4兆令吉)。

这种“储蓄过剩”主要是由快速恶化的收入及财富不平等状况造成的。当美联储的危机后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涨,富人——那些拥有股票和房产的人——将因此产生的回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而该群体的储蓄倾向要比低收入家庭高得多。

这种储蓄过剩状况可能会最终下降。在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的私人储蓄总额,和私人国内投资总额分别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7.2%和25%,意味着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了。

未来十年赤字约5%

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储蓄可能会继续下降,最终达到依然超过投资但差额不到GDP 2%的水平。

相比之下美国的预算赤字将持续增长。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在过去50年间赤字相对GDP的比率平均每年为3.5%,但在2009-2019年间为5.7%。

虽然今年应为3.9%,但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说法,该数字有望在2032年达到6.1%。

投资收入料下降

因此,可以相当笃定地假设美国未来十年的年均预算赤字,将处于相当于GDP 5%的水平。

而在投资收入方面美国的走向可能不太有利。尽管该国目前为止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但截至今日其投资收入一直是正数。

这反映了几个因素,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所收获的高回报(在国际投资头寸的资产侧)和买入美国国债和债券的大量低成本外国投资(负债侧)。

根据其过往记录,我们可以认为美国的投资收入大概相当于GDP的1%。但最近几个月美国极大地损害了其自身金融信誉,这可能会导致美国的投资收入下降。

最后是经济增长——这是美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陷入困境的另一个领域。

我们可以假设美国未来十年的年增长率平均为2%左右。再结合前文列出的其他假设,这意味着美国的外债负担很可能在未来几年达到GDP的100%。

地缘政治可能会加剧未来的挑战。美国过往之所以能避免国际收支和美元危机,主要是因为亚洲各国央行和石油出口国,都在孜孜不倦地买入美国政府债券和国库券。

外资购债意愿下降

但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这些买家可能决定——或被迫——重新考虑自身采购操作。

美联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推行相当激进的加息和量化紧缩政策的。

但是支撑贸易赤字的外国资本需求增大,加上外国投资者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和国债意愿下降,可能会使美国陷入困境。

它只能在控制通胀和维持外部可持续性之间二选一,除非某一天美国GDP增长出现大幅放缓。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5关键技术领先 彭博:遏华政策反致美孤立

(北京1日讯)彭博社指出,中国在5项关键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政策可能导致美国逐渐孤立。

近年,美国加强对高科技流向中国的限制,但彭博旗下研究部门追踪了“中国制造2025”中13项关键技术后,发现中国在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石墨烯、高速铁路、电动汽车及锂电池等5个领域已达全球领先水平。

同时,中国在另外7项技术上迅速赶超,这显示出“中国制造2025”取得了显著成效,反映了美国的遏制政策未能如愿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反而将美国推向孤立。

据“彭博经济”和“彭博情报”指出,上述结果代表美国及其盟友的技术围堵策略已经失败,并未能阻止中国发展高科技。

“中国在制造业主导地位和技术进步的阶梯持续向上攀登。美国如果想在竞争中获胜,华盛顿要么跑得再快些,要么得更努力地给中国使绊子。”

报道称,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使用中国电动车、中国智能手机和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等,这果同时意味着,美国遏华政策正使其自身在国际上趋于孤立,还将重创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此外,彭博以华为为例,指出其在面临美国制裁的情况下,通过加大研发力度使智能手机业务复苏,逐步挑战苹果。

同时,华为最新开发的半导体技术被认为可能优于英伟达的“中国特供”芯片,这预示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望在2025年及未来继续稳步发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